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義務教育(1 / 2)

“大學之道,在明,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私塾教室中不斷傳來孩子們朗朗的書聲,繞梁不絕……

這是一座標準的北方小院,內院中有兩棵高大的紅棗樹,棗樹下有一方石桌,一壺米酒、幾碟小菜擺放在桌上,三位教書先生模樣的男子圍攏在一起正邊品某人一篇新作邊飲酒,孩子們的讀書聲聽得竊竊私語三個人都不時連連點頭。

“還是明德兄雅致,關起門來不問窗外事,一門心思教書育人,實在是功德無量。”一位男子豎起耳朵聽了一會後,笑看對坐在中間的楊明德道。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本大學足以包容天下,可惜如今西學當道,這治國和平天下的古訓,竟然全都沒用了……”楊明德還未及答話,另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先生便歎了口氣道。

“龐兄,你我隻是一介布衣,小小教書先生,教書育人乃是我等本分,又何在意那些閑事呢?再說,這天下之事,又豈是我等所能管起的?”楊明德微微一笑道。

“這話是不錯,可吾等教書育人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育人成才,出仕為國嗎?”兩鬢斑白的龐兄似乎有些脾性,激動道:“可你們看看如今這個天下,都亂成了什麼樣子,聽說南方一些商賈之徒竟然都要競選什麼國會議員,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這當今皇上,也不知是怎麼了,竟然將祖宗之法、聖人之道一股腦的棄諸腦後,這賤商之民,古往今來、曆朝曆代,如何能登廟堂之所?”

“這話我不能認同!”第一位說話的男子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當今皇上雖然丟棄祖宗成法,崇尚西學,但這些年來一不鬧民,二不增稅,反而開疆拓土、安定鄉裏還清剿了匪亂,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較以前,不知好了多少!現在又修了鐵路,還建了那麼多工廠,招收那些窮人入廠,保證他們一日三餐,難道不是大功德?聖人所向往之大道也大詆如此!各位憑心而論,古往今來,又有哪一個君主如此關心過我等普通百姓?我看這祖宗之法未嚐不能變,古雲:上胡不法先王之法?時相異也!”

“不錯,建工廠修鐵路是好事,但賀賢弟你難道沒發現嗎?那些泥腿子搖身一變成了那個什麼工人後,一個個張揚無比,難道將來治國就靠這些大字也不識的人嗎?”龐兄怒道,似乎非常看不慣剛剛冒起來的新工人階層,自知辯不過那姓賀的,隻得另換一個話題。

“嗬嗬,靠他們治國那可不行,不過嘛,大字不識龐兄卻謬言了。”賀姓男子笑道:“你可知道,凡是官辦或是皇家工廠招募的工匠都是十六至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壯,而且他們想進廠前,都還需要進行三個月那種培訓課業,在此期間他們除了學習手藝外,還必須得上一種叫文化課的課業班,凡是三月後不合格的都不能招錄。”

“文化課?”楊明德頭一次聽說這個新詞,也不禁起了好奇,問道:“那個文化課是教人識字的?”

賀姓男子點點頭:“楊兄猜得不錯,那種文化課恰好愚弟去見識過一次,簡單,明了也不深奧,字腔正圓從勾畫開始,再到辨字說詞,倒真是一樣不落。”

“聽他們說,三個月裏都必須學會兩千個字,最後經過考核,若是答卷時錯了超過三成,便隻能繼續回去在讀,不然進不了廠。”賀姓男子自己說,可臉上也有些感慨,繼續道:“我雖未親身讀過,但正巧隔壁有幾戶人家的小子想進廠,都在裏麵,每日都在背字習詞,不過前幾日考核,有兩個小子沒過,結果天天來纏著我,讓我無論如何教教他們盡快識字的辦法,我還沒答應,便給我送來了幾隻雞。”賀姓男子笑道:“你們瞧瞧,昔日見著我就繞道,一見書便頭疼的山野小子,如今倒是反來求我要讀書了,這世道真的變了,嗬嗬。”

“賢弟,你不是拿我們消遣吧,天下竟還有這種事情?”龐兄滿臉不信,端起小酒盅抿了一小口同時搖搖頭。

賀姓男子哈哈一笑:“龐兄不信也是正常,我本也不信,後來才知道緣由。”

“哦,是何緣由?快說。”龐兄也不禁被吸引了,湊近了少許。

“無他,利耳!”賀姓男子撚須作老夫子狀道。

“利?”楊明德和龐兄對視一眼,均不明白。

兩人不明就裏的模樣,引來了賀姓男子一陣大笑,慢吞吞的喝了口酒回味了片刻才說道:“兩位兄長雖說清閑,可也太不知道行情了,你們可知道那些工廠招人,一個月給多少工錢?”

“能有多少,一元新幣頂了天了。”那被稱為龐兄的人道。

賀姓男子搖了搖頭,大笑道:“龐兄猜錯了,我告訴你們,私人的工廠我們不說,但隻要是官辦或是皇家的,最差每月也給三元,據說最好的一月得有七元!高級技工,那就更不得了……”

“七元?”別說龐兄了,就連楊明德多驚掉了下巴,一月就給七元,相當於過去十兩銀子,老天爺,那比過去縣太爺還多!即便是三元,按過去的行情這一年下來都夠買個丫鬟了!楊明德吸了口氣,他總算是明白了那個利字是何意思了,就算是能進最低三兩銀子的廠,以五口之家算,隻要一人能進,那麼就夠全家好好嚼穀,若是進了兩人,那就能過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