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慶喜逃回江戶後,看到自己的軍隊實際上已經瓦解,江戶的民眾又不擁護自己,再戰也隻有死路一條。於是,1868年4月,他宣布謝罪歸隱,不再過問政事,希望倒幕軍不要殺他。天皇答應了他的這一請求。10月23日,天皇睦仁定年號為“明治”。隨後,改江戶為東京,定為國都。
幕府徹底倒台以後,明治天皇按照改革派的願望,實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吸收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改革,曆史上稱作“明治維新”。
明治政府的資產階級改革經過了20多年,使日本“脫亞入歐”,成為亞洲的一個資本主義強國。它是日本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日本避免淪為歐美殖民地的轉折點,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近代化發展道路的國家。但是,由於明治維新是一次不徹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保存了大量封建殘餘,因此,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一開始就帶有鮮明的軍事特征和軍國主義傾向,使得日本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很快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日本的“伏爾泰”——福澤諭吉
日本最大麵值的鈔票是萬元大鈔,上麵印的頭像是穿和服的福澤諭吉(1834—1901年)。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文明開化運動的先驅者和啟蒙者之一,他還是著名的慶應大學的創始人。
1872年,福澤寫成《勸學篇》,主張人與人之間應平等和獨立,隻有每個人能獨立之後,國家才能獨立。人身的獨立,必須反對以當時卑屈的封建道德觀來學習西洋文明。這種提法,顯然是針對日本在開國以後,一切屈從於歐美的情況而發的,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是當頭棒喝。
1875年,他又出版了《文明論概略》一書,批判當時日本社會上流行的,隻在生活上、風俗上洋化的做法,認為此用末技,未學到西方的精髓。他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野蠻、半開化和文明三類,日本則列於半開化國家之中。說:“仿效西洋文明為日本今後之急務,然其順序應為:人心——政法——衣、食、住。”他不但這樣主張,而且還以身作則,例如他的不穿西裝是很有名的。
維多利亞時代
1901年1月,維多利亞女王已經82歲,她殘存的氣力差不多也用完了,在新世紀開初的那些日子,她的氣力顯然隻有靠意誌力來維係了。1月14日,她在奧斯本接見羅伯茨爵爺,他幾天以前剛從南非得勝歸來。她非常關切地詢問戰事的一切經過,她似乎還能夠承擔這一場興奮。可是,一個鍾頭的覲見結束的時候,她支持不住了。第二天,她的侍醫們看出她是無望了,可是她不屈不撓地又盡了兩天英國女王的職責。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在英國的懷特島去世,享年82歲。在她彌留之際,守護在床邊的有她的兒子,也是繼承人威爾士親王。當時他已決定以愛德華七世之名繼承王位。同時守候在女王床邊的,還有包括她的外孫德皇威廉二世在內的其他後裔。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在她的統治下形成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當時英國在全世界的臣民幾乎都是在她在位時誕生的。維多利亞不僅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的女王,還是印度女皇,統治著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近5億的臣民。維多利亞女王從1837年起開始執政,在英國曆史上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而且,也是英國的鼎盛時期,全世界都以英國為軸心而轉動。
英國在19世紀40年代完成工業革命。倫敦1851年舉行的博覽會標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這時,它憑借工業優勢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以打入他國市場。
與此同時,英國依仗它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海上霸權,發動了一係列殖民戰爭,侵吞了亞洲、非洲、大洋洲的大片土地。
19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英國殖民者頭子謝西爾·羅德斯炮製了一個所謂“開普敦—開羅”計劃,打算從南非的開普敦到北非的開羅建築一條縱貫非洲大陸的鐵路,為英國控製整個非洲大陸打下基礎。羅德斯狂妄叫囂“要征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