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奕洵斬釘截鐵:“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舍棄檀州!”
“什麼?棄兵檀州?”韓西月猛然驚起,瞪大眼睛看著蕭奕洵:“王爺!為何棄兵檀州?雖說納蘭冀重兵攻城,我軍消耗必定嚴重,但是檀州城城池堅固,糧草充足,陳天佑將軍與林子騫聯手守城,未必守不住,我為什麼要棄城?”
蘇辰風一把拉住韓西月的手,以眼神示意他:“西月,不要急,聽王爺慢慢說。我第一次聽到,也如你一樣,不能接受。”
韓西月猛然一怔,疑道:“辰風,你之前知道?”
蘇辰風點點頭:“是,我之前就同王爺商議過此事。”
蕭奕洵擺手示意,對前來傳令的士兵道:“你先下去吧。”
韓西月不能理解:“檀州城是遼東最靠離漠的城池,它後接幽州,左右連接新州、儒州,一旦將檀州城拱手相讓,等於將遼東第一重城幽州的大門向宿伊展開,王爺,您意欲何為?“
蕭奕洵走到大地圖前,伸手比劃了一條直線::“太宗皇帝與龍帥在世時,構築了寬廣遼闊的遼東防線,綿延千裏,環環相扣。唯一一座突出的城池就是這一座,”他用右手指著一個在這條綿延不斷的防線上,一個用紅色的標記標識出的略顯突兀的城池:“檀州城。起初太宗陛下與龍帥設置檀州城,是想以遼東強大的軍事補寄為後盾,創造出一座直接能夠威脅離漠腹地的城池。一有機會,便能重兵直出檀州,直插離漠南部腹地。這確實是一個極好的戰略,但是當時的情勢與現在的情勢不一樣了。”
蕭奕洵繼續說道:“太宗在世時,我朝初立,文臣武將,多如繁星,整個遼東大地,能者繁多。檀州雖身處離漠境內,但我軍守起來並不吃力。至於龍帥時期,龍帥一人,天縱奇才,鞏固內防,加強防線的建設,建遼東鐵騎,連城騎。極大增強了整個遼東的戰鬥力,從檀州城出,攻克了不少離漠要城。但是居峽穀一戰後,遼東青年一代,能征善戰者幾近消亡。檀州早已成為宿伊必得之物,堅守檀州,對我們來說不是易事,也不是利事。隻不過這些年來,黎將軍一直堅守檀州,離漠又因居峽穀一戰元氣大傷,這幾年都沒有動作。但如今他大軍臨近,我們也應該有所行動了。”
“王爺說的,我能明白。”檀州的利弊,韓西月能明白,但是放棄檀州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可是,如果放棄檀州,遼東腹地暴露在納蘭冀眼下不說,士氣的問題可就嚴重了,一旦喪失鬥誌,麵對宿伊的猛攻,很有可能我們會潰不成軍的。”
蕭奕洵凝神道:“先不說遼東腹地的事情,關於士氣這個問題,當時我同辰風商議過。也討論過,得出的結論是檀州失守,很有可能得到兩種情況。第一,檀州將士士氣低沉,因而影響到其餘各軍,結果我們鬥誌大失,在離漠大軍麵前,喪盡抵禦之力。但同時也存在第二種情況,喪失檀州,遼東處於危機之境。倒是前線士兵眾誌成城,鬥誌高漲,拚死一搏,也並非不可能。外加黎鬆柏將軍因離漠暗殺而死,國仇民恨同聚,說不定反倒能激勵士兵。所謂哀兵必勝,並非沒有道理。”
蘇辰風在一旁解釋道:“而且,對於宿伊來說,檀州城他勢在必得。被龍帥打壓這麼多年,檀州已經成為他乃至離漠的夢魘,如果他們真的得到了檀州城,必定欣喜若狂,一旦滋生驕傲之情,離漠大軍也就危險了。”
韓西月仔細聆聽,暫時認同了兩人的觀點,但同時也有疑惑:“我們大靖的將士絕非貪生怕死之輩,若檀州真失,怕是真能點燃將士們的鬥誌。隻是,失了檀州,幽州該如何是好?難道要從新州、儒州發兵支援幽州麼?”
“不。”蕭奕洵搖頭,目光如炬:“我不會讓宿伊有機會抵達幽州城下的。”他一字一句清晰道:“檀州城失後,便是與宿伊一決死戰之時。”
蕭奕洵氣勢淩人,韓西月在蕭奕洵身邊三年之久,對蕭奕洵的心性也有所了解,不由問道:“這麼說,王爺已經選好了決戰之地?”
“沒錯,就在這裏。”蕭奕洵麵向地圖,左手指在地圖的一側,已經有藍色的標記標出,檀州城南側,幽州北側之處,一方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