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麵神”亞曆山大一世
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因其性格多變、反複無常而被世人稱為“神秘沙皇”。在他統治俄國的25年裏,時髦的自由主義思想和傳統的專製主義政治在他身上始終奇特地結合在一起。在這些年代裏,俄國發生了許多令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因此更增添了人們對這個“神秘沙皇”的濃厚興趣。
亞曆山大一世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長孫,生於1777年12月23日。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能夠仿效同名的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或者俄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涅瓦河之王”亞曆山大。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喜愛這個皇孫,為了使他成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便把他帶到自己的皇宮內,親自撫養。
葉卡捷琳娜二世死後,亞曆山大的父親保羅大公繼承皇位,稱保羅一世。他在位期間(1796—1801年),廢除了女皇的一些開明製度,狂熱地效法普魯士的黷武主義,試圖把國家改造成為一個大軍營。他禁止俄國貴族到國外留學,禁止進口各種外國書籍,封閉全部私人印刷廠,建立了嚴格的書刊檢查製度。保羅一世還加強軍紀,壓製個人自由,晚上八點鍾沙皇就寢,屆時實行宵禁,首都的所有居民都必須熄燈。而且,這個沙皇喜怒無常,其周圍的人都身受其害,就連亞曆山大也難幸免。他已經20多歲了,作為皇儲卻經常因為一點小小的過失而受到嚴厲訓斥。亞曆山大非常害怕自己專橫的父親,他們父子之間籠罩著一種互不信任和暗中仇視的氣氛。
保羅一世的統治引起了普遍的不滿,於是,一些貴族密謀將他推翻。他們事前把行動計劃密告了亞曆山大。在宮廷裏長大的亞曆山大早已諳熟俄國曆史上類似的密謀,他別無選擇,便表示同意。為了掩飾良心上的自責,他提出的條件是不危害他父親的生命。1801年3月23日夜間,幾名近衛軍軍官衝進保羅一世的臥室,將他縊死。深夜兩點,亞曆山大得知了這一消息,他流下了眼淚。第二天,沙皇朝廷頒布詔書,宣告保羅一世因突然中風而死。23歲的亞曆山大隨即繼位,稱亞曆山大一世。
亞曆山大一世在繼位後的第二天頒布詔書,宣稱他將遵循其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法律和精神”治理國家。他對西方啟蒙思想持寬鬆態度,釋放保羅一世囚禁的政治犯,廢除了肉刑和秘密警察,允許出國和訂閱外國報刊,允許私人印刷廠重新印刷書籍和雜誌等等。這些新的政策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不僅俄國人,就連美國總統傑弗遜也認為,俄國新皇正在認真地準備改革。
但是,亞曆山大一世最為關心的事情還是進行社會改革,主要是農奴製改革。當時農奴占全國人口的90%,但他們卻不享有任何公民權,必須完全服從領主的意誌。領主可以隨心所欲地對農奴加以處罰或予以婚配,也可以把農奴連同土地一起出售。報紙上常有這類商業廣告:“出售廚師和擅長縫紉的少女各1名以及1個舊衣櫃。”亞曆山大一世認為,必須盡早解決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均未解決的這個棘手問題。但他又不敢立即廢除農奴製,便隻是采取了一些措施:1801年的法令禁止再把農奴分給私人,對功臣不再賜予土地和農奴,禁止在報刊上登載買賣人口的廣告,允許商人、小市民和國有農民購買無人定居的土地;1803年的“自由農民法令”,準許地主在取得贖金後給農民自由。
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拿破侖戰爭,亞曆山大一世的注意力才從國內轉向了國外。
1805年7月,俄國加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2月2日,俄奧聯軍在捷克的奧斯特裏茨與法軍發生激戰,因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奧皇弗朗茨二世、法皇拿破侖一世均參加了該戰役,所以它又被稱為“三皇之役”。結果,俄奧聯軍慘敗。
1806年9月,英、俄、普、瑞典組成第四次反法聯盟。同年10月,拿破侖的軍隊在耶拿擊敗俄普軍隊。1807年1月,法軍進入華沙,並把俄軍逼退到涅曼河。在這種形勢下,沙皇政府被迫請求停戰。亞曆山大一世和拿破侖在涅曼河中遊的一架木筏上見了麵,雙方在提爾西特簽訂了和約。根據和約,俄國承認法國在歐洲的占領,同意法國在波蘭建立華沙大公國,參加對英國的“大陸封鎖”,而拿破侖則答應亞曆山大一世在東方有對土耳其和瑞典的“行動自由”。
“提爾西特和約”把俄國卷入了拿破侖的政治路線,給俄國的國際威望帶來了嚴重打擊,極大地刺傷了俄國人的愛國感情,致使亞曆山大一世的聲望急劇下降。
使亞曆山大一世在歐洲獲得巨大聲望的,是拿破侖侵俄戰爭的失敗。締結“提爾西特和約”不久,俄法關係又趨緊張。1811年,拿破侖狂妄地宣稱:“5年之內,我將統治世界。還剩下一個俄國,我一定壓倒它。”1812年6月24日夜晚,拿破侖下令70萬法軍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國。戰爭初期,拿破侖一再揚言:“不要一個月,我們就占領莫斯科。”當時俄軍布置在西部邊界的軍隊隻有23萬人,但亞曆山大一世知道法國大軍過於龐雜,混亂不堪。因此,他親臨前線,決意再次出任總司令。可是,俄軍在法軍優勢兵力打擊下節節敗退,亞曆山大一世的信心動搖了。俄國一些軍事和國務活動家敦促他離開軍隊,認為他首先應起到國家元首而不是軍事領袖的作用。於是,亞曆山大一世返回首都,於8月20日任命庫圖佐夫為俄軍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