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人翁的心態貢獻自己的力量
公司的發展與每個員工的行動息息相關,任何一個員工的辛勤努力都會為公司的進步與發展增添一分力量。作為企業的一員,每個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公司的發展。
一個隨時以公司利益為重的人,必然是個敬業的人,他會以主人翁的心態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心中,公司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是畫上了等號的。
A公司推出了新產品,需要更新品牌,公司所有員工都為更新品牌的事情忙得不亦樂乎。其中有一個小插曲:公司在全國有七八十麵的路牌廣告全部要更換刷新。有一天,公司負責品牌傳播的小王跑來跟總經理說,他認為有一筆3萬元的經費可以省下來,因為這70幾塊路牌大小都不一樣,本來是要找廣告公司來幫公司作出70多種圖檔,這需要花3萬元,其實公司內部的美工加班加點做個一兩天,就可以做完,那這筆錢就可以省下來了。
其實在這個品牌更換的過程當中,公司花的錢很多,這一筆錢早就是在預算內的,可是小王想到了這個問題,在主人翁精神的驅使下,小王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一個把公司的興亡當成自己責任的員工會像小王那樣,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會把它們和公司的興亡和發展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趙亮高中畢業後隨哥哥到南方打工。他和哥哥在碼頭的一個倉庫給人家縫補篷布。趙亮很能幹,做的活兒也精細,當他看到別人丟棄的線頭、碎布時也會隨手拾起來,留做備用,就好像這個公司是他自己開的一樣。
一天夜裏,暴風雨驟起,趙亮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手電筒就衝到暴風雨中。哥哥攔不住他,罵他是個傻蛋。
在露天倉庫裏,趙亮察看了一個又一個貨堆,加固被大風掀起的篷布。這時老板正好開車過來,隻見趙亮已經成了一個“水人兒”。
當老板看到貨物完好無損時,當場表示要給趙亮加薪。趙亮說:“不用了,我隻是看看我縫補的篷布結不結實。再說,我就住在倉庫旁邊,順便看看貨物隻不過是舉手之勞。”
老板見他如此誠實,如此有責任心,就讓他到自己的另一個公司當經理。
這個公司剛開張,需要招聘幾個文化程度高的大學畢業生當業務員。趙亮的哥哥跑來,說:“給我弄個好差幹幹。”趙亮深知哥哥的個性,就說:“你不行。”哥哥說:“看大門也不行嗎?”趙亮說:“那也不行,因為你不會把它當成自己的事幹。”哥哥氣得罵他:“真傻,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臨走時,哥哥說趙亮沒良心,不料趙亮卻說:“隻有把公司當成是自己開的公司,才能把事情幹好,才算有良心。”
幾年後,由於工作出色,趙亮成了一家公司的總裁,而他哥哥卻還在碼頭上替人縫補篷布。
公司的發展與每個員工的行為息息相關,任何一個員工的辛勤努力都會為公司的進步與發展增添一分力量。作為企業的一員,每個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公司的發展。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趙亮那樣,把公司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公司無形中會產生強大的競爭力。大家會把所有可能的成本降低,包括信息的成本、合約的成本、監督的成本、實施的成本,都可以大幅度下降;對於公司的發展,大家也能夠獻計獻策,對自己的工作,也能夠盡職盡責,這一切,都保證了企業的競爭力。
喚起危機感,吹響成長的“集結號”
隻有時刻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實現和公司的同步發展,公司才能賦予你相應的使命,而你實現個人成長的機會自然蘊藏在這些使命當中。
劃過船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隻有大家保持統一的節奏向前劃的時候,船才能保持最快的速度向前推進。其中如果有一個人跟不上整體的節奏,那麼整條船的速度就會受到影響。同樣,企業的前進也需要每個人都保持向上的勁頭和工作節奏,隻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之舟全速前進、不斷發展。如果有一個人跟不上這個不斷前進向上的節奏,就會妨礙整個企業的進程,那麼等待他的也隻有離開企業這條船的結局。
某公司有一位員工,在公司已經工作了10年,薪水卻不見漲。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內心的不平,當麵向老板訴苦。老板說:“你雖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不到1年,能力也隻是新手的水平。”
這名可憐的員工在他最寶貴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員工工資外,其他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