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關於開展POCT的設想和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要求社會保健機構能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其中包括實驗室檢驗。要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以確定治療方案通常需要盡快獲得檢驗結果,從而使病人盡早得到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傳統的中心實驗室滿足不了人們這種需求,因此醫學檢驗者麵臨著在加快出檢驗結果的同時又不給病人增加經濟負擔的新考驗。
1995年3月,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簡稱NCCLS)發表了AST2P文件[1],即POCT指南(PointofCareInVitroDiagnosticTesting;ProposedGuideline),借鑒該指南對我們開展的POCT做一設想和建議,僅供參考。
一、建立POCT的條件
(一)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POCT的有效執行應該有適合於具體情況的相應組織結構,並根據病人需要設在不同的場所,圍繞檢驗項目、檢驗程序、檢驗人員、檢驗質量、檢驗記錄建立每個POCT的獨特組織結構。醫院內的POCT應該爭取通過有關權威機構的檢查並認可,指派1名有資格的並且能對POCT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後負責的人(如病人準備、完成檢驗及報告結果),再經過權威人士指派有相應資格的人員承擔其他責任,每個位置的人數由POCT的執行機構決定,如果能力允許,一人可以承擔兩項以上的工作,具體分配及要求如下:
1。實驗室主任要求滿足CLIA的要求並對POCT的全部操作及管理負責,包括檢驗人員的培訓及繼續教育,使他們能及時、準確、熟練地完成檢驗工作,記錄並報告檢驗結果,嚴格遵守操作規則。
2。臨床顧問由具有相應水平的內科醫生擔任,作為實驗室和委托人之間的聯係人,負責報告並解釋檢驗結果。
3。檢驗顧問負責對實驗室人員的專業技術及專業知識進行檢查,負責日間管理,監督POCT人員的工作完成及檢驗結果報告情況,檢驗期間此人應在現場或者提供便於及時聯係的方式,以便能夠依據POCT主任建立的製度及程序解決技術問題。
4。檢驗人員負責完成檢驗工作,並接受適當的培訓,按照檢驗製度及操作程序定期接受工作能力考核。
(二)人員的組成及其職責1。檢驗人員傳統的檢驗工作都由專門的實驗室人員在實驗室完成,但由於生產商提供特別的儀器及試劑供POCT的開展,使未經專業實驗室培訓的人員也能進行檢驗,並且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很多場所完成,POCT的檢驗人員分為兩種:
(1)由未經專業實驗室培訓的護士在醫院內完成;(2)由未經專業實驗室培訓的人員在醫院外完成。
2。醫院內開展的POCT管理人員安排模式(1)每個醫院及醫療中心首先應指派1人作為POCT部門主任,要求其具有博士學位水平,並在病理學和/或實驗醫學方麵經過正規培訓,負責檢查所有執行的要求是否與國家、地區的有關規則及製度相符合。
(2)POCT部門主任擔任POCT委員會(由輔助檢驗場所的人員代表和服務人員組成)的負責人,有權管理直接與國家、政府和相關製度標準有關的問題。
(3)在臨床實驗室的直接管理下,對於主要臨床實驗室以外的每個檢測項目,POCT主任應該指定一個部門主管,對檢驗人員行使管理權。
(4)對每個罕見的檢測項目部門主管必須經過教育和培訓,使其富有經驗,負責確保操作和標準得到國家、地區和相關授權組織的支持。
3。床邊檢驗協調人(POCTC)如果實驗室檢驗由未經專業實驗室培訓的人員完成,POCT部門主任可以任命一個POCT協調員,要求此人具有全麵的實驗室技術,並有兩年以上綜合實驗室工作經驗,協助POCT部門主任、各主管及檢驗人員的工作,具體要求及職責如下:
(1)選擇能夠滿足臨床需要的檢驗方法,確保病人結果的一致性及POCT檢驗結果的標準化;(2)確定檢驗方法及檢驗程序,建立實驗室工作製度,確定每項檢驗程序及係統的準確性和精密度;(3)建立檢驗質量控製程序;(4)定期舉辦培訓,保障檢驗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5)建立每項檢驗分析的可接受水平,確保檢驗結果不失控;(6)熟悉儀器性能,確保儀器出現故障時能及時解決;(7)定期進行人員培訓,確保每個檢驗人員都按照實驗規程操作;(8)培養全體檢驗人員的工作能力,確保他們能及時準確地發出報告。
POCT協調員可以通過觀察檢驗人員的工作情況、複查檢驗結果、盲樣檢測、儀器維護、檢查質量控製、結果記錄以及解決問題技巧等各方麵工作對檢驗人員進行考察,較小規模的POCT主任及協調人可以由一人擔任。
(三)實驗方法與儀器的選擇選購儀器之前,首先要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信息。從儀器的性能、價格、培訓、維修等各方麵考慮。決定了儀器型號後,要檢查廠家的執照及相關證明文件,與廠家簽訂購置協議,安排人員培訓,通常在中心實驗室人員的幫助下,參照NCCLSEP9文件[2]進行儀器評價。根據儀器特點來決定實驗方法,並盡量使用與儀器配套的試劑。檢驗過程中操作者要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定標、質量控製、檢驗操作,一旦遇到異常結果,要及時與醫生或者臨床顧問取得聯係,以便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此外,儀器要定期與中心實驗室的儀器進行比較,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
(四)全麵考慮費用開展POCT要全麵考慮費用支出,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1。直接費用儀器維護、儀器保養、試劑消耗、標準品、檢驗人員勞務費以及標本從收集、檢驗到報告結果過程中一係列消耗品的費用。
2。間接費用實驗管理、實驗場地、物品庫存、檢驗額外設備(如冰箱、電源、天平等)、員工休假、培訓及繼續教育等費用。如果是醫院的POCT,費用方麵還要考慮病人的周轉率、住院時間、病人舒適性、隨訪、輸血、稅費、治療用藥、醫護人員及檢驗人員的水平等,這都會影響到醫院實驗室的效益。醫院以外開展POCT的費用影響因素包括病人的方便舒適度、病人與醫生的溝通配合情況等,具體可參照NCCLSGP117文件[2]。
(五)人員安全性及廢物處理POCT的主任要充分考慮到檢驗標本具有傳染性,要給POCT人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及安全操作培訓。按照OSHA(職業安全及衛生管理)要求,從事有感染性工作的人員應在工作前10天給予乙肝疫苗注射並堅持連續免疫。預防主要包括如下方麵:由管理者提供工作服、口罩、手套、眼保護等;檢驗者應保管好刀片、采血針等鋒利物品,避免刺破皮膚;操作後正確洗手,每天用10%洗消淨擦拭操作台;如果意外有試劑及標本濺出應及時消毒;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吸煙;按照汙染物種類不同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分裝廢物,廢液按環保機構的規定處理;要安全用電,防火設備齊全。科室中應該備有工作人員的花名冊及聯係方式,以備緊急情況使用。如果工作人員意外發生皮膚破損並接觸到汙染品,POCT主任應對其采取有效的保密檢查、診斷並記錄在案。具體要求參見NCCLSM29T2文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