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寵辱不驚——一種心態修煉(2 / 2)

寵辱大於身,無非是誘惑在作祟。受寵時,風光,金錢、美色、鮮花紛至遝來,食有魚,行有車,有美女做伴,豈不樂哉?而受辱了,就憤憤不平、怏怏不快,總覺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樣是人,為何這樣唯唯諾諾呢?

《菜根譚》裏也說:“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這樣的境界非等閑之輩能體驗的。當我們真的很累了,不妨就站在陽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無拘無束飄蕩的雲,讓不羈的心隨風飄散。“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當清風撲麵,疲倦的臉像庭前的花兒悄然綻放,一絲絲幸福便湧上心頭。躺在竹椅上,午後的陽光爬上額頭,不妨閉目養神吧!靜靜地,不想任何事,不讀任何書,讓得與失走開,讓心靈打個盹兒,這一刻,世界變得空靈起來。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慶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為他謹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宗旨,所以當他謫居鄧州時,能從容處之,做到“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從範老夫子的這句話裏,不難窺見一種自尊自強的人格魅力,一種淡泊名利的灑脫和機智。

寵辱不驚,是一門生活藝術,更是一種處世智慧。人生在世,生活中有褒有貶,有毀有譽,有榮有辱,這是人生的尋常際遇,不足為奇。古人雲:君子坦蕩蕩。為君子者,無妨寵亦坦然,辱亦坦然,豁達大度,一笑置之。得人信寵時勿輕狂,莫忘“賀者在門,吊者在閭”;受人侮辱時忌激憤,猶記“吊者在門,賀者在閭”。如此清醒應對,便不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古往今來萬千事實證明,凡是有所成就者無不具有“寵辱不驚”的寶貴品格。

有一句話說,人生下來隻有兩天:“出生的一天,死亡的一天。”生命很短暫,你來自於土,回歸於土。為什麼人們總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物上呢?經過許多人和事之後,人的心態才會變得平和很多,不管對什麼事都看得很平淡,什麼事都想得很簡單。簡單的東西可以給你的思想帶來純淨,複雜的事物帶給人的多是無盡的煩惱。“寵辱不驚”,在你榮耀的時候不忘乎所以,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不傷感氣餒。對什麼事都淡定從容,你的生活自然會變得美好起來。

寵辱不驚是一種強者的心境,人生曲曲折折,有金榜題名、發財做官之美事,也有事業不成、家道衰落之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