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本清源(上)(1 / 2)

六年後,當沈鴻彬忙碌的幾乎要忘記了楊正清的時候,楊正清的一份奏疏又重新影響了他的視線。

當沈鴻彬看到楊正清寫給皇上的奏章,他終於發現了楊正清的改變。這篇奏疏雖然耿直但卻不再是毫無顧忌的直言,不再憤世嫉俗,而是懂得了一點婉轉,一點圓滑,更讓沈鴻彬欣慰的是這一點點的圓滑並沒有改變楊正清本性中的剛直,沈鴻彬知道這是楊正清起步的時候了,所以當蕭祁問自己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的向皇上讚美了楊正清。但是他也知道,楊正清還需要磨練,否則以他的性格,在這條官路之上仍然走不遠,所以楊正清被派到了大理寺成為了段霖暉的副手。

對於這個名不見經傳,已經中年才得到提幹的楊正清,段霖暉本來是不打算注目的,可是他也看到了楊正清的奏章,的確言之鑿鑿,期間對於易儲一事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他也從中看到了楊正清那顆忠君且心懷天下的心。

夏舒征是和楊正清同一年的進士,兩人關係一直不錯,如今楊正清升了職,夏舒征自然也很高興,可是外界傳聞大理寺卿性情剛肅甚至有些冷僻,他怕楊正清的執拗性格會觸怒到段霖暉,那楊正清剛起步的仕途隻怕是再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段霖暉不傻,他知道夏舒征是什麼意思,他淡淡笑著說:“夏大人,您不用擔心,我不會為難他。隻是楊正清他自己需要明白,剛硬是好,但是剛過易折,他能否走下去,最後看的還是他自己。”

段霖暉這麼一說,夏舒征就放心了,他知道段霖暉向來說一不二,他說不為難楊正清的意思背後也說明了他也是欣賞楊正清的。夏舒征正色施了一禮:“多謝段大人。”

——————————————————————————————————

回到了大理寺,段霖暉叫來了另一位大理寺少卿鄭言。鄭言年近四十,中等個子,圓臉盤上,濃眉,且有著一雙和段霖暉很相似的精明、深沉的眼睛。

段霖暉讓人倒了杯茶給鄭言,也沒有客套,直接便發問了:“這一個月來,你說給我說說這個楊正清吧。”

鄭言是段霖暉進入大理寺後一手帶出來的人才,深得段霖暉的器重,為人穩重,他思考了一下,回答:“行事認真謹慎,處理事情起來也是有條有理,的確是個人才,隻不過性格方麵有一點點欠缺。”

段霖暉饒有興趣:“說說看.”

鄭言微微皺了皺眉眉頭,仿佛在思考著怎麼說:“也不是說他的性格不好,他很清廉,這一個月以來,因為他的破格提升,他家中明裏暗裏去了不少的人,可是無論官高低與否,楊正清將禮品全部退了回去。而且這一個月以來,他也隻顧著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總而言之,他過於孤僻了……這,總是不好的。”

段霖暉大約知道了楊正清的性格,他點了點頭,沉思了半晌,不說夏舒征,左丞沈鴻彬也和自己交談過一兩次楊正清,而且段霖暉也知道皇上對於楊正清也多多少少有些側目的。他自己一個月觀察下來,發現楊正清的確有能力,可是性格上的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或許是童年的生活和他繼父的影響,讓他過於清高嫉俗,又或者是這幾年官場之上,沒有多少人給他好臉色看而讓他對其他人過於疏遠。

不過這些方麵對段霖暉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人的性格是會變的,但是楊正清骨子裏的清傲和忠心是段霖暉很欣賞的,而且他也相信楊正清絕對不會止步於此,所以他心中有了一個計較,他做了一個決定。

段霖暉的右手在桌案上輕輕敲了幾下,骨節與木桌相撞擊,清脆有聲,半晌他神情敏銳嚴肅,道:“把刑司獄交給楊正清去打理,一個月之內,給我結果!”

鄭言聞之,不由一驚,但他很快便平靜了下來,領命道:“是。”

段霖暉將刑司獄交給楊正清打理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大理寺。每個人都為楊正清捏了一把汗,還有前幾日巴結楊正清反倒吃了閉門羹的幾個人也偷偷的幸災樂禍。唯有鄭言知道這是段霖暉對楊正清的考驗。

刑司獄可是說是大理寺裏最難啃的一塊地方。靖朝開朝以來,刑部和大理寺都有自己專門的牢獄,刑部天牢和大理寺典獄。但是刑部和大理寺畢竟製權有限,有些案子因為各自權限沒有辦法審理,而開朝之時,太祖事務繁忙,案件又多,沒有辦法一一審理,所以特意設置了刑司獄,讓刑部與大理寺共同執掌,可越級審理關押。

太祖的本意是好的,刑司獄起初也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刑司獄的缺點無可避免的暴露了。

因為是刑部和大理寺共同管理,所以難免會有互相推諉的情況發生,到了建衡年間,刑司獄已經是最臭名昭著的監獄了,百姓皆對其嗤之以鼻。刑部與大理寺光顧著打理自己的監獄都嫌沒空,更不會花心思去管刑司獄了。刑司獄初期關押的都是犯刑嚴重或者是達官顯貴,可是後來因為刑部和大理寺都忙,有些小犯人就先放到刑司獄裏關著。大理寺和刑部都想著反正對方會有人看著,所以自己這方麵都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