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艾森豪威爾政府在最後十周中原地踏步,無所作為。因為艾森豪威爾的職責是維持現狀,所以他沒有提出任何新的倡議。相反,他努力為各種議題提供多種選擇方案,以便讓新任總統能夠在核試驗、收支平衡、印度支那、柏林和古巴等問題上作出自己的決定。但是,艾森豪威爾試圖在預算問題上束縛肯尼迪的手腳。從在奧古斯塔休假那時起,他就開始為預算而操勞。他告訴斯萊特:“你知道,不管肯尼迪說他想要什麼,我準備堅持要求預算的平衡。如果他有別的想法,就必須公開作出說明。現在資金不足,無法同時應付已經確定下來的工作和他的新想法。”
艾森豪威爾在製定最後一份預算時,有人告訴他某某計劃不可刪除。古德帕斯特寫道:“總統說,如果他是獨裁者,他覺得自己能把麵前的預算削減20%,而不會危害到國家。辦法就是取消許多神聖不可侵犯的項目和完全無用的傳統活動。”在另一次與蓋茨及國防部官員召開的預算會議上,艾森豪威爾對肯尼迪及其顧問強調馬克斯韋爾·泰勒“彈性反應”的思想表示不滿。
艾森豪威爾1961年關心的事,與1953年時一樣,是保持經濟的健全。古德帕斯特記載,艾森豪威爾曾說:“我們必須不斷地自問,我們是否能削減能夠削減的一切。例如,他很清楚,在當前的鬥爭中,我們能夠取勝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我們的威懾力量。擁有一些機動部隊可能有一些用,但他看不出有‘小規模戰爭’的可能。事情越來越多地涉及到大規模戰爭與威懾。”
但是艾森豪威爾知道,肯尼迪團隊早就研究並否定了他的想法。他們想實施透支減稅,在核武及其運載係統和常規武器方麵,大幅度提高國防投入,目的是建立起“靈活反應”能力。
【過渡與評估】
雖然艾森豪威爾對肯尼迪的政策感到不滿,但他與接替自己的肯尼迪並無私人恩怨,以前他對待杜魯門也是如此。原因之一,肯尼迪在競選期間謹慎、明智地避免直接攻擊艾森豪威爾。原因之二,肯尼迪接受艾森豪威爾的邀請,在12月6日前往白宮聽取總統的情況介紹時,坐在轎車後排的隻有他一個人。艾森豪威爾和他的工作人員原本擔心肯尼迪會帶一幫助理人員前來,準備慶祝他們的勝利。在橢圓形辦公室內開會時,肯尼迪全神貫注地聽艾森豪威爾解釋白宮的運作方式。
艾森豪威爾向肯尼迪強調了平衡開支的重要性。接著,肯尼迪問艾森豪威爾對麥克米倫、戴高樂和阿登納的個人看法。艾森豪威爾答道,肯尼迪應該親自與這些人見一下,進行單獨交流與集體會談。如果他進行接觸,“肯定會被這些人的能力與真誠打動。”
在會議即將結束時,肯尼迪問艾森豪威爾,他是否準備“在適當的領域以適當的方式”服務國家。艾森豪威爾當然點頭稱是,“答案不言而喻”。但他又說,他希望自己能從事原本有所了解的正式會議及谘詢方麵的工作,“而不用經常長時間出差。”肯尼迪表示理解。
肯尼迪最後問,他能否把古德帕斯特留在新政府中工作兩個來月。艾森豪威爾不同意。他說,古德帕斯特想重返軍隊任職,而且已經為他留了一個職位。他希望肯尼迪能夠立即任命一個人,在最後一個月中與古德帕斯特一起工作。但肯尼迪說,沒有古德帕斯特的話,“他會感到不便。”艾森豪威爾提醒肯尼迪,他很快就是三軍統帥,到時盡可以任意命令古德帕斯特做事。會見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與1952年艾森豪威爾在就職前與杜魯門的那次會見相比,這一次活動要順利得多。
肯尼迪想要討論的包括古巴問題。為此,艾森豪威爾簡單介紹了一周前他主持的一次會議。在那次會議中,政府考慮了中情局針對古巴的計劃。格雷負責記錄。他寫道:“總統說,他想問兩個問題:一,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想像力與能力來確保不會暴露自己;二,我們當前進行的工作是否有效。”未等別人作答,艾森豪威爾“談到了當前政府職責的移交,並說我們不想在一場危機中交接政權”。
杜勒斯報告,古巴難民大約有184個團體,每個團體都要求美國政府承認它才是古巴流亡政府。“總統問,我們怎樣才能把它們團結在一起。杜勒斯先生回答,這是不可能的。”艾森豪威爾指示,中情局不應“資助那些我們無法管束的組織”。
副國務卿道格拉斯·狄龍代表國務院發言。他說:“令人擔心的是,這次行動不再是秘密,而是整個拉丁美洲人盡皆知的事。聯合國也在討論此事。”艾森豪威爾回答,“即使這次行動已經被人知曉,但重點在於不能抓住美國的把柄。隻要我們繼續照此行事,他就不是太擔心。”他還說,他與國務院不同,並不擔心“冒險行事,因為他覺得我們應該準備多冒些險,更加勇於主動出擊”。
12月下旬,杜勒斯和比斯爾向艾森豪威爾報告了工作進展。突擊隊的兵力接近600人,已經超過危地馬拉訓練的容納能力。難民們受過全麵訓練與動員。艾森豪威爾問到了政治方麵的進展。古巴人是否有了一位公認的群眾領袖?比斯爾回答,還沒有。艾森豪威爾說,除非成立真正的流亡政府,否則他不會批準使用準軍事部隊的任何軍事計劃。他希望,他能夠在離任之前承認一個流亡政府。
但是卡斯特羅在艾森豪威爾之前采取了行動。1961年1月2日,卡斯特羅指責美駐哈瓦使館的大部分國務院官員是一幫間諜,勒令他們在24小時內離開古巴。第二天,艾森豪威爾會見了手下的高級顧問。他宣布,“美國不應容忍被他人羞辱的行為。”並表示,他要把全部使館人員召回國內,撤回對古巴政府的外交承認。赫脫指出,這樣的行動會引發各種問題。財政部長安德森說,與其斷絕關係,不如現在就采取堅決行動,“除掉卡斯特羅”。他希望中情局立即動手。杜勒斯說,比斯爾的準軍事部隊到3月初才能做好準備。與此同時,成立合法流亡政府仍然是迫切任務;另一個困難就是為美國對古巴實施的幹預尋找借口。
赫脫建議,“我們應該對關塔那摩發動‘攻擊’”,學習希特勒1939年入侵波蘭前在德波邊境使用的手法。比斯爾警告說,不管作出何種決定,盡快動手最重要,因為他認為,過了3月1日,自己將無法控製危地馬拉的準軍事部隊。他解釋說,監督訓練的中情局特工“認為,如果3月初不采取行動,士氣就會一落千丈。”
艾森豪威爾說,他的意見是“我們僅有兩個合理的行動方案:一,支持古巴人在3月采取行動;二,放棄行動。”他非常讚成第一個方案。他宣稱:“當我們在20日移交工作時,接替我們的人就能繼續改善和加強訓練,製定相應計劃,同時古巴人也能實施必要的整頓。”與此同時,他希望比斯爾擴大難民部隊的規模。“我們應當允許古巴人擴大計劃好的部隊規模,然後設法給更多的團體提供武器。”
雖然古巴流亡政府還未成立,但他已決定於當天撤回對古巴政府的承認。艾森豪威爾說,“一旦我們找到一位(譯注:流亡政府)領導人,我就準備立即承認他。”古德帕斯特警告道,中情局正在建立起一支相當龐大的軍隊,它既不對任何政府負責,也與它們毫無關係;此次行動一旦實施,很難停止下來。艾森豪威爾回答,中情局隻是在創建一支有用的力量而已,並沒有讓美國實施入侵古巴等這一類行動。是否利用這些難民,完全取決於政治形勢的發展。他們不必為此擔心。
可能沒有哪一個家庭是高高興興搬出白宮的,但是變成普通公民也有它的好處。1960年聖誕節後的那天,艾森豪威爾給小幫派成員和其他幾個好友寫了一封內容相同的信。他在信的開頭寫道:“在我的一生中,直到我從二戰中作為‘重要人物’回國為止,我的同代人都叫我‘艾克’。”他繼續寫道:“現在我正式要求,你們從1961年1月21日起叫我必須用昵稱。我要繼續享受其他朋友擁有的權利。”
但是,沒有哪位前任總統隻會是個普通的公民。艾克已經收到許多邀請,希望他前往某個俱樂部、慈善機構、團體或大學發表演講。提出的酬金是一千美元或更高。遠在塔科馬市的埃德加也發來這樣一個邀請,很高興地提出願意支付一千美元,請弟弟在普吉特灣大學發表一個二十分鍾的演講。艾克回信說,埃德加的信“表明你非常不了解弟弟。多年來,我的規矩是發表任何談話都不收取酬金。二戰一結束,我就開始執行這一原則”。
他在金錢方麵並無擔憂之事。皮特·瓊斯和其他朋友將他《遠征歐洲》一書的稿酬做了極好的投資;葛底斯堡的房款已經付清;他還可以領取全額退休金。除此之外,即使沒有演講費,他仍然有很高的收入潛力。由於艾克仍然深孚眾望,又剛剛領導美國度過那些動蕩的歲月,再加上他的《遠征歐洲》一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國內每家出版社都想出版他的白宮回憶錄。艾克決定繼續由道布爾迪出版社來操作此事,主要原因是他和出版社社長道格·布萊克交情不錯。
艾克與布萊克有此協定的另一個原因,是布萊克說過他能安排《星期六晚間郵報》首家連載他的書。艾克年輕時就很喜歡這家雜誌——他自稱每期必讀。一想到自己能在這家報紙上發表文章,他就覺得非常開心。
1月份,根據國會的特別法案,艾森豪威爾重新獲得了他在1952年辭去的五星上將軍銜。薩姆·雷伯恩和林登·約翰遜帶頭通過了這項法案。身為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每年能領取2.5萬美元的退休金,另外還有5萬美元的辦公費。這比他作為五星上將的收入還要高。這項特別法案使他得到了兩大好處——他重新擁有了軍銜;國會還規定他能夠得到總統的全額退休金與補貼。此外,他還能繼續得到德雷和莫內中士的服務,舒爾茨上校繼續擔任他的助手。他們的費用將從5萬美元的辦公費中扣除。
12月14日,懷特曼打了一張便條送到橢圓形辦公室。她告訴總統:“諾曼·卡曾斯來過電話。他建議您向全國發表一篇‘告別’演說……評論一下您的政府,談談您對未來的希望。這將是一次偉大的全麵總結。”艾森豪威爾很喜歡這個主意。他也很欣賞霍普金斯大學畢業的年輕政治科學家馬爾科姆·穆斯的工作。穆斯在1958年底成為他的部下,負責起草演說稿。艾森豪威爾和穆斯談了一下,讓他起草演講稿,而且在隨後幾周內與他認真推敲,確保講稿準確無誤。
1961年1月17日,晚上8時30分,艾森豪威爾在國家電台及電視台上發表了他的告別演說。演說的主題是冷戰。他講到了戰爭與和平、警察國家和自由。他宣稱:“我們麵臨著一個懷有敵意的意識形態。它具有世界性規模和無神論性質,目的堅決,手段冷酷。”它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危險。世界將麵臨許多危機。由此,許多人會發出呼籲,增加對新式武器的研發投入,來尋求一個“奇跡般的解決方案”。艾森豪威爾警告道,所有這類建議都“必須接受評估……力求在其代價與期望實現的優勢之間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