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指點江山 (上)(2 / 2)

“皇上不覺得‘暴君’一詞用在他身上太不公平了嗎?”抬起頭,睜大眼睛,一臉天真地望著他

“是嗎?他大興土木,廣建宮廷,奢華無度,難道不該遭唾棄嗎?”他麵帶微笑,詢問的眼光看著我。

“李淵父子毀了那奢華的隋宮,將百姓多年的血汗付之一炬,難道不是暴殄天物,更應遭唾棄嗎?”

“楊廣好大喜功,三征高麗,搞得民不聊生,難道也無過嗎?”

“比起漢孝武帝的連年征戰,煬帝也不算過分,他在位期間將大隋的疆土擴大數百裏。為什麼前者是‘開疆辟土’,而後者卻是‘窮兵黷武’呢?再者,楊廣可是次次‘禦駕親征’,武帝呢?運籌帷幄?這點,楊廣就比他有誠意,隻是少了點運氣。”

“那他廣設糧倉,收刮民脂,卻從不開倉濟民,這又怎麼說?”康熙似乎跟我耗上了。

“哎!”很無奈地搖搖頭,“這點,我也覺得他做錯了!”

“哦?難得啊?”

“你看看他,辛辛苦苦存了那麼多年的大米飯,自己沒來得及用,卻原封不動地送給了李淵父子,讓他們當了大好人,為她人做嫁衣裳。真是想不開啊……”

“所以你認為煬帝所謂的‘暴政’,其實並不過分?”

“豈止不過分,隋煬帝本來就是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怎麼說?”康熙似乎很有興致,輕搖折扇

抓起耳畔的一縷發絲,腳步輕移,娓娓道來,“其一,他二十歲帶領大隋軍隊,親自領兵南下,作戰嚴明,最終一舉滅陳,統一南北。而後又多次打退契丹人來犯,戰功赫赫。其二,他不顧旅途艱辛,親率大軍西巡,使西域二十七國君主紛紛前來表示臣服,至此暢通絲綢之路,使得後來的長安、洛陽成為世界貿易之都。其三,在文治方麵,他興科舉,首創進士一科,使以後的大唐出現人才濟濟的場麵,至今影響深遠。其四,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他修了這條大運河,成為南北經濟的大動脈,承擔起後世皇朝繁榮的脊梁,恩澤後世,福澤後世,連始皇帝的萬裏長城在它麵前也黯然失色。”

我旁若無人地抒發感慨,停下來,卻發現四周悄然無聲。抬起頭,船上的幾位大臣滿臉驚訝地看著我,那幾位阿哥一臉的不敢置信,似乎才第一次認識我。就連四阿哥平淡的臉上也難掩驚訝。難道我說得太多了?

康熙微微頷首,三阿哥胤祉開口:“大運河雖然造福萬民,可楊廣的初衷是為尋歡作樂,唐人有詩為證,‘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昆侖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這個,郡主又怎麼說?”

“嗯哼,自先秦以來,無論楚國莊王還是吳國夫差,都設法開鑿一條貫穿南北的黃金水道。至隋煬帝時,南北政權剛剛統一,為了鞏固統治,發展經濟,這一任務自然迫在眉睫。再說,楊廣一生也隻不過下了三次江南,(言下之意,你老子這次已是第五次下江南了,那又怎麼說?說起來真他媽不公,隋煬帝下了三次江南被說成‘荒淫無道,驕奢淫逸’,而你們愛新覺羅家的乾隆七下江南卻被說成風流韻事,老天啊!)如果說楊廣開鑿大運河的初衷是為尋歡作樂,那未免也太小覷他了,因為他從來都是個聰敏的人。”

“你又怎麼知道他是個聰明的人?”一旁的四阿哥突然開口。

“他若不聰明,當年怎麼將皇位騙到手?”心裏一陣奇怪的刺痛,話一出口,後悔莫及,這句話說到那幾位阿哥心裏的癢處了。

康熙臉色暗了下來,一雙銳利的鷹眼盯得我極不自在,“照你這麼說,他‘弑父篡位’也沒有錯了?”

身上冷不禁一顫,後世傳聞康熙就是被雍正“弑父篡位”的,晚年康熙最擔心的就是兒子不孝了。餘光瞥了眼周圍的阿哥,果然,一個個麵色極不自然。得扯開話題,我立馬恢複天真的笑容,對上康熙的眼,“哪裏?如果楊廣真的‘弑父篡位’,那可真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豬狗不如,天理難容,死有餘辜,(說的就是你兒子)可是——”停頓,轉折,“試問有誰見到他‘弑父篡位’了?

“史書上就是這麼記載,難道又有問題?”

“這就要問那位偉大無比的大唐文武皇帝——李世民了!因為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光明磊落的皇帝!”莫名其妙地扯開話題。

“繼續說!”

“我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