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在上一章中,我們講述調查員借助道具能夠強化套話的效果,能夠增強調查員言語及非言語的信息,同時也向被約談者傳達某種有效的信息,比如無聲的警告。通過這種傳遞出來的信息,讓被約談者依據自己的犯罪意識加以解讀。
當然,調查員並不能夠完全把握與被約談者的約談過程,對於調查員無法預見的一些情況,比如不能夠提供道具,這就需要他們自己把握。當然,並非所有的問訊過程都需要道具來增強這種效果。
與嫌疑犯交談,隻要證據有利,不管是實際如此或隻是對方的認知,嫌疑犯越有可能坦白供認,道具可以讓對方以為你擁有強力的證據。這種情況下,約談前應該妥善規劃道具的使用,盡可能地根據特殊情況,謹慎決定每種道具的作用,並預先估計對嫌疑犯產生的影響。
最好每次約談都能針對偵訊目標特別設計道具,有些道具也可以多次使用,如果使用得當,道具會是非常有效的工具。當然,使用不當也可能會產生反作用,傷害調查員的信用。
在一些無法把握的情況下,調查員可以采取虛張聲勢的方法,來增強套話的效果。
我參與過這樣的一次問訊,在與嫌疑犯交談前,我了解了有關的卷宗,知道了案子是一個刑事案件,即將約談的人是刑事案件的製造者之一。我特意告訴記錄員,等會兒介紹的時候,加一些很有說服力的頭銜,用這種方法震懾住他。
果然,這些“莫須有”的頭銜讓他吃驚不小,很快這件案件就成功地破獲了。
這是一種虛張聲勢的方法,這種虛張聲勢的方法是盡可能對約談有所幫助,幫助成功地達到約談的目的。
另外,可以使用檔案櫃,在問訊室裏,如果有檔案櫃,最好事先在檔案櫃裏放上一個用粗體字標注的被約談者的姓名的大檔案袋,或者加上貼著與被約談者有關的嫌疑犯的姓名及一些證據的其他檔案夾,這樣一來,就可製造出一種調查員已經掌握了充分證據,掌握的資料比實際更多的假象,迷惑被約談者。
調查員還可以在記錄本裏策略性地夾入幾乎看不清楚的文件,標題寫上同謀姓名,供詞或者豁免協定等,這些方法並非具有說服力。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你打開筆記本,讓嫌疑犯看到,他會以為你已經有這些文件,如果再繼續說謊的話,心理上會產生壓力,即便是編織出來的謊言,也會破綻重重。
再者,如果被約談者非常狡猾,你可以告訴他同謀已經配合調查,調查員已經全盤掌握案情。這時,即便嫌疑犯表現得很鎮定,也會在心理猜測你到底掌握多少證據,疑神疑鬼加上犯罪心理,都會增加調查員虛張聲勢策略奏效的機會。
虛張聲勢的方法還有很多,在美學習期間,教官對我們說:
虛張聲勢的方法有很多,隻要能夠發揮作用,你可以戴上美國總統的帽子,用這頂帽子達到套話的效果。
不管使用什麼方法,能夠套取對方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有一句古語說:“借他人之勢,長自己威風”,這並非是小人所為,為了達到某些比較難以實現的目的,這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借助別人的氣勢,別人不會損失什麼,而你卻能夠得到你想要的,得到看起來非常難以實現的事情。
這一招非常高深,就像孟嚐君一樣,借助門下各有所長的食客,總能在適當的時候化解難題。
調查員在遇到狡猾的嫌疑犯時,不妨想想有沒有可以借助的聲勢,讓套話變得順利。要實現目的,調查員不能隻靠自己的力量,要學會適時地借助他人的力量和資源,這不是耍詐,而是調查員的一種手段和能力。
潛意識、自衛與真相
在問訊工作中,普通的調查員容易犯一個錯誤:認為一定要多問,用各種問題讓被約談者應接不暇,從而找出破綻所在。
其實,這並非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調查員在這種思維的支配下,一旦打開問訊的話匣,就難以止祝站在被約談者的角度來考慮,太多的問題難以招架,隻能采取模棱兩可的話來應付,通過這種方式問訊出來的話,失真性比較高,利用價值不高。
對調查員來說,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問的問題多了,既花費精力,又給被約談者傳遞太多信息,讓被約談者的心理在潛意識裏受到威脅。
問訊過程中,在采取虛張聲勢的方麵,可以采取反問的方式,讓被問詢者來回答。
比如,作為調查員,若想虛張聲勢,你可以這樣問:“你認為我在帶子裏會看到什麼?”
這種反問的方式效果最明顯,如果被約談者說的是謊話,在潛意識裏會表現得非常心虛,這種心虛會通過肢體語言立刻表現出來。而此時,被約談者的第一反應會表露出他的心態,與他有沒有關係便可以一眼辨認出來。
關於潛意識心理,教官曾經這樣對我們說:
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絕對不可侵犯的領域,這種領域分割了本我和自我,自我是一種人在正常情況下所表現的形式,是一種表麵的,可以理解為是人在刻意或有意地表現,使人們無法看清一個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