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南地 三國 北境(中)(1 / 1)

“蠻胡南下,可會成真?”

北疆之外便是北境,北境多為荒涼,冰天雪地寸草不生。當然人的生命力比任何生物都要強大,胡人被趕至北境後竟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並且繁衍生息,日益壯大。在南地生長的孩子們沒有見識過北邊的寒冷,自然也就不知道胡人的胡刀是多麼的可怕。事實上,三國新立以來,就從未和胡人正麵有過大的交鋒,恐怕一些老將都已經淡忘了胡人的大馬。先祖們的榮耀已經漸漸流失,若真是讓蠻胡南下,讓胡刀在南邊的大地亮出刀鋒,南地危矣。

宋知命歎了口氣問道:“陛下,若是我趙國換位相處,位於北境寸草不生之地,可會想著南下到春光明媚處生存?”

趙天子沉默不語,事情顯而易見。就如同神鬼小說中的,下界之人總是想要飛升到上界一般,我們總是朝著更利於發展的地方前進。

“南地和北境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環境,南地十三州,有車馬有牛羊,有高山流水,有春花秋月夏蟬冬雪,有數不盡的陽光明媚,而北境隻有冰山寒雪,一片白茫茫的絕望。南地之人是不會主動去往北境的,即便是陛下統一了十三州,想要揮軍北上也是難之又難的事。不僅是因為南地的將士不適應北邊的環境,更重要的是根本不值。以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將士的性命,就算拿下了北境,又能得到什麼?一片終年積雪不化的後花園?而北境則不同,對他們來說,如果說停留在那裏是死亡,那麼南下就是生存。我們是為統一的欲望而戰,而他們卻是為生存而戰,所以這場戰爭一定會由他們打響,也一定是會由他們激化。”

“夏侯惇之前要親自領兵北上駐守,被我回絕了。”

趙天子忽然提及之前夏侯大將軍來宮裏請命之事。

宋知命知道他什麼意思,想了想說道:“此事不急。北境那邊即便是變動,也不會在這幾年,甚至會更久。燕國的尉遲和拓跋都未動,西涼的涼軍和幽州的幽雲十八騎那邊都沒有爆發出大的戰爭,胡人若是真的強攻,絕對不會放過這兩處,否則便會左右受敵。胡人出北境,第一個對陣的便是大燕。尉遲和拓跋兩家都是世代老將了,尤其是拓跋,愈戰愈勇,不見血不收兵,天生的戰場猛將。在加以涼州和幽州的幫助,不說剿滅南下的胡人,至少擋住不成問題。”

宋知命如數家珍般的將燕國的情況一點點道出,但對北方卻是隻有大概的猜測。畢竟北邊已經沉寂了幾十年了,誰也不知道這次的卷土重來是勢如破竹還是虛張聲勢。

“連北境都統一了,南地還是三國並立,果然是隻有壓力才能讓世人警惕嗎?”

趙天子不知是嘲笑那兩位同樣身份尊貴的帝王還是自嘲。

宋知命重複的念叨了一遍:“北境統一啊。”

北境的統一是在三年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是一直強勢的赫連一脈,竟然是一個女子。強勢強大如赫連也甘願俯首稱臣的女子。之前三國之中便有惡意的揣測,女子登帝,要不就是傀儡,要不就是有著魅惑眾人的姿色,而很顯然,後者的猜測更為有趣。隻是這三年的平靜似乎讓人有些始料不及,那個女子始終坐在帝位上,南地之人稱皇,她便為帝,也是史冊記載中第一位女帝。據說赫連對其極為愛慕,究竟為何,也不得而知。

“北境始終要統一,想要南下,統一隻是第一步。北境的統一要比南地容易太多了,隻要他們目標一樣,而恰好,他們僅僅目標一樣。”

宋知命言語中並未提及太多關於北邊那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的故事,對於不甚了解的事,他寧願花費時間去了解,也不會信口開河全靠猜測。

“趙國若是揮軍北上助燕抗胡,楚國會不會趁虛而入?”

趙天子不知道想到什麼,眼裏精光一閃。

宋知命搖頭道:“可能性不大,楚國可用的武將就是穀梁,穀梁司和穀梁刃兩兄弟一個憨厚一個剛毅,即便不出兵助燕,讓他們趁機討伐趙國他們也不會接受。不出動穀梁,其餘一些謝家當可用應付。再者荊州還有陸家,江南的三十萬水師越不過荊州,不足為懼。”

趙天子眼底有些遺憾,像是錯失了什麼機會一般。

宋知命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道:“陛下的心思我知曉一二,此事多有不妥,且過於冒險,還是徐徐圖之為好。”

“徐徐圖之?我三十四歲登基,今年已經六十又八,整整二十四年了,我還能有幾個二十四年?連朕的兒子都想要朕早點退位,知命呀,若是能等,我也願意等。”

趙天子的情緒略微激動起來,很快便有盡力平複下去。

的確是個不成熟的推測,可是很誘人。若是趙國援燕,楚國又趁機攻占趙國,趙國便可站在大義的道理之上反之攻打楚國,甚至可以借之前援燕的借口要求燕國出兵相助,拿下楚國,趙國便坐擁整個南下地域最為安全安逸之處,上有燕國和胡人相抗,下有足夠的地域修生養息,等到胡、燕相戰精疲力竭之時,趙國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實在太為誘人了。

也太不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