宋知命猜測性的問了一句,卻是知道八九不離十。
果然,趙天子歎了一口氣道:“是啊。你看這滿朝文武,能毫不戒備的重用的又有幾個。孫世悕我知他忠心無疑,統領文臣有餘,卻充當不了武將。謝家那個老兒朕三次讓人秘密送去親筆書信,希望他出山披甲領軍,都被他回絕了。數來數去,諾大個趙國若要領兵作戰,隻有夏侯惇,朕如何將他放去北疆?”
先前夏侯大將軍來宮裏請軍的時候趙天子就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當時說的是北疆邊防足矣,無需杞人憂天,這隻是搪塞之話,現在才說出真正的原因。
宋知命沒有說話,事實確實如此。還有統軍幾年的趙成嗎?趙成怕是更不能提的。
趙光啟不知道想到什麼,沉寂片刻,忽然怔怔的問了一句:“當年之事,當真是朕做錯了嗎?”
當年何事?趙光啟沒有說,宋知命卻是知道。
當年最不幹淨,也是兩人當時爭議最大的一事。
這是一向果斷自信的趙天子今天第二次這般詢問了。
宋知命頓了一下,說道:“無論對錯,已經過去二十年了,陛下應當向前看。”
趙光啟自嘲的笑了一下道:“你想說的應該是若是藺家還在,朕至少不會無人可用,一人守內,一人守外,綽綽有餘。”
宋知命沒有說話,當年這事,他一直是反對的。
趙光啟自顧自的道:“當年藺家如何強盛你也不是不知道,無論是軍中還是民中都是聲望無二。現在知之者甚少是因為朕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將這一切慢慢抹去。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藺家有反心,恐怕直接可以取得朕的地位。即便他藺正行沒有反心,誰又能保證他底下人沒有,黃袍加身,誰還會記得這原本是朕的天下?”
藺正行正是藺家的爺爺,也是當今天子趙光啟的結拜兄弟。趙光啟曾經許諾,戰事平穩之後藺家可封異姓王,尊貴無雙。可惜藺正行最後一次領兵遇敵軍埋伏,無一生還。藺府上下也是慘遭“意外”,被流竄的匪賊屠戮了滿門,隻有藺桓幸存。藺家若是無礙,現如今離陽這幾大家族或許應該重新排位了。
“聽說那個孩子已經南下去了楚國?”
宋知命回道:“沒錯,已經走了一月有餘。”
趙光啟合起眼睛,說了一句:“走了也好,迎娶楚國公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殊榮。朕保他這一生安穩度過,和藺家算是兩清了。”
能兩清的了嗎?
趙光啟眼裏似乎隱有悔意,隻是不知道是後悔當初所做之事還是後悔之後未做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