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婚禮(2 / 3)

此時,我才有機會細細打量昨天經過的、今後將要生活的這“一畝三分地”。房門外是一個單獨的、整妝的三進院子,前廊後廈,磨磚對縫,青石台階,朱紅漆柱,院兩側為配殿,當中種有幾株丁香、海棠和合歡樹。院子後半部分緊鄰王府的花園,景色頗為秀美。

我見胤禛的貼身侍從高無庸正跟在身後,於是小聲地向他詢問起來,方知這裏離胤禛的書房不遠,也略小於嫡福晉烏拉那喇氏的清暉閣。出了院門,回首看到院落正門處掛有“倚雲軒”的匾額,隻覺得筆法蒼勁有力,字跡似乎很是眼熟。

雍親王府位於紫禁城的東北方向,車程大約半個多時辰。這裏是身為阿哥的胤禛成年時,建好後康熙親賜的府邸。府邸坐北朝南,整座王府的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中軸線,左右還有許多配殿和側樓。其中,昨天成親時經過的北門為昭泰門,也是王府的正宮門,兩側各有一棋盤旁門。拜堂時的正殿為銀安殿,殿麵闊五間,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昂五踩鬥栱,和璽彩畫,梢間為壼門式斜方格窗。

出倚雲軒的院落,穿花拂柳經過一片園子,前方便是飛簷三重的萬福閣,兩旁是永康閣和延綏閣。兩座樓閣有飛廊連接,看上去宛如仙宮樓闕,南側各有一黃、綠琉璃磚瓦的影壁,後側為胤禛的書房和畫室。

這麼邊走邊看,邊聽著高無庸的講解,一會兒工夫,就來到王府的正殿永佑殿。隻見殿內為井口天花,地鋪方磚,綠色琉璃筒瓦歇山頂,麵闊七間,單翹重昂鬥栱上繪製著和璽彩畫,前有月台,圍以黃、綠、紅琉璃磚花牆,明間上懸雕龍華帶匾為胤禛親題的字。

正院此刻不同於別處的安靜,遠遠就能聽聞一屋女子的輕聲笑語,我隨胤禛身後幾步踏入屋內。正巧嫡福晉烏拉納喇氏帶著幾位側福晉、侍妾們盈盈附拜。

“妾身給王爺請安,王爺吉祥。”

“免禮。”

胤禛和嫡福晉居中而坐,烏拉納喇氏一身栆紅色的牡丹親王福晉旗裝,銀線紋著雀鳥祥雲圖,梳著家常的兩把旗頭,上插一對雙鳳銜珠金翅海棠珠花步搖,發髻中花針簡單點綴恰到好處不顯繁冗,襯托得她端莊大氣,雍容華貴。有位身穿崇藍色錦緞如意襟旗裝,外襯月牙白錦織琵琶襟褂,頭戴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裝束與我相似的女子,坐在胤禛旁邊的右下方位,好像有意無意地打量著我的衣飾,目光在頭上流連來去。

我想晨起的裝扮雖然匆忙,但應該無任何不妥,遂略略抿了抿鬢邊的碎發,勇敢地微笑回視過去,誰知她倒盈盈一笑,轉開了臉。我當做無事,看向站在另一旁、衣裝略微普通的兩三位:應是府中各房的格格侍妾。約摸著人均已到齊,遂起身麵向正坐,轉身取過嬤嬤端著的茶碗,低頭貼腹蹲身行禮,唱喏奉道:

“謹雲給嫡福晉請安,嫡福晉吉祥。見過各位姐姐。”

“快請起來,今後就是自家姐妹,莫要生分了才好。“烏拉納喇氏含笑點頭,一手接過茶,一手扶起我輕聲說到。見她笑意盈盈神情溫和,我便也放下心來。敬茶之後,身為王府當家主母的她拉著我一一介紹其旁邊的幾位女子。同為側福晉的李氏,豫州知府李文燁之女,入府最早也較為年長,是弘時和二格格的額娘。另外幾位身著淡粉琉緞裙、淺藍湖水鑲銀線和淡紫繡百合花樣長裙的格格,分別是鈕祜祿氏、耿氏和宋氏,宋氏是已殤的大格格和三格格的額娘,鈕祜祿氏、耿氏是弘曆和弘晝的額娘。

眾人按位分互見禮坐下。如此算來,當下也是我年齡最輕,於是便以妹妹自稱一麵問好,一麵讓月華奉上已提前準備好的釵環物件、金銀首飾等禮物,她們也都笑著收下又回了禮。

早就聽聞四福晉是順治爺最寵愛的皇貴妃董鄂妃之弟、一等公費揚古的長女,真正的大家閨秀風範。更兼之持家有方,府裏頭大小事情一應安排周全。此刻得見,果不其然。她容貌雖不特別美麗,但行事待人端莊溫柔又恰到好處,加之聲音甜美,更是讓人如沐春風。

今天是成婚第二日,按規矩需進宮依次給皇太後、皇上,以及胤禛的生母德妃行禮。月榮月華服侍我和胤禛換好正式的宮裝、朝服,然後便與胤禛一起出府,乘車前往紫禁城。

胤禛自上了車一直閉目養神,我卻止不住好奇地掀開車簾一路張望。這是我第二次進紫禁城,這個巍峨廣大的皇家宮殿,巨大空曠到讓人覺得身在其中時無比渺小,看來上次選秀時經過的地方也隻是滄海一隅。

康熙剛剛下早朝換了便服,可能是歲月不饒人的緣故,已過天命之年的他,雖然體力尚好但精神卻略顯疲憊。簡單例行地詢問了胤禛和我幾句,便讓貼身的首領太監李德全送我們去壽康宮請安。

出了乾清宮、壽康宮再到永和宮德妃的住處時,已接近晌午了。永和宮坐落在東六宮一側,處處豪華精致(精致的牢籠啊),隻是這一切太過精美總是難免生出些距離感,就如同皇宮一樣。

見到德妃,我才想起她應該就是初選時我注意到的那位神情隨和的嬪妃。她穿一身碧藍月白與淡粉紅交雜的委地錦緞宮裝,裙擺與袖口鑲銀滾邊,下擺用色澤較淺的寶石藍絲線壓銀線繡出朵朵紫鴦花,煞是好看;畫著繁複花紋和鑲著細碎寶石的護甲,發出若隱若現的光澤——我雖不甚懂得衣裝首飾,但也知護甲可顯示出宮中嬪妃與眾不同的高貴身份。

此時她正歪在榻上,旁邊站了位穿一襲淡青色宮裝、手持一把玉柄簇月團扇的貼身女官,正在輕搖扇柄——夏日裏的清晨,太陽一爬上來,已略微有些熱了。

看到我們進來,德妃便從容起身。我按照新婦頭日進宮的規矩,給德妃行過大禮。她的容貌不算出挑,眼角眉梢間透著些許沉澱,氣質也顯得寧和,滿頭的珠翠和精細的妝容更是讓人挑不出一點兒錯處。可不知為什麼我聽著胤禛和她的對答,卻覺得母子間的感情十分疏離,完全沒有應有的隨和與親昵。正胡思亂想著,隻聽德妃道:

“你們也忙了一上午,都坐下歇會兒吧。冬雲,去取些茶點來給王爺和側福晉。”

她身邊的女官應聲退下。

用過點心,再聊了一會兒家常話之後,胤禛和我恭敬地對著德妃請安告退,便出了永和宮。

婚禮後的第九天按例回門,也是好不容易才盼來的日子。一大早我就起來,梳洗打扮停當,接著又催促胤禛一起,他知道我著急回家,反倒捉弄似的一直促狹地看著我,故意磨磨蹭蹭,惹得我又想笑又是不忍再煩他,索性坐在那裏慢慢等,還好尚有時間,但自己的心真是恨不得立刻就飛回家裏去。

王府門外,八抬金絲鸞鳳轎和胤禛的坐騎是早早侯著的了。一路上,雖然彼此雖未開口,可因知道他一直陪在我身邊,心裏溫暖而安定。車駕穩穩當當地停在府門前,我也顧不得禮節之說,掀起車簾不待月華他們來扶我就跳下去,提著裙子碎步小跑進院,就聽胤禛在後麵喊道:“小心呐,謹雲,等等........”

剛進院內大門,隻見父親和姐姐帶著家人似恭候多時。我被硬生生的截住腳步,突然才想起自己的身份早已不同往日,有片刻愣怔。胤禛快步走來,立於我身旁。我注意到父親的眼神淡淡掃過胤禛,率著眾人躬身行禮。

胤禛早已側過身體避受這一禮,而我卻在父親彎腰的時候看見他發心的銀絲,心中一酸,險些掉下淚來。

高無庸命人將歸寧禮抬進府中,父親又是一番行禮道謝。見禮完畢,父親側身讓我們先行,我不由得轉向胤禛的方向,他正巧偏過頭來視線恰與我相對,立時明朗一笑。

胤禛隨府中侍從到西廳休息,留我與家人相聚。我端著青釉瓷杯盈盈下拜,向父親奉茶。家禮行過,側座的姐姐已經按捺不住起身,一把摟我在懷裏,眼中點點淚光。父親麵色亦是有深深動容,他靜靜看著我們,過了半晌才開口:“雲兒,我先去王爺那邊看看,元兒明日就要回蘇州,你們姐妹倆正好也多聊聊。

說罷,他屏退屋內一眾仆從,隻留月華月榮幾個貼身丫鬟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