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嘉三年,八月二十二,蕭文禹駕崩與乾清宮,年二十九。他在位時間不過三年,真正掌權的時間也不過兩年,可是在這短暫的兩年執政的時期,他卻無時無刻不盡到自己作為皇帝的一個職責,對內穩固朝政,體恤民情,對外抗擊外敵,促成靖朝與若伊的和親,更一手促成靖朝與雲殊帝國的同盟,保障了靖朝近百年的安穩。
雖然他的在位時間並不久,但是卻不影響蕭文禹在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這個一生被病魔纏繞的年輕皇帝,在位兩年,未犯一錯,正真詮釋了以仁治民,以義治世,沒有辜負自己的父親與天下的百姓。
為表其功績,諡曰:至孝大仁大德明宣懷皇帝,廟號:德宗。
九月初三,新帝登基,宣召第二年年初,改元元光初年。宮中暫停喪事,長安全城舉行登基大典。
蕭睿正是繼承帝位。
因為登基大典的緣故,蕭奕洵不得不將前往恒山明德殿的事情推延至了初四。之前,蕭奕洵特意向新皇與太後齊黛瑩請示,得了批準,又去城外請了南華寺的高僧誦佛念經,自己也齋戒三日,於初四正式從長安出發,前往城外恒山殯宮。
作為淑懿太後的養子,靖淵王蕭奕洵隨豫昭王一同前往恒山。與他們二人一起的還有不久前剛至長安的瑞懷王蕭肅之還有恭順王蕭承哲。
蕭祁的兒子隻剩下這四個,如今全都前往恒山,不得不說影響巨大。
從長安出發前,蕭奕洵還勸蕭肅之與蕭承哲不必同去。
“二哥,你一路舟車勞頓,何必要和我一同前去恒山呢?承哲,你也是,久病初域,又一連為大哥守靈守了這麼久,也該好好休息一番才是。”蕭奕洵說這話的時候,是真心的。
蕭肅之自然能夠感受到蕭奕洵的真心,所以他更加堅決的搖頭,態度十分肯定:“奕洵,我知道,你已經下令解了我母妃的禁足。你如此信我、幫我、護我,我已無以為報,至少這一次也該讓我為太後娘娘盡一份心了。”
在丹陽的時候,蕭肅之得到了西平王給自己的傳信,說是賢安太妃殺害了淑懿太後,他不由大驚失色,連夜寫了信回長安上報長安自己要回宮,得了準信之後便馬不停蹄的從丹陽趕往長安。一路之上,連城騎再現,遼東戰事幾度起伏讓蕭肅之擔驚受怕,還未到長安之時,又聽說了豫昭王大震百官推太子登基的事情,更讓他驚懼。他知曉蕭奕洵的性格,自己母後被人殺害,如此深仇大恨,蕭奕洵不可能不報,所以一得到消息,他便快馬加鞭趕到長安。因為他很怕蕭奕洵會對自己的母妃不利。
作為兒子,他不相信自己的母親會害淑懿太後,雖然母親與淑懿太後多年爭鬥,暗裏也做了不少的事,但是自己母親的本性絕對不壞,也絕不可能殺害淑懿太後。但是,這件事情蕭肅之自己知道,但蕭奕洵卻並不知道,殺母之仇,不共戴天,蕭奕洵即便當初再允諾自己,恐怕這一次也不會這麼輕易的鬆手了。所以急急忙忙的,蕭肅之趕到了長安。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蕭奕洵並沒有直接動手處理自己的母妃,反而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前往恒山開棺驗屍,以尋真相。
蕭肅之又是感動又是驚訝,祭拜了蕭文禹之後便立刻趕到了毓秀宮探望自己的母妃。一番交談之後,蕭肅之便放下了心,雖然蕭奕洵沒有給自己的母妃什麼好的臉色,卻也並沒有虧待她,這一次更是做出這樣驚世駭俗的事情也要還自己母妃一個清白,他心中動容,離開毓秀宮之前,江月玶還看著自己的兒子,目光悠遠,幽幽道:“肅之,你這個三弟好像真的很在意你們的兄弟之情。這般大恨之下,他還能看在你的麵子上對母妃鬆一鬆手,也真是難為他了。”而後江月玶又長歎了一聲,語氣裏帶有母性的憐憫:“其實他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啊。”
多年以來,江月玶處處與柳青斕作對,而今又有殺害柳青斕的嫌疑。如今蕭奕洵的手段如此冷厲無情,卻依然對這個自己心中深恨無比的人手下留情,這份尊重與情誼,怎能不讓蕭肅之感動?
他,竟然真的做到了一年前對自己的承諾。
蕭肅之雙手滾燙,似乎蘊藏著無窮的真心與熱血,這樣熾熱而強烈的感情迎麵而來,幾乎要將蕭奕洵的心底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