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第十二課 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1 / 3)

思想是人的翅膀,帶著人飛向想去的地方。

--俞敏洪

事實上,要想創業成功,創業者就必須需要思想。當然,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那麼,思想從何而來?對於廣大創業者而言,有一個路徑可以獲得,那就是學習。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強調:"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努力學習的人。"對此,業內專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管理創新高峰論壇"上接受一家媒體的采訪時說道:我現在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到清華大學去講課。周末你到清華門口去看看,不少富人進進出出,他們都是利用周末來充電的。這一現象值得那些正在創業,或者已經創業的人學習。因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的時期,管理層素質如不提高,便會卡住,領導者不加強學習容易使企業衰敗。因此,商場如戰場,企業經營者就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有思想的將帥往往會占據有利的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曆史上,就有這麼一位,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謀略家範蠡,他深諳此道。他以戰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遂選陶地為營銷點,果然,19年間他三獲千金,成為世賈,陶朱公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對此,俞敏洪在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欄目評點時強調:"思想是人的翅膀,帶著人飛向想去的地方。"無獨有偶,美國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給創業者提出忠告,他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大腦,大腦是用來釋放思想的,但我們常常陷入煩瑣小事之中,卻往往忽視思想的力量。不要低估了思想的力量,有了目標就要動用思想去指導。因為思想能夠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一個人改變自己的命運。"

江西臨川酒業有限公司老總楊燦龍隻有初中學曆。楊燦龍當過泥工、機修工、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在企業20多年的摸爬滾打中,楊燦龍完成了知識積累,2000年成為中國人民大學MBA的畢業生。

"隻有不斷學習、不斷奮鬥才能改變命運。"楊燦龍不但使一個瀕臨倒閉的酒廠成為全國同行業經濟效益第四、江西省第一,而且近三年悄悄多元化發展,一年創建一個公司。

成功企業家楊燦龍的創業經曆告訴我們:天才在於勤奮,知識在於積累。隻有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才能不斷破冰前行。對此,俞敏洪坦言,每個人都會有知識匱乏的時候,如今經濟的腳步走得越來越快,不學習就會落後,失敗就在所難免。創業路上,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在《巨變時代的36個創業拐點》公開課上,一個學員說,他有10萬資金想用來創業卻不知道做什麼,我覺得像他那樣的朋友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掉餡餅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想創業首先應該從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開始,你問我10萬可以做什麼,我還想問你,你會做什麼呢。確實,缺乏行業知識、社會閱曆是創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創業中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並總結過去的得失。一條路可以創業,多條路才能發展。創業成功要有不斷挖掘新路子的能力。在這裏,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很久以前,當人類還處於蒙昧時代,人們對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連胡桃也不知道怎麼吃。那時就有那麼幾棵胡桃樹孤零零地長在路邊,這幾棵樹可能是某位好心人為了給旅途中的人們提供樹蔭而種下的,也可能就是那麼碰巧長在那兒了,如果你堅信生活中就是有這麼多巧事的話。

有一天,一個旅行者路過此地,看到這麼一棵大樹,於是他停下來坐在樹蔭下歇歇腳。看到了樹上長出來的青綠色果實,他忍不住摘下一顆嚐了嚐。剛咬一口他就被一股苦澀的味道惡心壞了,馬上把胡桃吐了出來。這位旅行者離開之後又有一個人路過這裏,他也坐在樹下休息,然後他發現了那顆被吐出來的胡桃,上麵還有兩排清晰的牙印。

"這種果子味道一定不怎麼樣,"他想,"但是世間一切事物存在必有理由,也許它的果仁是可以吃的。"然後他把這顆胡桃果仁塞進嘴裏狠狠地咬,直到咬崩掉了一顆牙他才放棄這次嚐試。他也失望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