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十五及笄 (上)(1 / 3)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初九

今天是我十五歲的及笄之禮,也是我來到大清的第十五個年頭。我在這兒的名字叫葉赫那拉&8226;鬱茗,但他們都喜歡叫我的小名“阿若”。

我現在的祖父就是那康熙朝的名相陳廷敬,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也是康熙的漢語老師,康熙對他及其敬重。

而我的外祖父是江南首富,兩淮鹽商,他的哥哥就是康熙初年的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蘇克薩哈死後外公棄官從商,後來康熙封了他永樂侯爵(具體情況,後文分解)。

外祖父膝下隻有母親一女,所以我“出生”後就由外公撫養,隨他姓葉赫那拉,入滿洲正白旗。在我三歲時,康熙封了我朝陽郡主,也好,在這封建社會,有個頭銜會好混很多。我很喜歡這葉赫老頭,一來,他待我極好,天塌了都有他頂著,也難怪,誰讓我自出生來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二來,他及其開明,從不逼我做個大家閨秀,老是帶著我走南闖北地賺大錢,我能不敬愛他老人家嘛?第三,他的確很有做生意的頭腦,連我這現代人都佩服不已,而且這些年經過我的一番現代主義熏陶,他已暗自在脫離沒前途的皇商隊伍……

所以,穿到這樣的身世裏,我的童年過的很開心。如果真要有什麼不開心,那就是兩年前哥哥的離開,這是唯一一件讓我內疚和痛苦的事……

——————————————

“郡主,該上妝了。”我的侍女吹花碧葉扶我坐到妝台前,嫻熟地為我打扮,手起玉落,釵光碧影,雲鬢浸墨。古代漢家女子在十五歲無論貴賤都要行及笄禮,滿人入關後逐漸漢化,也有了這道禮儀。之前,我以家鄉規矩為由,讓母親和祖父準許我著漢服、行漢禮,畢竟我的前世是漢人。

妝罷,我看著鏡中的人兒,不免愣了。這張麵容,在我前世的記憶中似乎就有了,說不出的熟悉。

一張豔若桃李的鵝蛋臉上,嵌著一雙烏黑的眼睛,明眸善睞,清澈似水。眼睛不大,但睫毛卻出奇的長,嫵媚地向上翹,眼皮下垂,正好遮住那雙明眸。鼻子小巧俊秀,略帶稚氣。俊眉若黛,眉梢旁帶著一顆若隱若現的紅痣,“最是那回眸一笑,萬般風情繞眉梢。”丹唇外朗,嘴角時而略挑,帶上一絲狡黠。說不盡的天真和嫵媚,風華絕代一如蓮花的笑靨。

望著鏡中的容顏,不施脂粉,也是芳澤無加,鉛華弗禦。膚若凝脂,兩腮微紅,配上一襲紅色長裙,儼然一朵風華絕代的紅玫瑰。跟現世的我幾分神似,僅僅是神似,現代的我是典型的瓜子臉。

吹花散開我垂至腰間的一頭秀發,照漢朝女子的樣式,簡單束起,宛若黑色綢帶。我在現世就極愛自己的頭發,來到清朝,經過我十幾年的精心護理,那抹光彩照人的秀發是我最最得意的。

窗外,天色漸明,曉陰無賴,寒入羅衣春尚淺。碧葉帶著兩名丫鬟捧進來三套衣服。

“把那套紅色的留下,其餘的拿走吧!”我喜歡紅色長裙,前世今生都一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當穿上紅色長裙,總讓人聯想到那熱情奔放的吉普賽女郎,自由、浪漫,我想來追求的格調。哪怕來到這思想高度禁錮的清王朝,我也不會放棄。

“郡主,這及笄大禮,從開禮到禮成,包括初加、二加、三加三個環節,在這三個環節中,服飾將有所改變。所以這三套禮服你都要穿。”碧葉含笑著解釋道,她長我五歲,自是經曆過的。

“是啊,阿若,這三加對服飾是極其講究的。初加時,采衣色澤純麗,象征著女童的天真爛漫,就像這套淺白色的輕羅紗衣;二加時端莊的深衣,是最能體現漢家女子之美的服飾,象征著少女的明麗,就像你設計的這套紅色墜地禮服;最後隆重的大袖禮衣則符合了漢族女子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就像這套淡紫色的熏香對襟廣袖禮衣。”吹花緩緩道來,她出生書香門第,自然是知道的。

“這樣啊,原本隻覺得這玩意新鮮,沒想到還那麼考究。”可惜啊,那麼又特色的傳統居然失傳了,“那先穿這套白色吧!”我伸開雙臂,任她們打點,掛上香草,扣上環佩。

穿戴完畢,外頭似乎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我的教養嬤嬤,也是母親的奶娘王姑姑進來了,當她對上我這張臉,半響沒有說話,眼中有讚歎,有驚訝,有一絲激動,還有些說不上來的東西,似乎才第一次見到我。半響,緩緩開口道:“比你額娘當年更美!”周圍一陣輕笑與讚美。

我不好意思地低了頭,輕笑,畢竟讚美的話人人都不會拒絕的。王姑姑領著我走出房門。

……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

我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出塵芳閣,沿著長廊穿過止園,真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腳下小橋流水,有點江南風韻,低頭望了一眼水中的人兒,身著淺色繪竹深服,在外披上白色輕羅紗衣,深服上的水墨竹子猶如籠上一層煙霧。紗羅質地,仙袂乍飄。腰間掛著一對碧色蝴蝶玉佩,按照習俗配上香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額前墜著外公送來的紫玉吊墜,璀璨生輝。纖腰楚楚,身姿妙曼,許是自小苦練舞蹈的結果。十五歲,體格不高,卻凹凸有致。

吹花在一旁打趣:“‘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阿若啊,這說的莫非是你!”

“是啊,沒想到這漢朝女子的衣服這般好看,阿若丫頭穿上,倒好似那曹子健筆下的洛河神女。今日,不知要迷了多少晉城公子!”王姑姑也跟著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