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叫巴爾克的偵探員,成功地套出了草坪修剪工的話。
此後,這段錄音證據證明克林頓撒了謊。一時間,騙子、謊言家充斥著整個輿論,克林頓被迫承認,並向美國公民道歉,向妻子和家人道歉。
同年8月17日,克林頓在白宮麵色沉重地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對自己在性醜聞中誤導美國人民而向全國人民道歉,並對所發生的事情負全部責任。
這位叫巴爾克的偵探員使用的方法,就是用秘密換秘密的方式。
前麵說到黔驢技窮的寓言故事,當驢子不叫的時候,老虎隻能遠遠地望著,因為沒有見過,所以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感到畏懼。當驢子叫的時候,老虎已經不那麼害怕了,當驢子踢的時候,老虎已經完全不害怕了。
撇開老虎凶殘的本性和想吃掉這隻驢子的動機,假如你是這隻老虎,麵對一個守口如瓶的人,對其一無所知,這種情況下,你隻會遠遠地望著,不會想到接近驢子。
為什麼?
因為你對他一無所知。相反,如果驢子對你叫,你對他有了基本的了解,戒備心理就會適當放鬆,會對其少一分戒備,多一分親切感。
被別人知道底細、了解底細,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因為你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對方口中的一頓可口的晚餐。相反,如果別人對你一無所知,也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因為別人不會接近你,靠近你。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約瑟夫和哈裏對如何提高人際交往成功的效率,提出了一個名為“約哈裏窗戶”的理論。
他們經過長期的研究,認為人們之間的溝通效果如何,人際關係能否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的“自我暴露”。
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存在著需要自己了解、別人也了解的“開放區域”;別人需要了解,而自己卻不了解的“盲目區域”;僅僅需要自己了解,卻不能向別人透露的“秘密區域”;自己和別人都無法了解的“求知區域”。這四個區域,就是“約哈裏窗戶”。
調查員與被約談者溝通時,通過適當地暴露自己的秘密,將自己的部分展現在被約談者麵前,能夠換來被約談者對自己的信任,緩解別人的戒備心,從而獲取對方同情、理解與新發現,從而達到套取對方話的目的。
巴爾克偵探的事例說明,在套取別人的話的過程中,我們對別人的自我暴露程度、開放程度,往往會得到對方相應的理解與同情,這樣,擴大自我的“開放區域”縮小自我的“秘密區域”,自然而然地會得到別人的良性反饋,獲得別人好感,套取對方話的成功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在與被約談者約談的過程中,對方的心態是難以捉摸的。當然,盡管這些心態難以捉摸,但不約而同的,被約談者會向他們覺得有安全感和親近的人透露訊息。在問訊的重要關頭,如果調查員能夠先說出一些自己的秘密,可以拉近與被約談者的距離,降低對方的戒備心理,從而提高對方也說出一些秘密的概率。
因為在心理學中,被約談者會覺得有必要有所回潰這種效應尤其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更為明顯,中國人強調“禮尚往來”,一來一往才能公平,“來而不往非禮”也就是這個意思。
學者科林斯與米勒將這種說出自己秘密的“自我暴露”行為分為三種程度。
第一種程度,人際溝通之間的問候,人際溝通問候的自我揭露就是當別人問你:“最近好嗎?”或者“周末過得怎麼樣”時,你會相應地作出一些回答,同時給予對方同樣的問候,表示一種回潰這種人際溝通問候多半是出於一種關懷。
第二種程度,個人境遇。個人境遇的自我揭露多半是因為有人問你“你對這件事的決定有什麼看法?”之類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容易激發起人的自我表現的心理,很少有人會拒絕這種回答。
第三種程度,私人關係。至於私人關係的自我揭露則多半是財務或者婚姻問題,與被約談者談論這種問題,代表很信賴對方,更能夠與對方建立起良好的融洽關係。
在自我揭露的過程中,調查員應該注意,不要牽涉太私密的細節,例如個人及財務或者婚姻問題。如果訊息太過私密,會削弱自我揭露的效果,適當的吐露心聲,才能有最佳的效果。
反其道而行之
在講解這篇文之前,先來引入一段關於“米蘭達警語”的介紹。
在好萊塢的一些警匪片、刑偵片,比如《神探亨特》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片段:警察在逮捕嫌犯時,會口述一段文字,宣讀嫌犯的權利。通常會聽到的是:
Youhavetherighttoremainsilent.Anythingyousaycanandwillbeusedasanevidenceagainstyouinacourtoflaw.Youhavetherighttopresenceanlawyer.Ifyoucannotaffordalawyer,onewillbeappointedforyou.Doyouunderstand?
你有權保持沉默。你所說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用做法庭反對你的證據。你有權請律師。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我們能免費指派一名律師給你。你明白了麼?
還有一個更冗長的版本:
Youhavetherighttoremainsilentandrefusetoanswerquestions.Doyouunderstand?你有權保持沉默,拒絕回答問題。你明白了麼?
Anythingyoudosaymaybeusedagainstyouinacourtoflaw.Doyouunderstand?你所說的一切都將作為呈堂證供。你明白了麼?
Youhavetherighttoconsultanattorneybeforespeakingtothepoliceandtohaveanattorneypresentduringquestioningnoworinthefuture.Doyouunderstand?
當現在或者將來進行詢問的時候,在對警察談話之前,你有權和律師商議並且有律師在常你明白了麼?
Ifyoucannotaffordanattorney,onewillbeappointedforyoubeforeanyquestioningifyouwish.Doyouunderstand?
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如果你願意的話,在任何詢問之前,我們能免費指派一名律師給你。你明白了麼?
Ifyoudecidetoanswerquestionsnowwithoutanattorneypresent,youwillstillhavetherighttostopansweringatanytimeuntilyoutalktoanattorney.Doyouunderstand?
如果你決定在沒有律師在場的情況下就回答詢問,你仍舊有權在任何時候,直到你同律師交談之前,停止回答問題。你明白了麼?
KnowingandunderstandingyourrightsasIhaveexplainedthemtoyou,areyouwillingtoanswermyquestionswithoutanattorneypresent?
現在你知道而且明白我已經對你說過了你的權利,現在沒有律師在場,你願意回答我的問題嗎?
這段宣告,稱為“米蘭達警語”(MirandaWarning)。這個稱呼的由來,要回溯到1966年的“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1963年,恩尼斯托·米蘭達因為綁架、性侵犯等罪名被捕。在沒有告知憲法賦予他應有的權利的情況下,米蘭達坦白了所犯罪行。在法庭審判時,檢方也隻以米蘭達的自白作為證據。此案最後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定米蘭達並不了解他有“不證己罪”的權利,而且在接受審訊過程中遭受過威脅恫嚇,因此推翻了原有的判決。後來因為有新的人證:警察找到了米蘭達以前的女友,她作證說,米蘭達曾經向她吹噓過自己的犯罪經曆。因而米蘭達重新受審,再次被判定有罪——入獄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