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已67歲高齡的庫圖佐夫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即使莫斯科落入敵手也在所不惜,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亞曆山大一世不止一次說:“即使耗盡帝國的一切力量,直到退至堪察加,也絕不同拿破侖媾和。”當得知莫斯科失陷後,他再次表示:“我將蓄發隱退,與我的最後一個農民同甘共苦,也絕不使我的祖國蒙受恥辱。”
冬天來臨,拿破侖的軍隊饑寒交迫,不得不放棄莫斯科,向西南緩緩撤退。這時,庫圖佐夫指揮俄軍追擊,在幾次戰役中殲滅了法軍的主力。12月24日,法軍殘部兩萬餘人跨過結冰的涅曼河,逃出俄國。1812年俄國人民反對拿破侖的衛國戰爭勝利結束了。接著,亞曆山大一世組織俄、普、奧、西、葡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同盟,聯軍打進法境,拿破侖下詔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複辟。
戰勝拿破侖,使亞曆山大一世成了歐洲命運的主宰。1815年9月,俄、普、奧三國君主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建立“神聖同盟”的文件,亞曆山大一世成了歐洲各國君主反革命“神聖同盟”的盟主。
但他在歐洲人麵前仍擺出一副自由主義者的姿態。1814年,亞曆山大一世在同法國女作家斯諾爾夫人會麵時,同她談了專製主義的害處,要她確信自己真誠地願意解放農奴。在同一年訪問英國時,他又對在野的輝格黨(自由黨的前身)人說,他打算在俄國也建立反對黨。他還騎著馬,身穿英國服裝,前往經常舉行政治性集會的倫敦海德公園,向歡呼的人群致意。
亞曆山大一世在晚年變得越來越憂鬱,越來越孤僻。1824年6月,他和情婦瑪婭所生的漂亮女兒蘇菲婭身染肺病死亡,年僅18歲,這對亞曆山大一世是個沉重的打擊。他和皇後伊麗莎白所生的幾個子女都已幼年喪生,而且皇後的健康狀況使他們再也無望有孩子了。
1825年11月19日,亞曆山大一世在巡視中突然患病離開了人世,終年48歲。
亞曆山大一世身體健壯,年歲也不算老。因此,他的突然死亡引起了各種各樣的傳聞和猜測。有人聲稱,沙皇並未在塔甘羅格離世,而是搭乘一艘英國船前往巴勒斯坦聖地朝聖去了;也有人認為,沙皇是被哥薩克人劫持以後隱匿了起來;還有人說沙皇已經秘密前往美洲。流傳最廣的是“神秘老人”庫茲米奇的奇聞,據說亞曆山大一世假冒這個名字隱藏起來,在西伯利亞過著簡樸的生活。相信這種說法的人越來越多,並產生了內容豐富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費多爾·庫茲米奇的劄記》。
然而,亞曆山大一世的死後餘波遠遠不止於此。因他無嗣,按皇位繼承法,應由其弟康斯坦丁繼位。但康斯坦丁在華沙任波蘭王國總督期間,與妻子離異,另娶了一個非貴族血統的波蘭女子,因此他自願放棄了王位繼承權,並指定其弟尼古拉為繼承人。可是這樣的安排並未公布。亞曆山大一世死後,彼得堡軍民立即向康斯坦丁宣誓,而宮廷又宣布尼古拉為新沙皇,要求軍民於12月26日舉行“再宣誓”。十二月黨人的幾名軍官便利用政府內部的混亂,率領自己的團隊開到參政院廣場,宣稱尼古拉是篡位者,乘機發動了起義。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把起義鎮壓下去以後,開始了他的30年統治,並把俄國推上了“專製製度的頂峰”。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神秘沙皇”並不神秘,亞曆山大一世實際上走的是他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所走過的道路,從溫和的自由主義者最終變成了極端專製主義者。俄國社會再次出現了時而前進時而倒退,時而寬鬆時而緊張的曲線式發展狀況,這是世界近代民主大潮不斷衝擊俄國專製堤壩所引起的必然現象。
風光一時的歐洲霸主
亞曆山大一世通過一係列戰爭,主要是與拿破侖的戰爭,使俄國的版圖和勢力範圍在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時的基礎上,又向歐洲心髒地帶推進了一步,當他的鐵蹄踏遍歐洲各國時,已毫無疑問是當時的歐洲霸主。亞曆山大一世時代是沙皇俄國在國際地位上的巔峰時期,他是維也納諸條約、“神聖同盟”的主要參與者和主導者,極大地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版圖。維也納體係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和約。
死於暗殺的亞曆山大二世
1814年,當亞曆山大一世率領大軍威風凜凜奔馳在法蘭西大地上時,作為打敗拿破侖主力的沙皇俄國,其榮耀也達到了高峰。此後40年中,俄國以“神聖同盟”骨幹的身份,扮演“歐洲憲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鎮壓了本來與己無關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年—1856年的克裏木戰爭使沙俄從榮耀的頂端跌落到了恥辱的穀底,本來想從多年的手下敗將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塊肥肉,沒想到遭遇英、法兩國的橫加幹涉,在這場戰爭中,沙俄的落後和腐敗暴露無遺,從槍到船到路,都和英法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戰連連敗北的情況下,精神崩潰服毒自殺。重振這個老大帝國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兒子——亞曆山大二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