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想多幾個人叫我哥哥,額娘,還有誰會叫我哥哥呢?”弘晝樂顛顛地跑過來,搖著耿氏的胳膊問。弘晝一直是王府中三個男孩兒裏年紀最小的,從沒有體會過做哥哥的感覺,可真是孩子心性,一心想要當兄長。
耿氏一手扶著他,一手邊為他戴上剛縫製好的腰封玉墜,“會啊,你以後還會有弟弟妹妹的,雲妹妹,你說是不是?”不想倒拿此揶揄起來,坐在一旁的佳玉也笑意盈盈地,我嗔怪的瞥了眼正笑著的她們,臉卻驀地紅了。
康熙六十一年,入夏伊始。
臨近夏至,康熙如往年一樣住進了暢春園。因為隔著不遠就是圓明園和其他阿哥們的園子,所以康熙偶爾也會興起遊玩。大約已進入暮年的帝王,十分渴望如普通家庭般的天倫之樂罷:閑暇之時能夠含飴弄孫,也是一種心理的舒緩和慰藉。
這日天氣尚好,李德全手底下的小太監富順突然來稟,說康熙輕從一駕馬上就要到圓明園來,無奈也隻好匆匆準備接駕。待到馬車駛來時,胤禛率我們眾女眷齊齊恭候在門口,車駕還未停,已經跪了一地。康熙下車,笑著道:“聽聞你種了不少種類的花果,朕一時興起,想來看看。”胤禛忙起身,陪著康熙漫步逛園子。李德全在側隨後,我們一幹人等則慢慢地跟在後麵。
康熙一麵看著胤禛親手栽種的果樹,一麵聽他著講各類植物不同的栽培方法,以及栽種時鬧的笑話,父子兩人相談甚歡,一時還真讓人忘了他們還是君臣。途中李德全服侍康熙更衣而去。胤禛和我們默默等候,其餘隨從則隔著一段不遠的距離站著。
這一路又走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福晉和我跟在後麵,看到李德全漸漸流露出焦急的神色,深知他是擔心康熙的身體:入夏不久,午後的微風稍涼,康熙一直步行未曾休息。便讓一旁的高無庸提醒胤禛引康熙去前麵的亭台處。待答完康熙幾個關於播種的問題,見胤禛笑著說:“前麵涼亭周圍種了不少牡丹,正值盛放時節,皇阿瑪是否要去賞一賞,其中好幾株名貴的品種,都是兒臣親自照看的。”
且說胤禛往年曾在圓明園裏栽植了牡丹數株,每當花開之際,花香濃鬱,爭奇鬥豔,確實也賞心悅目。
康熙一聽,便笑道好,兩人邁步向涼亭行去,李德全如釋重負。福晉在後邊囑咐府中下人,叫部分人提前行至稍適準備。這一行人走著,漸漸臨近牡丹台。這個台子在後花園的正中,曲徑通幽且建於略高的地基上,正好可賞玩四周景致。後來胤禛命人在亭子間窗格中裝上月影紗和細竹簾,亭內細細陳設,冬日取暖夏日乘涼,他也多愛在裏麵烹茶、閱讀、下棋,夏日炎炎時,還可與家人一起在此觀月納涼。
待康熙在藤椅軟墊上坐定,胤禛站在一旁指出自己照看的牡丹,將品種來曆習性均一一道來、極其分明,康熙邊聽邊點頭。稍後片刻,福晉帶了我們取來準備好的茶點奉上。李德全忙著接過,拿出事先預備的工具依次全部嚐試後,再奉給康熙。
康熙一麵看著涼亭四周景致,一麵隨意地品茶,胤禛陪於一旁聊天,兩人從花草植物說到詩詞歌賦,康熙談興大發,細細點評了各首吟誦花中之王的詩詞。李德全很長時間未見康熙如此高興,也是滿麵笑容地立在旁邊。亭子裏一時笑意融融,看上去似一家老小在閑話家常,親切和諧。
閑聊之際,胤禛插言提起:“可否允許兒臣讓弘曆、弘晝、福慧等來拜見皇阿瑪,他們作為孫輩,還未能有機會給當麵給您請安呢。”長子弘時因已成年且出席過家宴,康熙已見過幾次。
康熙聞言道:“正是,平日裏無暇顧及兒孫,朕也想借此機會看看他們。”
早有亭外候著的乳母仆婦等人,領了弘曆等在外待命。嫡福晉遂讓他們入內覲見,我接過福慧,轉身向康熙福了福,便近前將繈褓遞過去給康熙:孩子已滿6個月,長得白白胖胖,一雙大眼睛似是剛剛睡醒,迷蒙地看著這從未謀麵的聖顏祖父,小手向外伸著,囁喏咿語不止。康熙見此嬰兒模樣便笑了,又抬頭看了看我,問道:
“你就是年羹堯的幼妹?”
“回皇上,正是。側室謹雲,參見皇上。”
“恩,起吧,這是在家中,不必多禮。”
“是。”我依言起身,再接過康熙臂彎中的福慧,側身退至一旁。乳母又引弘曆弘晝上前拜見。
“孫兒弘曆、弘晝,見過皇瑪法,願皇瑪法吉祥安康。”弘曆的聲音清脆利落,擲地有聲,康熙不禁微微傾身向前探著,似乎要看得更清楚些,“都起來吧。”
“是。”兩人齊齊答道並起身。
“現下可是每日都去書房麼?“
”是。這些天師傅正在講授《論語》。“弘曆不不卑不吭地答道。
”好,朕正要考考你們。“
“請皇瑪法出題。”我們幾個女眷在旁邊都聽得汗涔涔地,弘曆卻不慌不忙,麵不改色。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是否知其意?
”君子的態度不莊重就沒有威儀,所學便不會穩固;做人處事以忠信為本,不和那些不講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過錯一定要勇於改過。”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弘曆朗朗道來,擲地有聲。我不禁瞠目:這孩子真的隻有十二歲嗎?佳玉的眼睛始終不曾離開他,近乎欣賞和寵溺的看著這個讓人驕傲的兒子。此時在場的人大約隻有胤禛,仍是麵色如常,仿佛對弘曆的表現早已預知,胸有成竹了。
康熙的眼神清亮,頗為滿意地點點頭。弘曆的一舉一動敏捷得體,從容不迫,一點兒也沒有這個年齡段孩子常有的不安和局促,而跟在他身後幾乎同歲的弘晝,就明顯拘束很多。
隻見康熙又甚為慈愛地招招手,讓弘曆站到自己麵前,詳細詢問起他的功課來。弘曆再落落大方地背了幾段書文,並從頭到尾清晰地講解一番。康熙麵色更為喜悅。旁邊的胤禛和嫡福晉我們等一幹人見狀,都默默地若有所思地看著祖孫兩人:很顯然弘晝沒有給康熙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天資聰穎的弘曆無疑已打動了康熙。
待得片刻,康熙抬頭,詢問地看著胤禛:”弘曆的額娘是哪一位?“
鈕祜祿.佳玉似乎沒有聽見,怔怔地盯著弘曆。胤禛來不及疑惑忙讓我示意她出列,我悄悄地拽了拽身旁她的袖口,她才如夢初醒般從側坐踏出,緩緩附身拜下,答道:“妾氏鈕祜祿.佳玉,參見皇上。”聽得出她聲音微顫,仿佛略有些緊張。
康熙示意讓她起身,又似笑著對她說:“得子如此,可見你是個有福之人呐。”
“多謝皇上讚譽,佳玉愧不敢當,全倚賴王爺和福晉教導得好。”佳玉依舊低頭回道。
“嗯,好,四阿哥和福晉也是‘功不可沒’。”康熙開懷地大笑道。
胤禛見機建議道,“皇阿瑪如此喜愛弘曆,不如讓弘曆隨侍您左右如何?”
“好,朕正有此意。李德全,回頭命人把將暢春園內的“澹寧堂”收拾下,設為弘曆的起居讀書之所。”
“嗻,奴才遵旨。“
此時已用完茶點,康熙又頓了頓,起身道:“朕好久未能如此暢意閑適,何事都比不上你們的一番孝心。朕今日和平常百姓家一樣,也享受了天倫之樂。”遂轉頭吩咐道:“回去把上次西陲進貢的藍田玉如意等送到園子裏來,賜給各位家眷。“大家又忙再次謝恩,隨後恭送康熙出園。
又過了幾日,李公公遣手底下的富順再次來到圓明園,賞賜了一批珍貴精巧的玉飾,並讓胤禛寫下弘曆的“生辰八字”說是奉命呈皇帝親閱。不久,康熙又一次駕臨圓明園,在園中用過午膳後,宣布了另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將弘曆帶回宮中撫育。
康熙六十一年,夏。
康熙讓弘曆、弘晟(五阿哥長子)、弘旺(八阿哥長子)等皇孫隨扈,前往承德避暑山莊。
據聞,避暑山莊中的祖孫二人幾乎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康熙遊園之時,弘曆朝夕相伴,康熙也對弘曆格外喜歡,關心備至。胤禛曾攜嫡福晉和鈕祜祿氏前去探望過一次。見到康熙批閱奏章的時候,弘曆就在旁邊磨墨寫字,還時常得到祖父的指點。甚至接見朝臣時,康熙也不忌諱,特批弘曆可以留在身邊。弘曆總是懂事地“屏息而侍”,安靜乖巧,幾乎成為所有皇孫中最受寵愛的一個。
康熙又將日常批閱奏章、引見官吏的“萬壑鬆風”殿旁的三間小殿“鑒始齋”,賜給弘曆作為居所。
臨近秋初,康熙還在圍場中親自教授弘曆射箭,雖然才十來歲,但是他頗具習武天分,反應之敏捷,舉止之精確,非常人可比。首次習射就連中五矢,康熙更為喜出望外短短半年,夏秋兩季前後統共僅五個多月的時間,弘曆和康熙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八月之初,秋高馬肥。按照慣例,康熙帶著皇子皇孫們,開始一年一度的行圍打獵。弘曆又扈從康熙帝到塞外秋彌,時時伴隨皇祖父身邊。因為首次出獵收獲頗豐,康熙格外嘉獎,特賜他一件定做的黃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