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培養主人翁精神,與公司共同成長 (1)(1 / 3)

樹立“過門意識”: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我們一旦進入一個公司,就應該明白,自己已經與公司緊緊地綁在一起了,公司的命運就決定著我們的命運。

國內有一家知名企業對內部員工進行企業核心價值觀培訓,講師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新娘過門當天,發現新郎家有老鼠,便笑道:“‘你們’家居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陣追打聲吵醒,聽見新娘在叫:“死老鼠,打死你,打死你,居然敢偷‘我們’家的米吃!”

講到這裏,講師自然也就點出了要旨:每位員工進入公司後,都應樹立“過門”意識,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我們大多數人都必須在社會機構中奠基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們一旦進入一個公司,就應該明白,自己已經與公司緊緊地綁在一起了,公司的命運就決定著我們的命運。我們就應該拋開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誠和責任,處處為公司著想。

日本是一個經濟強國,但日本經濟發展有一個致命的軟肋:能源。日本的能源完全依賴進口,20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輸出國實行石油禁運,日本遭受重大損失。1973年至1974年間,日本通貨膨脹率竟然高達25%,經濟出現大幅度下滑。

在這場災難中,日本很多企業停產或破產,企業員工無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暫時回家。那時,日本基本上實行的是終生雇傭製,回家等於休假或待崗。

但是,回到家的員工根本沒有心思待在家裏,他們又陸續回到企業,清理車間,剪除雜草,或者幹點別的事情,不管幹什麼,都比在家裏閑著踏實。而且,他們並不是受他人指派才這麼幹的,而是自發的,不是為了賺錢,純粹是出於對企業的忠誠和熱愛,他們認為企業出現困難,自己有義務盡力幫助企業。有一位工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回到家時,妻子訓了他一頓:“公司遇到如此大的困難,你怎能安心待在家裏呢?”

公司興亡,人人有責。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之所以能夠擁有索尼、鬆下、本田這些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和他們這種“企業興亡,員工有責”的責任心是分不開的。

家庭是靠親情來維係的,有了親情人們才會去關注它、愛護它,公司也應該是你的另一個家。把公司當做家應當是老板和員工共同追求的目標,這也是一種最好理解的職業精神。一提到“家”這個字,第一感覺就是溫馨和舒適,它讓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地為之付出。一位管理學家說過:“作為企業的一員,首先要有‘公司是我家,發展靠大家’的思想,隻有讓自己的企業不斷壯大,你的個人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那是因為你隻是為了養家糊口,隻是為了自己的生存,隻是為了那點兒工資,才迫不得已到公司去工作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和老板之間就會存在隔閡,你和公司的關係就像旅客寄居一樣,沒有絲毫的感情聯係。

如果你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你會發現你熱愛你的工作了,你工作的時候有激情了,你的行動也能夠為公司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用事業的心做工作的事

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責任。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為我工作的人,要具備成為合夥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我是不會考慮給這樣的年輕人機會的。”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責任。

彼得和傑克同在一個車間裏工作,每當下班的鈴聲響起,傑克總是第一個換上衣服,衝出廠房;而彼得總是最後一個離開,他十分仔細地做完自己的工作,並且在車間裏走一圈,確信沒有問題後才關上大門。

有一天,傑克和彼得在酒吧裏喝酒,傑克對彼得說:“你讓我們感到很難堪。”

“為什麼?”彼得有些疑惑不解。

“你讓老板認為我們不夠努力。”傑克說,“要知道,我們不過是在為別人工作。”

“是的,我們是在為老板工作,但更是在為自己的夢想工作。”彼得的回答十分肯定有力。在彼得看來,自己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不僅為自己賺到養家糊口的薪水,還為自己積累了工作經驗,工作帶給他的不隻是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