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看懂細節:帶著“心眼兒”去工作(3)(1 / 3)

細節八:不要太客氣

小時候,我和表哥表弟們一起回鄉下老家過暑假。

那時候,農村招待客人的最高的禮遇是煮荷包蛋。燒開水,敲兩個雞蛋,煮到外白裏黃,再放一勺白糖。農村的親戚多,看到我們這些半大的“城裏人”,家家都要給我們煮雞蛋。

可是,我有一位表哥特別懂事,也特別客氣,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堅決不吃,並且飛也似的逃跑,任憑嬸嬸、大姨們大呼小叫地喚他。

這個時候,我和另外一位表弟就很尷尬。說實話,我們都已經滿口生津了。但表哥跑了,我們又不好意思坐下來吃,那樣似乎顯得不夠意思,或者說不太懂事。

於是我們隻好也跟著跑,有時候跑得慢了,被嬸嬸大姨們抓住,就半推半就坐下來吃了。但是心裏總有一種犯罪感,好像自己成了立場不堅定的叛徒。

有時候跑了,躲在草垛後麵看嬸嬸大姨們端著碗找我們,嘴上喊著我們的名字,臉上滿是失落的神情。這個時候我的心裏變得更加難受,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們的一番心意。

這碗荷包蛋一直讓我們很糾結。表哥的堅決讓我們兩個感到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隻能私下裏抱怨他為什麼這麼客氣。

很多年後,我想表哥的確比我們更懂事,他更了解農村人的不易,幾個雞蛋可能就是他們好幾天的油鹽錢。

但他這種早熟的客套,如果放到職場中來評價,可能並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會讓同行的人很為難,也讓主人很失望。舉個例子,就像是一場飯局,東道主盛情備好了酒菜,客人卻死活不肯上桌,這就讓主人和其他的客人十分尷尬。

我工作過的地方,有一位姑娘,和我當年的表哥一樣客氣。

年終的時候工作單位發福利,一張大米白麵的兌換券對我這個不做飯的單身漢來說實在沒用,看到公司的前台姑娘每天早出晚歸很辛苦,就把券轉手送給她。

沒想到她不肯收,說不能收領導的東西。我說:“沒有什麼領導不領導,隻是一張兌換券,我也用不上,你就當是幫我代領吧。”

過了幾天,她在門口等著我,非要把三百塊錢塞給我,說那些米麵能值三百塊,她把東西領了,但是要把錢還給我。我的頭一下子大成兩個,說:“你這樣就太不給我麵子了,送點東西給你怎麼還要給我錢呢?”

這位姑娘無比執拗,拉著我不放手。說實話,我真的惱了,收了她一百塊錢轉身走了。從這以後,我都不敢和她多打招呼,她的客套,讓我覺得生分,甚至非常沒麵子。

我想這位姑娘是個厚道人,可能是覺得不好意思拿別人的東西,也可能是把這張券看得太重,應該不至於因為反感我而拒收吧?

人和人的交往需要自然一點、輕鬆一點,太客套的人會顯得生分、很難交心。

在一起工作的人,往往有兩種類型,有的人特別熱情,跟誰都自來熟,見一次麵就哥長姐短,第二天就敢翻你的抽屜,第三天就會向你借錢。這種人親熱得過了頭,讓人害怕。

還有一種人特別冷淡,在同一個辦公室呆上半年也沒和同事說過幾句話,總是彬彬有禮,客客氣氣,既不肯參加同事的宴請,也不會主動請客。這種人往往顯得孤單,假設沒有過人的工作能力,一般得不到同事的好感。

大多數人不會這樣極端,但新入職的年輕人,有時候會顯得拘謹,過於客套。

比如,一起坐電梯,樓層到了,他就站在轎廂門口,可是非要讓後麵的領導先出,以此顯示禮貌。如果電梯裏沒幾個人倒也罷了,可是如果人多還要這樣禮讓的話,反而會造成擁堵,他的客氣就會顯得多餘且不合時宜。

幾個同事一起小聚,人家已經說好了今天我請,可是他非要搶著買單。除非請客的人喜歡占小便宜,否則他一定會感到失了麵子。

同事們一起開會討論,他發言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自己“沒有經驗”、“隻是不成熟的想法”、“向大家多學習”、“不對之處請原諒”……,這種話說一句說行了,一段發言中反複重申,就會讓人反感。大家是來聽你的意見的,不是聽你客套的,如果真的很不成熟、很淺薄,你還說它幹什麼?

領導犒勞大家,請兄弟們到家小酌,他非要拎著大箱的水果煙酒上門,這不但會讓領導很難堪,也會讓人其他兄弟很難辦——“就你懂事,我們這些空著手的人怎麼辦?”

很多時候,大家一起相處要輕鬆一點,隨意一點,不要太懂事、太禮貌,否則,你會很累,別人也會很累。

很多年前有一篇小說描述了這麼一個情節。

紅燒肉

我是一位新兵,出門之前父親一再告訴我要和領導搞好關係,我記下了。

這天部隊改善夥食,每人領了一份紅燒肉。真香啊,尤其是那幾塊肥肉,我舍不得吃。

我把最好的肥肉留下,然後走到排長身邊。我的臉漲得發燒,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最後呼地把肥肉倒進他的碗裏,說:“排長你吃吧,我不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