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進行普法戰爭,打敗法國。於是,他經過充分準備,於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次年大獲全勝。普魯士軍隊開進巴黎附近的凡爾賽,並在凡爾賽宮,宣布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誌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德意誌帝國皇帝,俾斯麥為首相。德意誌的統一完全實現。
“鐵血宰相”的“鐵血政策”,順應曆史潮流,使德國最終走上統一之路。在英、法等歐洲國家都已通過資本主義變革走向富強以後,德國經濟的發展已刻不容緩。統一後,德國經濟有如脫韁之馬奔騰向前,德意誌民族不再受歐洲強鄰的欺壓和宰割,進入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但是也應看到,專製主義的君主政體仍被保留下來,不能不說是一種保守。而且,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和俾斯麥在統一中煽起的民族主義情緒滲入新帝國的各個領域,戕害德意誌民族的肌體。而俾斯麥在統一中割據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結下了德法之間的民族仇恨,促使法國投入俄國懷抱,形成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爭霸局麵,給德意誌民族的發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遭遇刺客後步行回家
1866年4月,在俾斯麥的努力下,普魯士與意大利結盟,隨時準備向奧地利開戰。但是他的戰爭政策遭到宮廷和許多民眾的反對,很多人都指責他把國家推向深淵。
俾斯麥在禦前會議上堅定地說:“我知道,我被普遍咒罵。正像人們常說,命運無常。我拿腦袋作賭注,哪怕我上斷頭台,也要賭到底。普魯士和德意誌都不能保持原狀,兩者都必須走(武力)這條路,別無他途!”
群眾的反戰情緒終於達到極致。5月7日,俾斯麥回家途中突然聽到身後兩三聲槍響。他急轉身,看到一個青年正向他射擊!俾斯麥猛撲過去,一手抓住青年的右手腕,一手卡住青年的喉嚨。刺客用左手拿過手槍,再向俾斯麥射擊兩槍。一顆子彈打在俾斯麥的外套上,一顆擊中了他的肋部。俾斯麥死死卡住青年的喉嚨。這時一個過路人和兩名士兵趕來抓住刺客,俾斯麥才得以脫險。
俾斯麥肋部隱隱作痛,但他還是堅持走回官邸。夫人約翰娜正陪客人用餐。俾斯麥沒有打攪他們,而是走進書房,給威廉一世寫了一個簡短的報告,然後走進餐廳,吻了夫人的前額,像講故事似的說:“小寶貝,你不要害怕,一個人開槍打我。感謝上帝,我沒有事!”
傳奇英雄加裏波第
19世紀初的意大利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它的北部被奧地利統治著,南部的兩西西裏王國控製在西班牙手裏,中部則是羅馬教皇的轄地。國家的分裂和外族的統治,阻礙著意大利資本主義的發展,也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為了意大利的統一,一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中的愛國者成立了秘密組織,領導人民進行反抗外族和封建統治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出現了許多著名領袖,其中有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裏波第。
1807年,加裏波第出生在北部的威尼斯,年輕的時候當過水手。他眼看自己的祖國四分五裂,山河破碎,深深地為國家的前途和同胞的命運擔心。他認為隻有奮起革命才能拯救意大利。後來,他加入了秘密的革命組織“青年意大利”。1834年,他又參加了意大利的海軍起義。起義失敗後,逃亡拉丁美洲,在南美投身解放運動,一直過著緊張的戰鬥生活。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加裏波第立即返回歐洲,親自指揮了羅馬共和國的保衛戰。革命失敗後曾去美國避難,直到1859年才回到意大利參加統一祖國的運動。
1860年4月初,西西裏島發生了農民起義,首先在巴勒摩一帶,隨後擴展到其他城市和地區。各地的貧苦農民和手工業者聯合起來進行戰鬥,整個西西裏島都卷入了這場鬥爭。起義雖然很快遭到了鎮壓,但起義者仍然英勇地堅持分散的遊擊戰。他們渴望得到外來的援助。在北方的加裏波第聽到這個消息,立刻組織誌願軍。他向人們發出呼籲,說:“我不能提供薪餉和營地,也不能提供軍需品;我能提供的是饑渴、強行軍、戰鬥和犧牲。讓衷心愛國而不是口頭愛國的人跟我來吧!”很快,加裏波第就組織起了一支由工人、手工業者、漁民、大學生、自由職業者組成的“千人遠征軍”(因為這支隊伍身穿紅衫,也稱“紅衫軍”)。他們雖然沒有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卻鬥誌昂揚,情緒高漲。
5月5日,遠征軍從熱那亞乘船出發,經過6天航行,在西西裏島的馬爾薩拉登陸。附近的遊擊隊都趕到這裏來歡迎他們,又有很多人加入遠征軍。不久以後,這支隊伍就擴展到2.5萬人。15日,遠征軍同兩西西裏王國政府軍第一次交鋒,王國軍被打得大敗而逃。接著,遠征軍攻占了首府巴勒摩。6月底,遠征軍取得了政權。加裏波第下令,廢除教士和貴族的特權,把沒收來的王族的土地交給農民,西西裏島得到了解放。
勝利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兩西西裏王國的那不勒斯地區。那裏的人民也紛紛起義,盼望著加裏波第遠征軍的到來。8月,加裏波第揮師北上,橫渡麥麵那海峽,在卡拉布利亞登陸。在各路遊擊隊的配合下,勢如破竹,直搗兩西西裏王國的首府那不勒斯。9月7日,那不勒斯被攻占,國王和宮廷官員倉皇出逃。10月1日,臨時政府宣告成立,加裏波第被人民擁立為兩西西裏國家的元首。西班牙對意大利的統治宣告結束。
兩西西裏國家的解放是意大利人民的勝利,是實現意大利民主統一的重要步驟。加裏波第有可能通過革命戰爭來完成這個偉大的曆史任務,但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大障礙是撒丁尼亞王國,它是意大利唯一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早就有統一全意大利的野心。不過,它不讚成通過革命戰爭實現統一,而主張以撒丁尼亞為中心,通過國與國的戰爭和談判來建立一個統一的意大利王國。王國的首相加富爾表麵上答應同起義軍聯合,同時又采取欺騙的辦法,要從人民手中奪走南意大利。
加裏波第雖然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個目光遠大的政治家。他輕信了撒丁尼亞王國政府,把俘獲的原兩西西裏王國的艦隊交給撒丁尼亞王國的海軍,支持它派兵攻打羅馬教皇國。但是,撒丁尼亞的4萬大軍並沒有向羅馬進軍,卻進入了那不勒斯境內。同時,加富爾又要求加裏波第舉行公民投票來決定南意大利的歸屬,加裏波第輕易地答應了。1860年10月下旬舉行公民投票,結果兩西西裏國家並入撒丁尼亞王國。人民爭得的權力被奪走了,農民分到的土地被收回。加裏波第帶領起義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果實就這樣葬送了。
1861年3月,意大利王國宣告成立,把佛羅倫薩定為首都。國王的寶座落入了撒丁尼亞薩伏伊王朝的手中。1862年,加裏波第組織誌願軍出征羅馬,王國政府害怕得罪教皇和法國,不但不支持,還派兵阻攔。當加裏波第帶領的2000名誌願軍沿路高呼“誓死解放羅馬”的時候,王國的軍隊正在向阿斯普羅蒙泰山區進發。兩支軍隊在那裏相遇,立即發生流血衝突。加裏波第在戰鬥中負傷,遠征失敗了。
為了實現意大利的民主統一,另一位著名的革命領袖馬誌尼於1865年建立了起義委員會,準備在1866年發動武裝起義,趕走奧地利統治者,解放北部的威尼西亞。這個計劃引起了意大利王國政府的恐慌,害怕威尼西亞落到起義者手中,使王國統一整個意大利的企圖落空。於是,他們就警告起義委員會說,敵人的力量太強大,意大利應當同普魯士結盟,聯合起來同奧地利作戰,依靠普魯士的力量來收複威尼西亞。
1866年6月,普奧戰爭爆發,意大利加入普魯士方麵作戰。王國政府軍和加裏波第的誌願軍都參加了戰鬥。但是王國政府軍到處打敗仗,加裏波第的軍隊卻每戰必勝。薩多瓦一戰,奧軍主力被普魯士軍隊消滅,奧地利投降。根據維也納和約,奧地利從意大利撤軍,把威尼西亞歸還意大利。這時候,隻剩下中部的教皇轄區沒有收複了,那裏仍駐紮著法國軍隊和教皇的雇傭軍,阻礙著意大利的統一。
羅馬教皇頑固地反對把羅馬並入統一的意大利。加裏波第心裏清楚,不動用武力是得不到羅馬的。1867年,他組織了第二次遠征。但這次遠征受到了教皇雇傭軍和法軍的夾擊,沒能取勝。加裏波第隻得退回南方,等待時機。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法國被迫撤回駐羅馬的軍隊,教皇轄地頓時失去了庇護。意大利王國的軍隊和加裏波第的誌願軍乘機長驅直入,9月26日占領了羅馬。10月舉行公民投票,羅馬教皇國並入統一的意大利王國,教皇的世俗政權也被廢除。同時,意大利王國政府同意將梵蒂岡作為教皇的避居地,每年向教皇提供12.9萬英鎊的經費。這樣,意大利的統一最後完成了。1871年1月,王國的首都從佛羅倫薩遷到羅馬。
祖國的統一大業終於完成,加裏波第的心願已了,開始了在卡普裏島的隱居生活。他仍接待來訪的客人,向他們了解國內外的情況,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他以頑強的毅力撰寫《回憶錄》。1882年6月2日,這位意大利獨立運動的英雄溘然長逝。
晚年的加裏波第
加裏波第是一位真正愛國、不懷私心的民族英雄。他向來對金錢沒有興趣,隱居後隻靠一點養老金生活。後來,巴勒莫市政府通過決議,每年撥給加裏波第3000裏拉作為養老金;意大利參議院也批準自1875年起,每年從政府利息中提取5%給加裏波第作為生活費,但他一概拒絕。隻是到晚年,加裏波第經濟拮據,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勳章時,他才極不情願地接受了政府的補助。
在意大利,加裏波第是一個萬眾敬仰的人物,人民不允許對他的任何誣蔑。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他的墓碑兩側,每天都有意大利海軍戰士持槍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