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有四點訣竅可以讓你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1)語速放慢一點;
(2)聲音放大一點;
(3)廢話少一點;
(4)準備多一點。
語速慢一點。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父母和朋友會抱怨聽不清我說話,我自己也很困惑。後來有一個人讓我恍然大悟,誰呢?前任總理朱鎔基。1998年,朱鎔基當選總理後第一次出席記者招待會,他的答記者問讓我非常震撼。他說話時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個廢字,從容不迫而又擲地有聲。其中的學問與人生曆練當然非凡人可比,但至少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總理的語速不快。恰恰是這樣讓人感覺從容、清晰、有條不紊。
之後我再說話時,有意識控製語速,發現說得慢之後,不但可以吐字更清晰,而且會有時間整理思路,選擇更好的詞語。別人不但容易聽懂我說什麼,而且會覺得我挺穩重。在一次全省的幹部交流會上,我的發言被省領導評價為“從容不迫,有條有理”,從此我更加深信,說得慢一點非常有好處。
聲音大一點。很多人因為害羞或者緊張,喉嚨裏好像卡了東西,氣息弱得稍遠一點就聽不清。聽眾聽不清,就會難以集中注意力,會場就會顯得渙散,正在講話的你自然會有感覺,情緒就更加緊張,結果聲音變得更小,效果更加糟糕。
無論如何,你在正式場合一定要學會放開嗓子,就像麵對一個離你五米外的人說話。並不是要扯著嗓門喊,而是用所謂的丹田發聲。說簡單一點,就是你要能感覺自己的聲音是從胸腔裏發出去的,而不是靠喉嚨發出來的。
你會發現,當你的聲音放大之後,人們的注意力便會更集中,會場氣氛會更專注,你的自信心便會增強。真的就這麼簡單,聲音放大一點,效果完全不一樣。
廢話少一點。我們在平時說話時,容易帶上一些“呃”、“啊”、“這個”、“那個”的語氣助詞或者口頭語,這些就像是多餘的噪音,影響聽眾的情緒,破壞你的演講效果。另外一種廢話是指多餘的話、客套的話、人雲亦雲卻沒有實際意義的話。這種廢話就像八股文,語法正確卻毫無意義,聽眾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人們之所以反感官腔,就是因為它等同於廢話。
演講時,必要的禮儀到了即可,可有可無的空洞言辭盡量去掉。比如,在表述自己的營銷方案時,說一句“和各位相比,我隻是個新兵,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多批評”就行了,沒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說多了,不但顯得你沒有自信,也會讓人感到厭煩,覺得你太囉嗦。
準備多一點。這是提高演講質量的必由之路。每一次開會之前,要備課,準備好發言稿,至少要列個提綱。剛開始,必要的準備會讓你底氣更足。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知道該說什麼,便不至於張口結舌,草草收場。
有時候會議發言是即興的,事先並未通知。在這種場合,也要做有心人,在別人說的過程中自己邊想邊寫,快速列個發言稿。同時留心別人的話,哪些可以進一步發揮,哪些可以提出不同觀點,一一列出。如果給你機會,你便該當仁不讓,清清楚楚地把你準備好的幾點想法說出來。你會發現,這種場合隻需經曆一兩次,人們看你的眼神便會發生改變。
總之,要相信口才是可以練出來的。除了學會說慢點、大聲點、廢話少一點之外,逼著自己多聽、多看、多上台,有發言的機會不要退卻,大膽去嚐試,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你很快就會與眾不同。
最後還有一個練口才的秘密,那就是每次發言,用手機把自己的講話錄下來,回頭自己聽一聽,看看哪裏說得好,哪裏說得不好,為什麼這段人們會笑,那一段聽眾卻沒反應。
多琢磨一下,功夫總是不負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