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暗湧(2 / 3)

福海就是引了附近的湖水進來,也是現下園中最大的一處水域,時值夏季,水麵遼闊,樹木幽綠,大群黑花和灰白的喜鵲飛起飛落。夕陽在散亂無章的雲朵霞片中徐徐下沉,朦朧的暮色從岸邊伸展到湖上,天空一片深紅的雲靄,映照在水麵上,把湖水染成了薔薇色。湖邊寂然無人,我靠在橋欄邊,望著水中隨波蕩漾的蘆葦和荷葉,喃喃念道:“才始迎春來,又送夏歸去。”

時光荏苒,一晃從指婚到嫁入王府,已八年有餘。

八年的光陰,為人婦,為人母,似乎也隻是一轉眼的事情。女兒的早殤使我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身心俱疲憊,也因心傷過度從此落下病根,體質轉弱,心情也不再似過去的無憂無慮。去年初,第二次懷孕,孩子卻因月

子裏身體過於虛弱而先天不足,還不到一歲就又離我而去了。再度失子的沉重打擊,幾乎使我傷心欲絕,很長一段時間裏一蹶不振,就像一株了無生氣的植物,沉寂枯萎了許久。

胤禛已經深知我的脾性,他不曾冷淡也沒有任何不悅,幾乎以超出常人的包容、忍耐和信心,靜靜地陪我度過

了這段最難熬的時期。而我對他的依賴,也越來越深,不可自拔。

大暑。傍晚正是乘涼的好時光。

暮色越發濃了,慢慢地太陽漸漸收起通黃的光線,夕陽的餘輝染紅了天角,天光湖色渾然相融,熠熠生輝。傍晚湖畔的風光恬靜幽美,那種說不出的和諧使九月裏的夕照顯得格外韻味深長,景色令人陶醉:露水滋潤著萎靡的花草,沒有風,四周異常寧靜,空氣涼爽宜人。

日漸西斜,我斜靠坐在柳樹旁的石塊上,半眯著眼看前方花叢裏的兩隻蝴蝶翩翩起舞,紫白夾雜的藤蘿花蒲,已經由盛轉衰,似乎有些凋零不喜人。可由於彩蝶在花間,時停時動、雙飛雙落,夕陽下似乎有無限恩愛,此刻竟讓人覺得分外美麗。(消夏賞蝶)

胤禛在這幾年中,除了練字、處理府中事務和打理圓明園,去得最多的,依舊是乾清宮的內閣、禦書房和暢春園的清溪書屋。他仍是不卑不亢地依禮問安,關心康熙的起居飲食,講解自己的務農心得,從內到外,均無任何不妥或違逆態度,甚至比之從前,更加孝順、勤勉、恭謹。水滴穿石,康熙漸漸地消除了本就不大的疑心,有時則更會對他吐露心聲,谘詢煩惱或無法解決的政務,胤禛都一一聆聽、盡所能的助其排憂解難。但唯獨一件,就是不再參與朝政。

二哥年羹堯由於在川陝事務中的出色表現,已於年初被擢升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省內軍政和民事。我們之間也不乏書信往來,因是以家書形式,所以都讓隨從先呈送給我,我有時並不拆封,而是直接轉給胤禛。也許其中多半提及當下時政、朝務的情況,以及對未來的建議。姐姐和父親在蘇州也一切安好,家書中還提及老父已收到來年康熙甲子大慶的“千叟宴”的邀貼。

朝堂之上,波瀾暗湧,各派係的爭鬥雖不明顯,但暗地裏的較勁卻愈發強烈。年初之時,九卿等以請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請安。康熙手書諭旨,予以駁斥。對內對外,儲位之人選,都是懸而未決。

而素有“賢王”之稱的八阿哥是鋒芒欲斂不斂,一麵依舊與大臣們往來,一麵以“臥床不起”之推辭對眾臣言勿再提保奏太子事。聽聞康熙知曉後頗為反感,曾予嚴斥:“爾不過一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語,以此試探朕躬乎?”並認為他“以貝勒存此越分之想,探試朕躬,妄行陳奏,豈非大奸大邪乎?”胤禩的此等不慎之舉,越發加深了康熙二廢太子後對他的排斥和忌憚,父子之情幾近決裂。

從帝王的角度看,也許康熙做的並不過分。一個結黨的太子已讓他厭惡至極,而八阿哥卻素以結交朝臣聞名,所以不論進退之舉,落在康熙眼裏都是錯。除非他能與胤禛一般心如止水的行事做派,疏遠朝政,才有可能扭轉康熙的態度。可轉念想想,任誰多年苦心經營如此,也不舍得徹底放棄吧,這亦屬人之常情。

依現在的局勢來看,太子被再度廢黜後,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胤禛的同母兄弟——十四阿哥胤禎。胤禛這些年深居簡出,鮮少過問朝事;八阿哥一黨被康熙厭棄,早就不受倚重;文武雙全的十三阿哥卻早因太子一事受到牽連,多年不再出入朝堂;其他諸位阿哥,有的有能力但卻無人扶持,隻能暗自觀望,有的則年幼還未成熟不足以涉儲........唯有十四阿哥,在低潮形勢下從眾位阿哥中脫穎而出、出乎意料地備受器重,聽說康熙常委任他獨自處理朝事,也經常私下召見相陪左右。

轉眼間,又到秋彌之際。

此次出塞行圍,康熙獨留十四阿哥胤禎在京城駐守、協理朝事,命三阿哥誠親王、四阿哥雍親王、八阿哥胤禩、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等人伴駕。十五、十六、十七阿哥一則年紀尚輕,二則對角逐皇位並無興趣,也無這個能力。三阿哥看似對皇位有心,可一直謹慎小心,存觀望態度。八阿哥處於康熙的強力壓製下,行事謹慎低調了很多。胤禛則一直態度親和,風度翩然,對待其他兄弟也無半絲異樣,清淡如水。這幅“塞外行樂之圖”一時看去,竟也是和樂融融,全無紛爭的樣子。

我想,康熙心裏何嚐又不明白,表麵的雲淡風輕意味正蘊育著更大的驚濤駭浪,皇子之間硝煙似乎已經開始彌漫,無法避免。

夏去秋來,時光流逝中,朝堂上局勢變化也開始日漸明朗起來。除了一直受到康熙信賴的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仍舊參予定奪部分朝事外,十四阿哥胤禎越來越受器重,朝臣們也從最初的觀望態度,慢慢開始附和。胤禛彷若仍是一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清心寡欲態度,每日往來於乾清宮和暢春園之間,依舊勤於給康熙請安問好,所談則很少涉及國事。

康熙五十七年,立秋。

這日晌午,胤禛去清溪書屋給康熙請安未歸,大概是有什麼事情耽擱了。和嫡福晉自德妃處出來,見園內風光甚好,便回了福晉說想順便逛逛。因福晉還惦記著莊裏的人上來報租,便讓我在此等候胤禛一起回府。

暢春園始建於康熙二十三年,園內自然雅淡、景觀天成,“垣高不及丈,苑內綠色低迷,紅英爛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軒楹雅素,不事藻繪雕工也。”湖麵的荷花雖已過盛期,但零落的花朵和荷葉別有風致。我沿著荷塘隨意散步,在長廊、小橋中穿繞,湖邊遍植垂柳,細長枝條直墜湖麵與影相接,旁邊一座拱橋連著高低起伏的湖石假山,山上引水而下,擊打在湖麵上,水花飛濺叮咚。正好有些逛累了,便坐在湖邊賞玩。

這一坐居然到了黃昏,暑季漸漸遠去,夕陽西下,傍晚也開始有絲絲涼意。我聽到身後熟悉的腳步聲,知道是胤禛。很奇怪,當夏日的白晝漸慢慢去之後,有種赤裸裸的寂寥之感,周圍的一切聲響也更加清晰可辨。

天氣晚來秋。轉眼間中秋在邇,在胤禛的吩咐下,圓明園此時也開始陸續布置花燈。秋翠亭是園中景致之一位於假山之上,山上層巒迭嶂,樹叢掩映,在山下很難看到山上的亭子,但從亭子上卻可俯瞰園中景致,是賞月觀景的好地方。正是: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裏外故人思。

一年當中,屬九月裏月明風清之夜最多。此時盛暑已過,秋分未至,恰是不悶熱又涼爽的好時節。偶爾天氣不錯的時候,用過晚膳,胤禛便會攜嫡福晉和我們一同賞月,順便在秋翠亭烹茶、品茶。我原本不擅茶道,隻是這幾年跟著他,竟也能學得像模像樣了。

可巧這日五阿哥恒親王府上,差人送來新貢的武夷山大紅袍和太平猴魁等上好茶葉,胤禛本頗愛茶道,之前他又曾特意讓人在福建辦差時購置了整套茶具,這茶具很是與眾不同,名曰“功夫茶”,衝泡十分考究。蘇轍有詩雲:‘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茶壺叫做‘蘇罐’,指的是宜興紫砂茶壺,最能保持茶之香氣和味道。一套茶具中隻得一個茶罐和六隻茶杯。茶杯也不是北方常見的蓋碗樣式,而是又小又淺又薄的“一口杯”。

難得他今日有些興致,於是福晉便特意仔細叮囑高無庸晚上拿些出來用,其餘收好在茶室。這會兒又喚了人進來亭內,詳細吩咐了一番,大家方才坐下。

圓明園本靠近西山行宮,園子裏也引了玉泉山的泉水過來,這會兒用泉水衝泡,茶湯十分清澈碧綠。胤禛飲了一口,笑道:“入口順滑、齒頰生香,不錯。這茶之前倒是沒喝過。”嫡福晉對茶也是涉獵頗多,“京城多喝的是龍井、碧螺春等,聽說福建地區則偏愛紅茶和烏龍茶。”

側福晉李氏接道,“我對這茶可是沒什麼講究,不過聽聞雲妹妹之前也跟著王爺,學了這功夫茶的方法,不如今天給我們演示一番可好?”我聽著未覺有刁難之意,便看了看胤禛,見他微微點頭,於是站起身來道:那麼謹雲就獻醜了,再請大家品嚐下川蜀之地的茶如何?“

說起四川也是鍾靈毓秀,乃產茶大省。正逢上次二哥來京時,曾帶了著名的蒙頂甘露和峨眉竹葉青送與我。竹葉青是綠茶中的翹楚,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香馥鬱,湯色明亮,葉底嫩勻——熟諳茶道之人一望便知是名貴好茶。平日裏也舍不得拿出多喝,今天倒是派上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