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第十九課 創業要懂得分享(3 / 3)

郭凡生和這位創業者的區別,就在於懂得與眾人分享。慧聰是1991年創立的,1992年慧聰的章程裏已經寫入了勞動股份製的內容。學經濟出身的郭凡生這樣解釋他的勞動股份製:"我們規定,慧聰公司的任何人分紅不得超過企業總額的10%,董事分紅不得超過企業總額的30%。當時我在公司占有50%的股份,整個董事占有的股份在70%以上,有240%是準備股,但是連續8年,慧聰是把70%以上的現金分紅分給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職工,而我們這些董事規定得很清楚,誰離開公司,本金退還,不許持股。所以我們這些董事又都是公司總裁、副總裁,參與的也是知識分紅。慧聰早在1992年初創的時候,就確立了按知識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據說郭凡生第一次給員工分紅的時候,有一位員工一下分到了3000多塊錢。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3000元可是一筆大錢。這位員工以為公司搞錯了,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大方的老板",拿到錢後連夜跑掉了。

郭凡生對中關村的企業和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為什麼做不大也有一番高論。"中關村企業有100萬利潤就分裂,有200萬利潤就打架,為什麼做不大呢?就在於這個公司隻有一個老板,老板拿走絕對的利益,而這個公司又不是靠老板的資本來推動發展的,當它的主體變為知識推動的時候,企業就要不斷地分裂,所以中關村的企業做不大,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做不大。"

毋庸置疑,分享不僅僅限於企業或團隊內部,對創業者來說,對外部的分享有時候同樣重要。王江民不管什麼時候,對他的生意夥伴都是一句話:有錢大家賺。而正泰集團的成長曆史,有人說就是修鞋匠南存輝不斷股權分流的曆史。在南存輝的發家史上,曾經進行過4次大規模的股權分流,從最初持股100%,到後來隻持有正泰股權的28%,每一次當南存輝將自己的股權稀釋,將自己的股權拿出來,分流到別人口袋裏去的時候,都伴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但是南存輝覺得自己並沒有吃虧,因為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對收益雖然少了,但是絕對收益卻大大地提高了。分享不是慷慨,對創業者來說,分享是明智。

因此,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創業者以及創業團隊,所以與合作夥伴分享創業的成果是成功的關鍵。特別是由於目前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每個人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創業需要一個核心團隊一起創業。如果創業者不能與合作夥伴同甘共苦,那麼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如果創業者與合作夥伴分享,不僅可以取得更好、更快、更大的成功,而且還能讓初創企業更快地發展和壯大。因此,如果不與合作夥伴分享,不僅不會對創業有幫助,反而會成為障礙和負擔。之所以與合作夥伴分享,目的還是激勵合作夥伴,這樣不僅能彌補創業者自己的弱項,而且還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強項,如果不能互補就失去了合作的意義,不僅不能實現1+1>;2,甚至造成1+1<;1,這樣比自己創業更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