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他重點關注的問題。這些商談並沒有產生什麼結果,但這次旅行極大地激勵了艾森豪威爾,因為它使艾克想起許多美好的回憶,並且證明他在西歐非常受歡迎。他從機場乘車前往美駐波恩大使館的二十英裏路上,道路兩邊擠滿了歡呼的人群。對艾森豪威爾來說,接受不久前被他征服的民眾的歡呼,是一次感人的經曆。艾森豪威爾告訴阿登納,這“令人吃驚”;總理表示同意。
在巴黎,民眾們顯得有些過於熱情。從機場到市裏,一路上人潮湧動。戴高樂和艾森豪威爾坐在敞篷汽車裏,對著狂熱的人群揮手。艾森豪威爾問戴高樂:“有多少人?”戴高樂告訴他:“至少有一百萬。”深受感動的艾森豪威爾說道:“我原本以為有五十萬就不錯了。”
雖然艾森豪威爾擔心在倫敦會出現最差的情況,但事實上那裏的情況最好。有人提醒他可能會受到冷遇,因為英國人絕不會在蘇伊士運河事件上寬恕他。此外,麥克米倫並非大肆宣傳艾克這次來訪,因為雙方的會談是非正式的,而且艾森豪威爾還暫定在聖誕節期間對英國再做一次正式訪問。
但是,當車隊迎著降臨的夜色從機場駛向市內時,英國民眾開始上街歡迎在他們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的人。數萬、數十萬的人走上了街頭。人群越來越稠密,麥克米倫不斷說:“真的想不到,我真的想不到會這樣。”當他們來到艾森豪威爾戰時的司令部格羅夫納廣場時,麥克米倫告訴他:“12月份的國事訪問不用再進行了。此後,任何活動都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熱烈場麵。”
艾森豪威爾主持了一場晚宴,招待他二次大戰中的戰友。他拜訪了王室,在契克斯莊園過了個周末(啊,那些美好的回憶)。他在卡爾齊恩城堡逗留了數天,這是蘇格蘭人民贈予他終生享用的禮物。他的那幫朋友乘飛機來打橋牌。
倫敦為艾森豪威爾此行的高潮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安排。艾森豪威爾與麥克米倫一起在電視上發表了即興談話。艾森豪威爾談到,英美需要更多的文化交流,並再次表示英國人民總是能讓他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麵。他轉身對著麥克米倫,極其誠懇地說道:“我相信,從長遠來說,在促進和平方麵,人民會比我們的政府做得更多。實際上人民對於和平是如此地渴望,因此我覺得某一天政府最好能夠主動讓賢,讓人民來主導這一切。”
這就是他此次出訪的精神。本著這種精神,他雖然頗有怨言,但仍同意赫魯曉夫來訪;本著這種精神,他將在剩下的時間中繼續工作。
9月7日,艾森豪威爾返回美國。一周之後,赫魯曉夫抵美,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他參加了一係列會談與宴會,並乘坐直升機俯瞰了華盛頓。赫魯曉夫送給艾森豪威爾一個“月球衛星2號”的模型作為禮物。艾森豪威爾一開始覺得這件禮物帶點炫耀的成分,但後來又認為“很可能那個人(赫魯曉夫)是完全真誠的。”在會談的開幕詞中,赫魯曉夫提出了最基本的觀點,一個每個人都承認,但又不願意將其作為政策基礎去執行的觀點。赫魯曉夫說,我們不要戰爭;我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艾森豪威爾說,的確如此,同歸於盡絕對不是出路。說完這些話後,他們真的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話題了,因為在所有重大問題上——柏林與台灣的地位、蘇聯(和美國)對中東事務的幹預、裁軍問題——雙方都采取了絕不退讓的立場。
艾森豪威爾主要想喚起赫魯曉夫的曆史責任感,以便在核禁試等方麵取得一些進展。他對共和黨領袖們說,他想在“離任前盡個人最大努力來勸說蘇聯領導人。過去七年中,除了《奧地利和約》之外,我們毫無成就。”他設法私下向赫魯曉夫說明了這一想法;赫魯曉夫彬彬有禮地接受了這一建議,但又說,這需要雙方一起行動以實現妥協。第二天上午,赫魯曉夫坐飛機周遊美國。艾森豪威爾指定卡伯特·洛奇陪同。赫魯曉夫的行程是最轟動的新聞事件,因此受到廣泛報道。全世界的記者都追隨在他身邊,記下他的喜悅與憤怒,他的即興發言,他的威脅與恭維,滿足他成為頭版新聞的願望。
9月18日是個亮點。那一天,赫魯曉夫在聯大發展演說。他對自己的演說引以為豪。在華盛頓時,他拍著自己的口袋對艾森豪威爾說:“這裏裝著我的講稿,你們現在看不到它。”因此,艾森豪威爾對赫魯曉夫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他呼籲各國在接下來四年中銷毀一切武器,不管是核武器還是常規武器,而不附帶任何核查或監督條款。如果西方對這樣激進的解決辦法表示同意,他願意繼續研究陷入僵局之中的核禁試問題。他說,這個問題“很嚴重,亟需得到解決”。
9月25日,赫魯曉夫返回華盛頓。他和艾森豪威爾乘坐直升機前往戴維營,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談。
他們就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一次長談。赫魯曉夫向艾森豪威爾保證:“你的老朋友朱可夫一切安好。不要為他擔心。他正在烏克蘭釣魚。像其他所有將軍一樣,他可能正在寫回憶錄。”然後赫魯曉夫開始談到艾森豪威爾希望他談的美國住宅和汽車。但令艾森豪威爾倍感失望的是,赫魯曉夫說他對此印象不深。實際上,他對所有的浪費感到吃驚。他說,大量的汽車隻代替時間、金錢和精力上的浪費。艾森豪威爾說,那他肯定對美國的公路係統有深刻印象。赫魯曉夫說,不,自己的國家基本用不著這樣的公路,因為蘇聯人民都住得很近,不需要汽車,也很少搬家。他說,美國人民“似乎不喜歡他們居住的地方,總是想搬往別的地方”。赫魯曉夫還說,與蘇聯的公寓樓相比,所有這些房子在建造、供熱、維護和周邊環境方麵的費用更高。
唯一一個積極跡象,就是赫魯曉夫願意撤銷在柏林問題上的最後期限或最後通牒。在此基礎上,兩國領導人暫時同意當年5月在巴黎舉行首腦會談。會談結束後,艾森豪威爾將攜妻兒、兒媳和孫兒女們訪問蘇聯。
1960年這一年,艾森豪威爾一如既往,花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利用自己的威望來減少開支。他取得的成功超過了前任總統。1958年經濟出現衰退,政府出現了120億美元的赤字,但在1959年,財政收入增加近100億美元。隨著經濟的複蘇,政府投入資金,實施了反衰退措施。在1959財年中,艾森豪威爾削減了近40億美元的聯邦政府開支。結果政府盈餘10億美元,1960年的盈餘可望達到40億美元。
像往常一樣,最難削減的就是國防開支。三軍將領一心要走在科技革命的前沿,同時還想擁有最大的核武庫、最好的運載係統、全世界最強的海軍和常規空軍,以及一支龐大的、具有機動能力的常備陸軍。軍方及其眾多的支持者在表明自己的立場時非常雄辯。
總統並不反對新思想。兩年前,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時,他曾堅持轟炸機仍然是最好的運載係統。但從那時起,火箭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使他改變了原有看法。但是,他最感苦惱的,是空軍想兩者兼得,既想撥款研製B-70新型轟炸機,又想繼續製造洲際彈道導彈。艾森豪威爾說,他“非常懷疑”研製任何新型轟炸機的必要性。“如果導彈能夠發揮作用,就不需要用到這類飛機。”他說,自己希望空軍將領能夠下定決心,並說(當時他想必是滿臉笑容):“我開始覺得空軍並不關心節約國防開支的問題。”
麥克爾羅伊說,國防部想出錢研製B-70,因為它代表了最新的工藝水平,對民用航空有好處。艾森豪威爾尖銳地指出,他不想看到我們把軍隊的錢投入到發展民用航空的計劃中去。他“反感”這樣的想法。但是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全體成員跳出來,要求他給B-70撥款。特文寧說,空軍計劃派B-70飛往蘇聯,“去尋找並擊毀鐵路上的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艾森豪威爾嗤之以鼻。“如果他們這樣想,那肯定是瘋了。”他解釋道:“我們不想搜索洲際彈道導彈的流動基地,隻想襲擊大型工業和控製綜合企業。”
當艾森豪威爾與參聯會舉行會議時,參謀長們也要求總統給B-70撥款。空軍參謀長托馬斯·懷特將軍說,空軍要的無非是研發資金。他提醒艾森豪威爾,“我們將從擁有不同攻擊係統中得到好處。”艾森豪威爾答道,“十年內,兩國的導彈能力將足以相互摧毀許多次。”他認為,“我們正以不同的方式全力做同一件事件。”懷特答道:“這是世界上正在研製中的最後一種飛機。”他幾乎是在懇求艾森豪威爾,希望計劃中能夠保留這一項目。但艾森豪威爾“回顧了那些超越時代的武器,認為我們在導彈時代談論轟炸機無異於在火藥時代談論弓箭”。他拒絕支持B-70轟炸機。
艾森豪威爾想削減的另一項開支是美國對北約的援助。11月中旬,他告訴國防部,自己想從歐洲撤回部分空軍和地麵部隊。艾森豪威爾說,美國在歐洲有6個師,“我們決不會永久地讓它們駐守在那裏。”讓部隊守在歐洲的唯一理由,就是“隻要有人建議撤走這些部隊,北約盟國就會激動不已”。他還質疑美國為什麼要讓第六艦隊留在地中海。那個地區是英法的職責範圍。一旦爆發戰爭,美國海軍將四麵受敵。艾森豪威爾說,對於這一地區,自己與杜勒斯一直存在嚴重分歧。杜勒斯“對於縮減這些部隊的問題非常在意”。艾森豪威爾的反應是,撤出美軍,美國就能迫使歐洲人在防務上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