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阿裏巴巴曾犯下一千零一個錯誤。我們擴張得太快,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我們不得不裁員。到2002年,我們擁有的現金隻夠維持18個月。阿裏巴巴網站的許多用戶都在免費使用服務,我們不知道如何獲利。於是我們開發了一款產品,為中國的出口商和美國的買家牽線,這個業務模式拯救了我們。到2002年底,我們實現了1美元淨利潤,終於跨過了盈虧平衡點。自那以後,公司的經營業績每年都在提高,現在阿裏巴巴的贏利能力已經相當強。
我在那些黑暗日子裏學到的一課,就是你必須保持團隊的價值、創新和視野。隻要你不放棄,就仍然擁有一線機會。當你的力量還很渺小的時候,你必須非常專注,靠你的大腦生存,而不是你的力氣。
上市對於阿裏巴巴來說是一個裏程碑,上市的時機選擇正確。我們的B2B公司已經有了比較穩固的基礎,市場環境也比較健康,公司管理也很強。阿裏巴巴在中國香港的成功上市證明:內地的企業也可以在香港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和高水平的估值。
我的打算是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生態係統,讓消費者和企業能夠在網上進行所有的交易。我們還與雅虎合作,進軍搜索服務領域,並且開通了網絡拍賣和支付業務。我希望創造100萬個工作機會,改變中國的社交和經濟環境,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事實上,對於那些創業者來說,應該放棄名校的光環,盡管如今越來越看重出身,很多地方院校的創業者常常抱怨會遭遇歧視,對很多出身非名校的創業者來說,馬雲的成功故事總是最有鼓動性的。經過3次高考才被杭州師範學院(現在改名為杭州師範大學)錄取的馬雲畢業後當上了一名最普通的大學教師,拿著每月100~120元的微薄工資。他曾應聘過不少工作,但一直被拒之門外。機緣巧合,幾年後,馬雲用借來的2000美元,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在之後的那些年裏,經過不斷努力,他一手創建的阿裏巴巴成為中國最大的B2B網站,並成功在香港上市,作為CEO,馬雲一舉成了億萬富豪。僅2007年上半年,阿裏巴巴的營業額就達1.29億美元,淨利潤3900萬美元。
其實,出身於非名校的精英並不隻有馬雲。在兩院院士名單中,化學工程學專家李洪鍾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生態學專家方精雲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物理化學家姚建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王恩多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而南華大學、長江大學、揚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人們眼中的"非名校",也都培養出了院士。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俞敏洪曾向媒體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國內近千名青年企業家中,隻有10%畢業於北大、清華、複旦等名校;80%均畢業於國內普通的大中專本科院校;其餘10%的青年企業家,學曆從小學到高中不等。按照《華爾街日報》兩年前公布的一份統計,當今美國的500家大公司的CEO當中,隻有10%畢業於名校。比如,全球沃爾瑪總裁LeeScott畢業於堪薩斯州的一所州立大學,英特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PaulOtellini畢業於舊金山城市大學,埃克森石油公司的CEO--RexTillerson畢業於得州大學。可見,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領導能力和渴求成功的願望和行動,比一張名校的文憑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