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第二十二課 時時提高創業者個人的能力(2 / 3)

事實上,俞敏洪根本不相信運氣能幫助創業者成功創業,他認為,對於那些創業的人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運氣一說,隻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體現。對此,英國劇作家、政論家喬治·伯納德·蕭伯納曾撰文指出:"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況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企求的運氣的,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其實,這其中的運氣就是個人能力的具體表現。"

在談到創業失敗的原因時,俞敏洪認為,創業者失敗的原因可以高度概括為不懂創業規律,不知道創業是有規律的。從前沒有這種教育,可能得到的認識是創業無規律。毫無疑問這是錯誤的,不少創業者失敗的直接原因就是缺少創業的基礎,不具備創業的兩個基本條件。這兩個條件一個是創業者的能力;另一個是項目資源優勢。俞敏洪強調,創業者個人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這種特殊能力往往影響創業活動的效率和創業的成功。創業者個人能力包括創業者的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與交往協調能力。

1.決策能力

毋庸置疑,決策能力對於創業者能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進入創業的門檻--項目、合夥人、知識--的時候,創業者應該做出正確的決策,創業者本就應該要有決策能力。那麼何謂決策能力呢?決策能力就是指創業者根據主客觀條件,因地製宜,正確地確定創業的發展方向、目標、戰略以及具體選擇實施方案的能力。決策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一個創業者首先要成為一個決策者。創業者的決策能力通常包括:分析、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

確實,正確的決策能力能夠讓創業者成功,對此,俞敏洪強調,分析決策能力是一個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另一項能力。在企業中,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需要領導人的決策能力,決定它能否成功。針對大多失敗者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失敗都是因為猶豫不決、不敢做決策所致。不敢做決策的表現是拖延,拖延使你一天又一天地喪失機會。一旦拖延主宰了你的心靈,成功就遙遙無期了。決策過程,換言之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信息-分析-決策。企業家要善於收集和篩選信息,擬定多種可行性方案,適時果斷決策,其正確與否,小則決定一項投資、一筆買賣的盈虧,大則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創業者要創業,首先要對眾多的創業目標以及方向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適合發揮自己特長與優勢的創業方向和途徑、方法。在創業的過程中,能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發現事物的本質,找出存在的真正問題,分析原因,從而正確處理問題,這就要求創業者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所謂判斷能力,就是能從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中找出因果關係,並善於從中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分析是判斷的前提,判斷是分析的目的,良好的決策能力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加果斷的判斷能力。創業實際就是一個充滿創新的事業,所以創業者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有創新思維,無思維定勢,不墨守成規,能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及時提出新目標、新方案,不斷開拓新局麵,創出新路子。可以說,不斷創新是創業者不斷前進的關鍵環節。

2.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

確實,對於創業者來說,經營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隻要有非常出色的經營能力,自然會找到投資者,很多投資家天天都在找好項目投資。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時,過多地強調資金因素的影響力,其實不然。創業條件中資金雖然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創業者個人的經營能力,特別是業務能力。那麼什麼是經營管理能力呢?所謂經營管理能力就是指對人員、資金的管理能力。它涉及人員的選擇、使用、組合和優化;也涉及資金聚集、核算、分配、使用和流動。經營管理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綜合能力,是運籌性能力。

毋庸置疑,對於創業者來說,經營賺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個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事無巨細,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創業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在創業者的個人能力中,業務能力、開發客戶能力、綜合應變能力十分重要。創業者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業務經理,能夠拿到訂單什麼都好辦了。很多創業成功者,都是做業務出身。有了客戶,有了訂單,自然事情都變得容易了。對於創業者而言,不斷打造好自己的經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從學做業務開始,是一個好辦法,當能力有了,創業機會自然就會很多,特別是今天,進入靠能力賺錢的時代,經營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對此,俞敏洪重點指出,經營管理能力的形成要從學會經營、學會管理、學會用人、學會理財幾個方麵去努力。

第一,善於經營。創業者一旦確定了創業目標,就要組織實施,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善於經營。

第二,善於管理。在創業中,創業者必須善於管理,特別是質量管理,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質量不僅是生產物質產品的生命,也是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的生命,創業者必須樹立牢固的質量觀。要學會效益管理,要始終堅持效益最佳原則,效益最佳是創業的終極目標。可以說,無效益的管理是失敗的管理,無效益的創業是失敗的創業。做到效益最佳要求在創業活動中人、物、資金、場地、時間的使用,都要選擇最佳方案運作。做到不閑人員和資金、不空設備和場地、不浪費原料和材料,使創業活動有條不紊地運轉。學會管理還要敢於負責,創業者要對本企業、員工、消費者、顧客以及對整個社會都抱有高度的責任感。

第三,善於用人。事實上,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技術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或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技術創新與進步是由核心的人才來完成的。技術的較量歸根到底就是核心員工的較量。市場經濟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市場、擁有顧客。一個學校沒有品學兼優的教師,這個學校必然辦不好;一個企業沒有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這個企業就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創業者不吸納德才兼備、誌同道合的人共創事業,創業就難以成功。因此,必須善於用人。要善於吸納比自己強或有某種專長的人共同創業。

第四,善於控製成本,讓利潤最大化。實際上,即使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份,中國很多企業也是賠本賺吆喝的。以IT業為例,全球20%的PC、超過60%的數碼相機、70%的DVD、80%的掃描儀等,都是在中國製造的,然而,為什麼低人力成本的中國IT企業平均利潤率隻有5%~10%,而高人力成本的戴爾、英特爾的利潤率卻高達70%~80%?為什麼原材料價格稍稍抬頭,整個行業的業績就大幅跳水?為什麼中國所有銀行的利潤相加僅略高於彙豐銀行一家的利潤?中國啤酒銷售量世界第一,可全行業的利潤隻相當於一家世界中型啤酒廠的利潤?除了品牌與技術層麵的差距,還有一個被我們長期忽視的問題:成本管理。坦率地說,我們並不懂得如何去係統控製成本,一味以單一的人力成本優勢去與世界500強競爭,浪費大、次品率高、單人效率低等通病直接抬高了中國企業的綜合運營成本,侵蝕了原本豐厚的利潤區。因此,善於控製成本,讓利潤最大化首先要學會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培植財源,在創業過程中除了抓好主要項目創收外,還要注意廣辟資金來源。節流就是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樹立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的思想。大凡百萬富翁、億萬富翁都是從幾百元、幾千元起家的,都經曆了聚少成多、勤儉節約的曆程。其次,要學會管理資金。一是要把握好資金的預決算,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把握好資金的進出和周轉,每筆資金的來源和支出都要記賬,做到有賬可查;三是把握好資金投入的論證,每投入一筆資金都要進行可行性論證,有利可圖才投入,大利大投入、小利小投入,保證使用好每一筆資金。總之,創業者心中時刻裝有一把算盤,每做一件事、每用一筆錢,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於事業的發展,有沒有效益,會不會使資金增值。因此,對於初期創業者,節約成本、保持充足的現金流是影響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時,在租金、設備、材料都不可減少的情況下,減少成本的唯一途徑是人力成本。在"借船出海"之際,重要的是要學會各項專業技術,成為技術熟手,然後用較低的成本招聘新人作為幫手。當然,也要提醒各位創業者,"借船出海"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精確的成本計算、合適的辦公樓尋找租賃以及以最低成本找到最合適員工的招聘問題,還有創業者初期的辛苦以及壓力承受問題。隻有一一克服這些難題,你才真正可能走上成功創業的道路。

第五,要講誠信。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急功近利表現得較多一些,從而忽視了誠信的力量,以致在他們創業失敗以後才總結出來。然而,在阿裏巴巴,誠信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以至放在戰略的高度來重視。對此,2003年11月26日,馬雲在《財富人生相約馬雲》欄目上談道:"很多人都把賺錢看得很難。但我覺得,一個生意人或者一個商人、一個企業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賺錢。我覺得對財富來說,我自己怎麼看都不是錢,而是你的誠信、你的朋友,尤其誠信特別重要。你說到做到,等你沒有錢的時候,你出去跟朋友講了,因為你以前說到做到,別人就會把錢給你。盡管你沒有人,因為你有誠信,很多人都會跟著你去幹。"從馬雲的話中,不難看出馬雲對誠信的重視。因此,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如不講信譽,就無法開創出自己的事業;失去信譽,就會寸步難行。誠信,一是要言出即從;二是要講質量;三是要以誠信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