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戰爭爆發(1 / 3)

美西戰爭爆發

1898年,新興的美國和老朽的殖民國家西班牙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

美國悍然發動美西戰爭不是偶然的。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實力一躍而居世界第一位。

急劇膨脹的經濟,推動本來就已富侵略性的美國更加瘋狂地向外擴張,尋求新的原料產地、商品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以榨取更多的高額壟斷利潤。

此時,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古巴和波多黎各,位於美國家門口,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自然資源豐富,美國對它們,特別是古巴,覬覦良久。早在1805年,美國總統傑弗遜就赤裸裸地表示,一旦同西班牙作戰,美國就將占領古巴。19世紀,美國多次企圖收買或用武力奪取古巴。美國政府特別仇視古巴革命運動。1825年美國國務卿阿當姆斯宣稱:“鼓勵和支持古巴革命運動不是美國的政策和觀點。”曆屆美國政府都遵循上述原則,拒絕向古巴革命提供任何援助。1895年古巴獨立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也采取同樣的立場。然而,1898年初,形勢突變,古巴革命軍眼看就要徹底消滅西班牙殖民統治,於是美國匆忙以“幫助古巴革命”為幌子,向西班牙宣戰。

美國發動美西戰爭也是為了保護美國在古巴的利益。美國和古巴的貿易額,僅1895年一年就達1億美元。美國人在古巴種植園、礦場和鐵路的投資,達5000萬美元。1897年底,由於古巴革命,美國資本損失1600萬美元。同時,美古貿易的損失達3億美元。顯然,美國對西班牙宣戰,絕不是為了“保護”古巴人民,而是為了保護美國資本家的錢包!

美國對西班牙在太平洋的殖民地菲律賓,也早就垂涎欲滴。美國想侵占菲律賓,作為侵略中國和亞洲的橋頭堡。

美西戰爭的直接導火線是“緬因號”戰艦爆炸事件。1898年1月24日,美國借口保護自己在古巴的利益和僑民安全,派遣“緬因號”戰艦進駐哈瓦那港。2月15日,“緬因號”突然爆炸沉沒。該艦爆炸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極有可能是美國為了煽動國內輿論反對西班牙和製造宣戰借口而自行炸毀的。美國利用這個事件大做文章,向西班牙施加強大壓力。4月20日,美國提出最後通牒,逼迫西班牙撤出古巴。西班牙表示拒絕。4月25日,美國正式向西班牙宣戰。第一次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美西戰爭有兩個戰場。第一個戰場在古巴。美西戰爭爆發時,古巴革命軍節節勝利,戰果輝煌,西班牙的敗局已定。在革命烈火中誕生的古巴共和政府多次聲明,古巴人民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放自己,“並不需要美國人的軍隊在古巴登陸”。但是,一貫仇視古巴革命的美國政府,唯恐古巴取得獨立,急忙打著“幫助古巴獨立”的旗號進行幹涉。6月22日至25日,美軍強行在古巴登陸。

這時,加西亞將軍領導的古巴革命軍已掃清聖地亞哥城外圍的西班牙軍隊,美軍遂乘機於7月1日占領了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聖胡安高地。加西亞將軍繼續打擊西班牙軍隊,最後控製了整個聖地亞哥灣地區。7月3日,美國在聖地亞哥海戰中殲滅了西班牙艦隊後,繼續派兵到古巴。7月11日,美軍開始炮擊聖地亞哥。16日,西班牙軍隊2400人全部投降。在受降儀式上,美軍拒不承認戰功顯赫的古巴為對西班牙作戰的一方,拒不承認古巴的獨立主權。美國的猙獰麵目暴露無遺。

第二個戰場在菲律賓。5月1日,杜威指揮的美國亞洲艦隊在馬尼拉灣殲滅了西班牙艦隊,接著封鎖了馬尼拉灣。同時,美國也打著“援助菲律賓獨立”的旗號,誘騙以阿奎那多為首的菲律賓資產階級同美國合作,共同對西班牙作戰。當美國援軍源源開抵馬尼拉後,美國立即撕下“朋友”的假麵具,強迫菲律賓革命軍退出馬尼拉外圍陣地,以便讓美軍占領馬尼拉。美軍與西班牙殖民軍司令部秘密談判,雙方達成協議:西班牙軍隊向美軍投降,但事先由美軍對馬尼拉實行一次佯攻。可見,8月13日所謂“馬尼拉戰役”完全是一場騙局,其目的是掩飾美帝國主義竊取菲律賓人民勝利果實的罪惡。

美西戰爭以1898年12月10日美西兩國簽訂《巴黎和約》宣告結束。和約規定:一、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統治;二、西班牙將波多黎各、西印度群島的其他島嶼和關島割讓給美國;三、西班牙將菲律賓群島割讓給美國,美國付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作為“補償”。

美西戰爭結束後,美國完全背棄自己的諾言,殘暴地鎮壓古巴和菲律賓革命,取代西班牙,重新奴役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人民,使這些國家出現了“前門拒狼,後門進虎”的局麵。

美西戰爭是新興的美國向老牌殖民國家西班牙的挑戰,它是美國逐漸露出侵略和霸權麵目的開始。美西戰爭加強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勢力,進一步加強了美國對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擴張。

門羅主義

拉丁美洲國家正在進行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1822年—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幹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

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谘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幹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這項谘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

“好戰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年)被認為是對美國曆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總統之一。他是共和黨人,生於紐約,就讀於哈佛大學。他爭強好勝,熱愛拳擊、騎馬、打獵、打仗。1905年他因出麵調停日俄戰爭,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從他本人來說,他無疑是美國精力最充沛、感情最豐富、體格最健壯的總統。亨利·亞當斯確信他是“一個一刻都閑不住的人”。英國一位著名作家稱他是“一位有趣的,既像小孩一樣活蹦亂跳,又像羅馬教皇一樣莊重神聖的人”。他對別人大聲說:“我親愛的朋友,你知道我在貴國所見到的兩大奇觀嗎?那是尼亞加拉瀑布和美國總統——這兩者真是大自然的偉大奇跡!”

他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不可摧毀的意誌,他極力主張過辛苦緊張的生活,勸告人們“行動起來,做事情去,要付諸行動,不要浪費時間”。他要求同胞們像賽橄欖球一樣“勇於衝線,拚命得分”。他自己就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拚命得分的典範。

他從小就體弱多病,眼睛近視,患哮喘性咳嗽。10歲那年,他父親對他說:“西奧多,你有頭腦,但沒有體格……你必須增強體質。”他一次在公共汽車上遇到4個男孩子,他們取笑他,可是他連其中的一個也對付不了。這使他感到很恥辱,同時也加強了他進行體育鍛煉的決心,他堅決表示:“我會練出強壯的體魄的。”

從此,他開始進行各項鍛煉活動,並在以後的歲月裏一直堅持運動。在紐約市他們家的二樓上,他父親為他安置了一個健身房,他練拳擊、習柔道。他從小就熱愛大自然,於是他學騎馬打槍,玩網球,遠足旅行,攀登瑞士馬特合恩峰,到非洲原野去狩獵,到巴西叢林去探險,他終於茁壯成長了。

羅斯福23歲當上議員時,最初被其他議員看成是一個紈絝子弟。一天下午,他外出散步,來到一家酒吧準備喝啤酒。這時,他看見科斯特洛議員正和兩個人喝酒。科斯特洛看到年輕的貴族似的羅斯福後譏笑說:“乳臭未幹的小毛孩沒得感冒吧?”他見羅斯福不理他,又叫“該死的紈絝子弟”。羅斯福聽後取下眼鏡放進衣袋,一拳將科斯特洛打倒在地,跟著又是一拳把他的一個朋友也打倒在地,第三人見狀後便狼狽逃竄。羅斯福告訴科斯特洛:“洗洗去,爾後跟我一塊喝酒。”科斯特洛乖乖照辦。羅斯福離開酒吧準備繼續散步時對他講:“你在有身份的人麵前,也要像個有身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