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當中BNP檢測的實現使得CHF的評估有了一個如血液學檢測當中“WBC”似的指標。用BNP協助診斷充血性心力衰竭,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以及指導治療已經取得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但是,我們對BNP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的了解,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因而對BNP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工作還在繼續。國內外許多心血管的專家及許多醫院都在進行著這方麵的研究,研究的課題包括各個方麵。
在CHF早期診斷方麵的應用及研究,如探索BNP與左室功能紊亂的關聯、BNP與左室射血分數的心回波描述等。在CHF的分級方麵的應用及研究,如BNP值與6分鍾行走試驗的對應關係、入院與非入院病人BNP的水平表現等。在CHF治療方麵的應用及研究,主要在監測治療的效果及相關治療藥物的效果方麵,如ACEI、β受體阻滯劑等類型藥物的療效觀察等。在CHF預後方麵有關BNP的研究就更加廣泛。
另外,BNP與PAW的關聯、不同原因的呼吸困難病人的BNP表現、不同原因的下肢浮腫病人BNP的表現、BNP值與心電圖的相關性、BNP值與超聲心動圖的關聯、導管介入病人的BNP值、BNP值與二維超聲的互補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後判斷是廣大心血管醫生關注的問題。盡管醫療技術日臻先進,心髒超聲、ECT、MRI、SPECT等新的診療技術逐漸應用於心髒科患者的診斷中。但上述方法均存在著設備昂貴,技術要求高,檢查費用高等問題,不能在廣大的基層醫院普及。目前臨床上缺乏一個便捷而敏感的篩查指標。研究顯示血漿BNP是目前臨床上反映心血管疾病的最佳的血液生化指標。而且其檢測方便,樣本易得,易處理,血樣穩定性高。BNP在室溫可保持24小時穩定,在不加入抑肽酶且環境溫度升高至30℃時仍可保持12小時穩定,-20℃冰凍貯存可保存1個月之久。而且BNP相對於ANP更穩定且不易衰減。
可能出院後BNP升高是再入院治療風險的一個重要的標誌物。出院後早期BNP水平升高通常與容量超負荷相關聯,利尿劑可能需要調整。根據在很多機構的實踐,當一個心衰患者來到急診中心,症狀表現為失代償狀態,抽血測量BNP水平。如果基線值沒有改變,那就不像是失代償。BNP應該超過基線多少才能稱為失代償還是未知數。
治療期間BNP水平下降與患者症狀改善(和後來結果)的相關性提示BNP指導治療能使基層保健或心髒門診等門診患者的“度身定製的治療”更有效。使用BNP水平確定高猝死風險的患者群可幫助製定他們的治療方案和增加存活率。
雖然BNP已由FDA批準用於心衰診斷,但其用於監控療效的有效性仍在研究之中。無論如何,很多醫院和門診都已用BNP水平指導治療。通過應用BNP水平可以按高危種類將患者分層。
如果患者被確認BNP水平
其他可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文獻支持在MI後測定BNP。這不僅可識別有無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而且在識別進行性左室擴張、心衰和死亡方麵上可能優於心超聲診斷。
Glasgow的MONICA(monitorugtrendsanddeterminantsincardiovasculardisease)研究也提出BNP測定是一個有效方法,可在一般人群中查出無症狀的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