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羅斯福不僅喜歡運動,而且愛好戰爭,他認為運動和戰爭在倫理上是相等的東西。整個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羅斯福時刻都在盼望戰爭。不管什麼時候,隻要美國和別國的關係一有危機,他就積極擂鼓喊戰,唯恐戰火燒不起來。他不僅希望美國打仗,而且希望親自參戰。對羅斯福來說,這二者就是一回事。他堅定地忠實於自己提出的“羅斯福定理”,即:“一個人,不管其職業、社會地位、健康、年齡或政治觀點如何,必然會心甘情願地投入到他自己所擁護的戰爭,特別是一個偉人。如果他光讓別人替他殺敵,那有什麼味道?”羅斯福指出:“假如我不努力實踐自己所大力倡導的原則,我就會永遠失去力量。”
但是,他為了打仗不得不長期等待。1886年,他希望為一次邊境衝突同墨西哥開戰,並提出把魯莽冒失的牛仔們組成一個騎兵營,然而戰爭並沒有爆發。1892年,美國同智利發生爭吵,再次點燃了他心中的欲火。一位朋友記述道,羅斯福“四處奔走,咬緊牙關,嘴裏發出嘶嘶的響聲,為了一毛錢他不僅願意宣戰,而且願意獨自去打”。“你還記得嗎?”若幹年後,羅斯福夫人有趣地問一個朋友,“那時我們把羅斯福稱為反擊智利的義勇軍,並笑話他做夢都想率領自己的騎兵衝鋒陷陣。”但是智利危機也過去了。1895年,美國同大不列顛的摩擦又一次激起了他的好戰心。他告訴朋友:“我國需要戰爭。”並指出同大不列顛打仗很可能最後使美國獲得加拿大。然而,真正激起他熱情的是戰鬥,而不是攫取。很不幸,美國同英國和平解決了兩國間的分歧,使羅斯福再一次被拒於戰爭大門之外。
有這樣一則故事,很能說明他的性格。1888年,羅斯福組織了一個馬球隊。為了使比賽更加激烈,他將4人球隊減少至3人。他活動的機會確實增加了,比賽時受的傷也自然多起來了,有時甚至被打昏過去。起初,他妻子對他老愛出事感到非常不安,後來她慢慢理解了丈夫特別喜愛粗野騎術的心情,對他以後受傷也能泰然處之了。一天下午,羅斯福回家時,頭上劃了道口子,血淋淋的,他妻子見後尖刻地說:“西奧多,希望你還是到衛生間滴血去,你把家裏的地毯全弄髒了。”
1898年4月,羅斯福終於盼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戰爭。美國為了爭奪古巴對西班牙宣戰,時任海軍部助理部長的羅斯福知道這個消息後,像穿冰鞋滑冰的小孩一樣欣喜若狂,激動得在海軍部裏跑來竄去。隨後,他辭去職務,主動要求參戰,被任命為中校,並幫助組建了一個由牛仔和大學生組成的赴古作戰騎兵團。新聞界一時煞費苦心為該團起了各種綽號——“蒂迪的恐怖隊”,“蒂迪的得克薩斯毒蜘蛛團”,“羅斯福的野漢隊”——最後統稱為“羅斯福的飛騎兵團”。
羅斯福終於在古巴參加了他多年來朝思暮想的戰爭。他在戰場上表現得很勇敢,甚至很有英雄氣概。在攻占凱特爾高地的戰鬥中(他稱之為“聖胡安高地的衝鋒”),他高喊:“先生們,萬能的上帝和正義在你們一邊,先生們,衝啊!”對那些消極的騎兵,他大叫:“我都上馬了,你們還不敢站起來嗎?”他後來說:“我揮舞著帽子,大家一起迅速衝上高地……我還親手宰了一個西班牙人,像殺長耳大野兔一樣。”
戰鬥結束後,他高聲說:“看哪,多少西班牙混蛋的屍體呀!”“這衝鋒十分有趣”。他後來回憶說:“但那是一場惡戰。”羅斯福的戰鬥曆程總共隻有在古巴參加的一周的戰役和一天的鏖戰,但這足以使他成為一位民族英雄了。戰爭結束後,他出版了一本介紹自己戰鬥經曆的名為《飛騎兵》的書。傳說出版商為印此書不得不從鑄字工廠專門增購了一批“我”字,這種傳說當然不一定可信。20年後他說:“聖胡安鏖戰的這一天才是我一生中極不尋常的一天。”
聖胡安之戰使羅斯福一舉成為人人皆知的英雄。在1900年總統大選中他當選為副總統,成為麥金利總統的助手。麥金利總統不幸遇刺後,他繼任總統。
羅斯福擔任總統後不久,一位憂心忡忡的公民懇求他不要讓他的好戰精神把美國推向戰爭。他聽後認真地回答:“什麼?不讓打仗,難道讓我困在白宮不成?絕對辦不到!”他的確沒有被困白宮無所作為。
在他執政期間,確實沒有發生武裝衝突,但他的一係列措施卻對國內國際施加了巨大的影響:製定反托拉斯法案、維護勞工的公共利益、保護自然資源、加強總統的實權、加強鐵路管理、出麵調停日俄戰爭、派美國海軍環球航行、支持巴拿馬革命、開鑿巴拿馬運河、組織古巴臨時政府等等。盡管這期間的確沒有戰爭,甚至連戰爭的真正傳聞也沒有,然而卻有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
“從來沒有一個總統像我這樣對工作感到津津有味,”他離任後承認說,“就這點來說,在我的同輩人中恐怕還找不出別的人會像我生活得這樣愉快。”
他邀請著名黑人教育家希克到白宮進餐,受到南方民主黨人的譴責。
他力圖取消從1864年就開始鑄在美國硬幣上的“我們相信上帝”的字樣,認為那樣做不符合憲法,是褻瀆神明的,結果反被攻擊為不敬神的人。
他和他稱之為“大自然的騙子們”展開了一場惡鬥,那些人帶著多愁善感的情調描寫野生動物,控告他對動物太殘忍。
1906年,他在提交給國會的年度國情谘文中采用了任意簡略的拚寫形式,在這個莊嚴的機構中引起軒然大波。《路易斯維爾信使報》模仿其文字,諷刺說:“什麼也逃不過羅斯福先生的眼睛,無大他不說,無小他不見。”
1902年他突然擬定了反托拉斯起訴書,控告J.P.摩根的北方證券公司,使這位高傲的財團大頭目感到驚愕和憤怒。摩根傲慢地告訴羅斯福:“如果我們有不當之處,就請派你的下屬去找我的下屬,他們會解決的。”羅斯福說:“那不行。”並繼續對他采取行動。後來,他講,摩根似乎把他這位美國總統當成了一個“大競爭對手的指揮者”,而未將他看作是被選舉出來的美國人民的代表,現在該是摩根向他們學習的時候了。(摩根怎能願意向他學習,1908年羅斯福任期結束,出發到非洲狩獵大動物時,據說這位財團巨頭大叫:“祝獅子們身體健康!”)
當然,羅斯福也是美國最自信武斷的總統之一。他不僅相信美國憲法使聯邦政府有權為大眾利益采取積極行動,還相信在美國製度中行政部門享有集中的權力。1912年,羅斯福以進步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為爭取總統第三次連任競選時,提出了新國家主義理論——即國家政府要為全體人民的利益廣泛行使權力來治理國家。同年10月,他在西部競選演講時遭到一個瘋子的槍擊。羅斯福大聲說:“他在我身上打了個洞。”但他仍要騎馬到市議廳去演講。他對同事們說:“我要講話,隻要一息尚存,我就要講。”胸部被子彈穿透,沒有包紮,流著鮮血,他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講完了話,然後才被火速送進醫院。
他有很多非常奇怪的愛好。一天,他坐在白宮的辦公室裏,突然心血來潮給華盛頓的某一大報的記者打了一個電話,讓他立刻趕到自己的辦公室來。該報的發行人受寵若驚,欣喜若狂,以為總統一定是有一些關於政治上的秘密消息向他透露,於是,立即要求報社準備安排印發增刊。等這位記者趕到後,羅斯福卻對政治隻字不提——這位童心大發的總統領著記者來到白宮庭院裏的一棵老樹下,讓記者觀看他剛剛發現的一窩才出生的小貓頭鷹。
又有一次,羅斯福坐專列前往美國西部的某地,在車中他接見了許多政界要人,正在談話過程中,突然,他從窗口看見外麵的玉米地裏站著一位老農夫,垂手拿著帽子。他知道這位老農是在對總統表示敬意,因此,羅斯福立刻跳了起來,趕快跑到火車最後一節車廂外,熱烈地揮舞著自己的帽子對那老農還禮。他並不是故意在耍政治家的慣用把戲,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發自他的內心——他真正愛著他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