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床旁檢驗簡介及床旁BNP檢測的應用價值(一)(2 / 3)

2。節省人力物力在臨床實驗室中,POCT由於其操作簡便,明顯減少了檢測人員的勞動強度,且檢測儀為小型、簡便儀器,節省空間,容易維護。

3。改善醫患溝通除了結果快速可靠外,POCT的好處是診斷病情時患者和家屬隨時了解這些數據的含義,更好的與醫護人員交流,並確實認為是得到了良好的治療和照顧,增強了治愈疾病的信心,這些都是大型的、冷冰冰的醫療儀器所無法具有的優勢。

四、POCT目前麵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然而,如何對POCT結果準確性進行考核,如何進行質量保證,目前尚無明確的統一措施。部分POCT項目試劑和儀器價格昂貴,仍是目前影響POCT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因素。但由於POCT體係的形成和日益推廣應用,其結果的可靠性已引起有關質量管理部門的重視。

許多學者已製定出POCT的質量保證措施,如POCT應用操作人員最低培訓要求;編寫操作手冊;推薦有關試劑及儀器質量的考核--“臨界值”法、室內質控和室間質量調查等辦法,並已先後出台,正在貫徹執行之中。全國臨床檢驗中心在3年前已將部分POCT項目如幹化學分析(含血及尿液幹化檢驗項目)列入室間質量評價內容之一。全國醫院管理學會醫學實驗管理專業委員會已確定POCT的管理,列於2005年學術會議主要內容之一等。隨著POCT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上的應用及其質量保證措施研究的不斷深入;合理使用POCT的方案及措施逐步落實與完善;有關產品價格的下降;POCT將會不斷擴大應用。POCT正影響著傳統檢驗醫學的變革,悄悄的改變著現行醫學檢驗的格局。

五、POCT應用效果評價

近10年來,不斷有人談論POCT的“應用效果評價”,但極少有人真正著手研究。進行POCT應用效果評價應考慮它是否能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是否能縮短住院時間並能減少再住院率。一項檢測在臨床應用常受到各種不同醫療措施的影響,必須確定檢測結果與治療措施之間的相關性,才能把檢測結果與醫療效果聯係起來。

在我國由衛生部立項,於2001年開始將POCT引入心內科急救係統,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承擔研究工作,力圖構建急性冠脈綜合征新的防治模式。2006年6月結題,目前研究已經證明POCT的應用顯示出明顯優勢,其直接檢測結果有著深遠的臨床意義,POCT不僅能快速報告,利於疾病的早期分層,更重要的是能縮短臨床醫生的反應時間,達到快速診斷救治的目的,直接有效的降低了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預後。研究還發現,POCT在改善醫療效果的同時,還能使服務質量得到改善。無論對病人及其家屬,還是對醫生護士,應用POCT都會使其滿意程度提高。POCT在醫療費用方麵優勢更為明顯,因為相比較而言,其費用可被精確控製。

國外的相關研究也在持續進行,首要的焦點問題在於其是否能縮短檢驗周期(TAT)。已經明確,POCT能明顯較中心實驗室縮短TAT,但對應用POCT來說,還應把重點放在分析“治療TAT”,即從醫生決定進行檢驗到治療方案開始實施所需的時間。對醫療效果來說這才是唯一有意義的TAT。因為如果醫療管理沒有得到改進,那麼僅僅縮短檢測TAT將變得毫無價值。Kilgore等人的研究表明,POCT的治療TAT最短、臨床檢驗室次之、中心檢驗室最長。Kilgore等人還調查了員工對3種檢驗模式服務質量的評價。研究發現臨床實驗室獲得最大程度的滿意,服務及時到位,用最少的勞動力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但該研究提醒必須注意體製的因素,例如研究者們注意到即使排除距離原因,繁複的申請檢驗過程仍是中心檢驗室縮短TAT的一大障礙,而對POCT和臨床檢驗室來說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Kilgore等人還發現臨床檢驗室的結果往往導致治療的改變,從而提供了一個判斷標準,即應用POCT是否能帶來更大效益。治療TAT中所需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向醫生報告檢測結果所需的時間。他們發現由於大部分POCT在常規監護過程中完成,因此醫生會在第一時間獲得POCT結果,立即調整治療措施。Despotis等的研究指出,POCT使檢測結果與治療措施合理結合,可以明顯減少手術時間、減少血製品的用量等等。加強管理是取得效益的重要因素,POCT在合理的管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POCT是個嶄新的領域,我們處於探索階段,希望通過不斷的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的過程完善實驗方式,在共同分享文獻成果的同時,我們可以確定那些有效、有益、合情、合理的模式。

六、POCT在歐美國家的發展和現狀

在歐美國家,POCT的發展也是在支持與反對兩種力量的較量下逐漸發展壯大,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相關的臨床實驗室檢測標準也十分混亂,即便是同一標準下也有多個版本。自1995年起,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開始起草統一的實驗室檢測和校準標準。最終,在很大程度上與ISO17025∶1999一致的國際標準最終草案(FDIS)版本於2002年11月獲得一致同意,並在2003年被批準通過。將醫學臨床實驗室的應用領域進行定義:對來自人體的各種材料進行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和病理學等所有類型檢驗的一切活動,其目的在於為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以及健康評估提供信息。並指出POCT必須符合所有醫學實驗室檢驗的通用要求。TC212一致認為沒有必要起草獨立的POCT標準。然而,在附錄D中指出關注一些獨特的需求,如操作人員的培訓、過程的監控以及由POCT儀器和用於3類POCT的常規實驗室設備所獲結果的可能差異。

附錄規定從事POCT的組織必須以和中心實驗室同樣的方法學及儀器應用的方式來評價和管理。為實現最佳有效性,中心實驗室必須在POCT中發揮重要作用,以保證儀器維修、校準和持續質量控製/QA檢查的執行。所有操作人員必須能得到和遵循標準化協議,必須進行審核跟蹤,從而將患者檢驗結果與分析(化驗)員、儀器和質量檢查聯在一起。POCT通常由護士來操作,因而ISO15189要求對他們進行培訓。從實際情況看,由實驗室提供培訓是不可行的。一個解決方案是由與實驗室有密切合作的護理部的主管來從事或指導培訓工作,並保存受訓人員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