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大捷(1 / 2)

隨著鐵路線的不斷延伸,繁華的江南和中原大地、東北平原、蒙古高原連接了起來,中原、蒙古、東北的特產都可以沿著鐵路線迅速發往東南海,沿海繁華之地的商品也可以迅速北上進入中原和東北,大明帝國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好的進展時期,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國內“北重(工業)南輕(工業)”的經濟構架已經基本完成。

從貫通南北方的大動脈開始,鐵道部又繼續在幾百萬建設大軍的努力下,如颶風般從神州大地各處席卷而過,鐵軌在延長,道路在修建,整個國家都在這種熱潮下突飛猛進。

這就是交通建設帶來的好處,當幾億人口不再受限於交通,不在相隔百裏卻老死不相往來後,各地的資源特產就能流動起來。

就如同當年美國開發西部那樣,如果不是西部的蓬勃進展將大量資源帶到東部,或許美國也沒今天那麼讓人頭疼,當商品交易量開始越來越大,國家的稅收也會水漲船高,這些年的國家財政盈餘,除去龐大的軍費及鐵路建設開支,七年裏幾乎是在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在增長,其中四成是橡膠,白糖、煙葉、生絲等等原材料出口獲得,兩成是農業,剩下的全都是工商業帶來的。

小開知道,後世清政府時期並不是沒錢,而是遏製工商業後商品得不到流通,加上工業幾乎等於零,全都盼望著地裏刨食,所以明清時期幾百年的累計導致了這個國家大量的財富化為白銀沉澱在了民間,也就是說變成了死錢。

所以小開同誌在時機成熟後二話不說便態度堅決的廢除銀本位改為金本位並發行新紙幣,使得白銀變成了工業原料,大量積壓的白銀不得不進入銀行係統兌換變成了紙幣,而紙幣是不能長期保存的,要不你存銀行,可這年頭基本沒什麼利息,小戶還好說,對大戶來說就是坐吃山空,加上土地開始分散,盼望著土地賺錢就別想了,最後隻有一條路,去花錢,去投資賺錢。

上百億的國家投資,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政局日益規範、製度化,和多達近四億的人口優勢,以及財政大臣梁敦彥(已從戶部分離出財政部)實施的工商業刺激計劃,都為跨越式進展提供了保障。

尤其是隨著蒸汽機的出現,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在各個方麵深化,大明帝國在能體現國家實力的鋼鐵、煤炭、石油、糧食、棉花等等方麵再一次傲視全球。

大明有世界最大的人力資源,加上資金上的扶持,隻需要再等幾年,技術要求較低的輕工業的產出量就會達到一個嚇死人的地步,所以是時候給商品先找個預定的買家了;同時,作為後世人,小開同誌也深知國家間的競爭,其實最根本的還是人才的競爭,而大明目前的人才培養機製,還遠遠達不到大明目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後世那種義務教育的做法再一次的跳上了他的心頭,是時候開始考慮《義務教育法》的時候了。

另外,小開還麵對的一個問題,便是隨著國家疆域的迅速擴大,如何保持國家的統一、穩定,更是重中之中,這一切,不能寄希望於某一個人,而是要建立某種製度……

君主立憲?當這個字眼跳到腦海中時,小開自己都不禁為之一震!

“八百裏緊急軍情!”正當小開考慮具體方案時,窗外的通報聲打亂了他的思路,雖然,明軍已經放棄了用馬進行的驛傳,但仍然沿用了這一古老的稱謂,八百裏,便是最高等級了,小開心中一驚,忙道:“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