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兒。”有一天我在院子裏畫畫的時候母親走過來。“娘,有事嗎?”我站起身來說。
“靜兒,你也看到了,最近我們清國和旁邊的楚國關係僵持,可以說戰事一觸即發。”母親的語氣有些許悲痛。我不明白為什麼她要跟我說這些,就好像這種軍國大事是她的分內責任一樣。“所以,我們要做好一切準備。”母親說。“準備?”我不解。
雖然說近些日子我們清國與楚國的關係確實有點緊張,但是應該沒那麼誇張吧。畢竟清國的實力是楚國不能比的。無論是從國土還是人數,抑或是經濟上說,以遊牧業為主的楚國怎能和我們工商業都發達許多倍的清國相比?
“是的,準備。”母親看著我的眼睛,很嚴肅地說:“靜兒,你要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後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都要記得娘今天的話,好生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我愣愣地聽著母親的話,傻傻地“哦”了一聲。
“靜兒,娘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總有一天,娘會有不在你身邊的時候,那時候你要學著自己堅強地活著。當你覺得太陽很刺眼的時候或者冷風吹得你不斷流淚的時候,你要慶幸,自己還活著。”母親的聲音是與往常不同的清冷,讓人不得不把那每一個字記在心裏。
其實很多時候國家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我們無法預料什麼時候會爭吵甚至大動幹戈,也無法預料什麼時候會握手言和。當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戰爭必定在所難免。即使一方深知自己的實力比不上對方。
隻是,這些因為利益而產生的分分合合,其中的淒苦隻有平民百姓知道。
真正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清國與楚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戰爭似乎箭在弦上。邊境的小規模戰爭已經開始了。
我們所在的寧城是個小城,離邊境挺遠的,所以倒也沒什麼騷亂。母親擔心我的安危,開始限製我出門。這一天,我又纏著她讓我出去走走。
“娘,我想出去。”我擺出誠懇的樣子。
“不行。”母親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為什麼?娘,我好久都沒有出去了。”我委屈地嘟著嘴。
“好久也不行!你知道外麵現在有多亂嗎?再說了,你出去幹什麼呢?偶爾出去見識見識世麵不就夠了?”母親的語氣很堅決。
“娘…”我看看一邊的師父,用眼神示意他幫我說說話。師父假裝沒看懂我的暗示,低下頭研究他的棋局。
算了,指望您就是個錯誤。我恨恨地想。接著鍥而不舍地說:“娘,您說過,以後我會有很長的路要自己走,現在寧城還是和以前一樣,您都不肯讓我出去。那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誰又知道呢?到時候您萬一不在我身邊,我又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該怎麼辦呢?”
果然,聽到我這樣說,母親的神色變了變,我趕緊趁熱打鐵:“再說了,靜兒隻是想去雨山寺替全家人祈福而已,不會遇到什麼麻煩的。”
“那…那…”母親的語氣明顯動搖了些。
“就讓她去吧。隻是早些回來便是。”師父終於幫忙開口了。
“那…好吧。”母親終於答應了。
“哦!好耶!”我歡呼著,忍不住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