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情緒性僵局。即在約談過程中,調查員的講話引起約談對象的反感,導致衝突升級,出現唇槍舌劍、不肯相讓的局麵。
其三,實質性僵局。即雙方在約談過程中涉及案件的敏感問題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約談對象又固守己見,毫不相讓,就會導致實質性僵局。
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一旦發生僵局,調查員都是被動的一方,需要作出正確的應對性措施——重視對方的感覺。如果約談對象強烈抗拒,而且不願意繼續接受偵訊,調查員應該立即停下正在進行的詢問,坦然接受現狀,並正視對方不願吐實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員可以安慰約談對象。調查員可以說“我感覺到你真的很不想談論這件事,暫且不管偵訊的事,先來談談你的感受。”
此時讓對方表達他對偵訊的感受。你可以利用問題鼓勵對話,例如:“你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待遇?”“是不是擔心要坐牢”“你覺得自己被指控沒有做過的事情?”“告訴我,你跟這件事到底有什麼關係?”
人類多半是根據感覺做決定,而不是依據事實。將偵訊的焦點從事實轉向感覺,可以克服對方不想合作的心理。
陷入僵局並不代表無法進行下去,你可以了解對方想不想配合你。要了解隻需要你做一個小實驗即可。
請約談對象從1-100之間挑選一個數字並寫在紙上,不要讓人看到。然後調查員建議:如果我能猜到你剛剛寫下的數字,你願意告訴我事情的真相嗎?如果對方回答“好”,代表他其實願意繼續談,如果對方回答:“不要”,表示他根本不願意繼續談,此時你應該用不同的詢問策略。
在應對約談對象策略性的僵局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具體的方法。下麵的一些方法可以很好地化解僵局。
對於策略性僵局,主要是以揭露為重心,識破約談對象的玄機,約談對象的這一招也就失靈了。
我曾經接觸過一些年輕的調查員,在遇到僵局時便會動搖信心,受挫的感覺使他們產生心理壓力,造成思維紊亂,進而懷疑自己的談判能力,甚至會有挫折感。為了套出真相,怕鬧僵氣氛,進而不知所措甚至采取錯誤的方法,喪失既定原則和原有計劃。狡猾的約談對象發動僵局正是基於這種考慮而實施的一種策略。
應對策略性僵局應當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適當讓步,以柔克剛。約談對象有意識地製造僵局,目的常在於試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約談對象的要求在允許的範圍內,不妨以弱者的麵目出現,並且做一些小的讓步滿足約談對象,化解僵局。
二是堅持原則,以硬碰硬。對於那些狡猾的約談對象,在無路可退之時,別無他法,隻有堅持原則,以硬碰硬。須知約談對象是把僵局當做一種策略使用。教官曾經告訴我們:“在製造僵局的時候,必須是他們對於他要達到的目的無計可施時采取的方法。”
當然,僵局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一旦遇到策略性僵局,調查員應當婉轉點破,讓約談對象明白調查員不是白癡,對其目的是洞若觀火、心知肚明的,以求盡可能理智、體麵地打破僵局。
對於情緒性僵局,主要是從回避的角度出發,想方設法排除誤會,疏通路障。
情緒化僵局往往是雙方在約談過程中由於激烈的氣氛造成情緒失控所引發的。多是由於調查員一步步直逼對方敏感區,引發情緒失控形成僵局。如一次關於縱火案的約談,當調查員一步步揭開嫌犯試圖掩飾的線索時,對方情緒一再失控,出現了大吼大叫。
情緒不能代替無辜,更不能帶來約談對象的清白,也不能讓調查員不去追究。這個立足點就決定了化解情緒性僵局的主要辦法:
一是暫時休會,靜候反思。調查員需要及時協商暫停約談,脫離接觸。在心態上進行修複,靠時間緩衝一下,調整失控的心理以轉換氣氛,以免僵局變成死局。
二是審時度勢,及時換人。約談中途一般不要換人,但是由於形勢的突然變化,約談對象的感情傷害已無法全麵修複,調查員無法給約談對象信任感時,就要及時更換調查員。通過換人化解僵局,打破僵局。
比如,在一次約談阿拉伯約談對象時,由於信仰的不同造成了誤會,被阿拉伯人所不容。盡管及時道歉,平息了事端,對方依然無法平複。最後選擇了更換調查員,問訊才得以繼續進行。
約談過程涉及約談對象人格、人權、生活習慣或民族的政治的信仰,若造成失誤,需要及時道歉。繼續進行下去,最好的方法是更換調查員。
對於實質性僵局,調查員應該站在理解的角度按照約談原則排除矛盾,消除分歧,拉近距離,使約談回到正常渠道上來。
教官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