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一九五六年大選(2 / 3)

如果說有什麼讓他出馬的問題,那就是史蒂文森要求禁止核試驗的呼籲。如果說有什麼理由使他越來越看不起史蒂文森,那就是後者提出與利用這一問題的笨拙手法。史蒂文森的競選綱領其實是一個大雜燴:他想停止征兵,終止核試驗,卻又想增加對導彈的投入。艾森豪威爾覺得,核試驗這個問題過於危險、複雜,不宜在政治運動中加以討論,所以他寧願不去談它。史蒂文森的顧問們也告訴他,企圖在有關國防的問題上攻擊艾森豪威爾是愚蠢的行為。但史蒂文森堅持要把結束核試驗作為競選活動的主題,卻又沒有什麼收獲。

整個9月份,英法繼續對納賽爾施加壓力,而艾森豪威爾繼續要求他們放慢腳步。與此同時,U2偵察機開始投入使用。中東地區的偵察飛行顯示以色列正在動員,而且有約60架法國“神秘”式戰機出現在以色列。艾森豪威爾大感惱怒,因為根據1950年的《三方聲明》,美英法三國對中東地區武器及邊界維持現狀負有責任。法國先前曾得到美國的允許,向以色列出售“神秘”式戰機,但應該隻有24架,而不是60架。如此一來,艾森豪威爾現在知道法國違反了1950年的協定,正在武裝以色列和欺騙美國。

艾森豪威爾沒有料到以色列會攻擊埃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約旦之上。他請杜勒斯“明確告訴以色列人,他們必須停止攻擊約旦邊境”。如果他們繼續進攻,阿拉伯人將向蘇聯人購買武器,“最後的結局就將使整個地區蘇維埃化,包括以色列在內。”

艾森豪威爾對杜勒斯說,他認為“本·古裏安之所以態度咄咄逼人”,是因為他相信美國大選拖住了艾森豪威爾政府。艾森豪威爾請杜勒斯明白無誤地告訴以色列:“本·古裏安不要隻憑一己之念犯下嚴重錯誤。他不要以為,我們會把贏得國內選舉與維護和平看得一樣重要。”杜勒斯應該告訴本·古裏安,從長遠來看,以色列的侵略“必將帶來災難。而它在世界上剩下的朋友,不管他們有多強大,都會無能為力”。

在接下來兩個星期時間中,美與英法的通訊基本上中斷。與此同時,美國的偵聽人員截獲英法之間頻繁的無線電通訊。美國破譯人員未能破譯這些電報的內容。他們隻能報告說,大量通訊是不好的預兆。艾森豪威爾判斷以色列在法國的保障和英國的暗中支持下,將進攻約旦,然後英法將趁亂占領運河。換而言之,他得到了錯誤情報,因此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美國有一個龐雜但效率不錯的情報係統。中情局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倫敦、巴黎和特拉維夫,都有美國記者。他們每天發送這三個首都的活動情況。國務院在這三地都有規模日益擴大的使館,再加上還有一條秘密通訊線路來傳遞最新情況報告。U2飛機正在地中海東部地區飛行,發回能夠顯示重大軍事行動的照片。中情局的各級間諜遍及整個地區,尤其是艾森豪威爾在英法政府及軍隊中都有親密好友。但沒有證據顯示他企圖秘密與自己的朋友(例如麥克米倫或蒙巴頓,他們都反對艾登的冒險行為)取得聯係,以便查明當時正在發生的事。結果,他落了個措手不及。

顯然,部分原因是美國正在忙於競選,這也正是英法及以色列一起策劃行動時所利用的一點。美國情報失靈的更重要的原因,源於這次行動本身的性質。從1956年的艾森豪威爾看來,英法企圖奪取並控製蘇伊士運河,或是讓深受阿拉伯人包圍的以色列實施侵略行動,這毫無意義,簡直就是自取滅亡。更令他不解的是,英法居然企圖擺脫美國獨自采取行動,而且對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明確政策也沒有多加理會。

因此,艾森豪威爾大吃一驚。他痛恨有人將他蒙在鼓裏,但經驗告訴他——正如他多次說過的那樣——他必須隨機應變。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冷靜,盡可能收集所有情報,考慮可行方案,利用它們來控製事態。1944年12月,他在擔任最高統帥的最重要時刻中,就是這樣做的。而在1956年10月11月,他在擔任總統的最重要時刻中,也想這麼做。

英法以三國正在準備實施其,東歐發生了重大事件。赫魯曉夫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發表的秘密報告在波蘭引發了騷亂和暴動,蘇聯控製的政府被趕下台,早些時候被蘇聯視為鐵托分子而撤職的哥穆爾卡上台,向蘇聯發出挑戰,而匈牙利各地在10月22日爆發了示威遊行。人們要求1955年被蘇聯廢黜的伊姆雷·納吉重新執政。

雖然這些都是自發的、無法預測的事件,但這正是艾森豪威爾政府長期以來所期盼的事。美國政府相信,附庸國早晚會起來反對蘇聯。但是雖然美國預料會發生暴亂,而且也確實通過“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通過中情局在東歐創建的地下抵抗組織來煽動暴動的發生,但當事情真的發生時,政府卻沒有準備好的計劃。出現這個缺陷是有充分理由的——美國對東歐也是無能為力。從大戰略上來說,地理決定了可行選擇。匈牙利被共產黨國家和中立的奧地利所包圍,與蘇聯相鄰。它沒有港口,匈蘇之間幾乎沒有貿易往來。總而言之,除了各執一詞的世界輿論,艾森豪威爾沒有什麼辦法在匈牙利問題上對蘇施加壓力。他不僅現在知道這一點,以前也是心知肚明,這使得共和黨談了整整四年的“解放”顯得非常虛偽。

10月23日,匈牙利政府任命納吉為總理。他承諾:“實行民主化,提高生活水平。”但騷亂繼續進行,蘇聯派兵進入布達佩斯恢複秩序。第二天,匈牙利自由鬥士開始向蘇聯坦克投擲自製的燃燒瓶。艾森豪威爾發表了一項譴責幹預的聲明,但他拒絕了中情局向布達佩斯發放武裝和裝備的瘋狂請求。解放隻是句騙人的空話,對此艾森豪威爾心知肚明,而匈牙利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10月26日,艾森豪威爾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個會議。艾倫·杜勒斯報告,蘇軍已進入匈牙利,大批匈牙利部隊一哄而散,布達佩斯發生戰鬥。艾森豪威爾說,他要謹慎從事。他不想使蘇聯有任何理由認為,美國可能支持匈牙利的自由鬥士。他指出了有關危險,很想了解“蘇聯是否會采用極端手段”來維持他們對附庸國的控製,“甚至不惜發動一場世界大戰。”

隨後,福斯特·杜勒斯彙報了中東的最新情況。埃及與約旦和敘利亞根據《安曼條約》結盟。條約規定,這三個國家在軍事上進行合作。一旦與以色列開戰,相關軍隊將由一位埃及指揮官負責。本·古裏安說,條約使以色列“處於直接和緊迫的危險之中”。杜勒斯說,他估計以色列即將攻擊約旦。

10月28日,艾森豪威爾得知以色列已經下令對預備役部隊進行總動員。此外,以色列與法國無線電通訊頻繁。艾森豪威爾決定從中東撤離美國工作人員的家屬。他還向本·古裏安發出嚴厲警告:“不得做任何危害和平的事。”U2飛機的偵察顯示,英法在塞浦路斯集結了重兵。最令人不安的是,部隊運輸的次數和空軍人員的人數越來越多。英法兩國似乎製定了一個計劃,準備利用以色列攻擊約旦的時候來奪取運河。

艾森豪威爾和瑪米離開白宮,前往邁阿密、傑克遜維爾和裏士滿作一次政治性旅行。大約中午的時候,他的座機“科倫拜因”號正在佛羅裏達和弗吉尼亞之間飛行,以色列使用全部兵力在寬大正麵上發動了進攻。但是他們的目標不是約旦,而是埃及。以軍將正麵的埃軍打得落花流水。艾森豪威爾在裏士滿得到了一些消息,但他照舊發表了演講,然後飛回華盛頓,在晚上七時抵達。他會見了杜勒斯兄弟、胡佛、威爾遜、雷德福和古德帕斯特。雷德福判斷伊軍要花三天時間攻占西奈半島並推進至蘇伊士運河。到時,一切就此告終。福斯特·杜勒斯不同意這一看法。他說:“情況比這要嚴重得多。”運河很可能關閉,通過中東的輸油管道可能被切斷。然後英法就會實施幹預。杜勒斯說道:“他們似乎做好了準備,甚至可能已經與以色列人協調了彼此的行動。”

最後,美國人猛然醒悟。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結成了一個針對埃及而不是約旦的陰謀集團。隻是陰謀的細節還有待揭露。杜勒斯猜想,他們一定認為,美國最終將不得不勉強表示同意和支持。

作出決定的時刻已經到來。艾森豪威爾的拖延戰略不得不轉變為行動。他的英國朋友們,那些曾經在戰爭中與他並肩戰鬥的人,他無限敬佩和熱愛的人,認為自己麵臨著曆史的重要時刻。在此刻,他們期盼美國能站在他們一邊。他們相信,老朋友艾克不會背棄自己。法國指望,艾森豪威爾對北約所承擔的不可動搖的責任能夠迫使他偏向他們。而以色列人認為,總統選舉以及至關重要的猶太人選票,能夠改變艾森豪威爾的立場,即使不支持他們,也至少能保持中立。雖然他們大打如意算盤,但這些陰謀對艾森豪威爾的判斷可謂大錯特錯。

艾森豪威爾立即決定,決不允許陰謀集團得逞。這個陰謀有最惡劣的19世紀殖民主義的特征。它是徹底的計劃不周,充滿了欺詐與背信棄義。它也違反了1950年的《三方聲明》。在這種情況下,艾森豪威爾說道(由古德帕斯特所歸納):“我們不能受傳統結盟的約束,而必須麵對如何履行我們(在《三方聲明》中)的承諾。”第一步,他準備在當天上午向聯合國遞交停火決議。“總統說,在這個問題上,他根本不關心自己能否再次當選……他還說,他認為美國人民不會在這樣的形勢下拋棄他,但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也隻能聽之任之。”他想立即告訴英國,即使“我們承認,在衝突中他們有一定的道理”,但美國將站在埃及的一邊,因為“欺騙我們實在毫無理由”。

艾森豪威爾宣布,他打算支持《三方聲明》,而聲明要求美國在中東支持被入侵的國家。他說,唯一值得尊敬的做法,就是履行這個保證。他發表了一份表達上述意思的總統聲明。

第二天(10月30日),艾森豪威爾讀了古德帕斯特遞交的本·古裏安的電報。電報稱,以色列為了自救而不得不發動攻擊,並拒絕在西奈半島停火,更不願撤兵。阿瑟·弗萊明前來提醒道,西歐迫切需要更多的石油。“總統說,他認為實施這次行動的那些人應該自己去解決石油問題,換而言之,就是讓他們吃吃苦頭。”

上午10時,艾森豪威爾與杜勒斯、胡佛、舍曼·亞當斯和古德帕斯特開會。有一份電訊稿稱,英法軍隊在蘇伊士運河登陸“迫在眉睫”。艾森豪威爾說,“根據他的判斷,英法沒有發動戰爭的充足理由……他不知道丘吉爾是否在背後插手,因為這次行動充滿了維多利亞中期的風格。”他還想知道,英法準備怎樣滿足自己的石油需求。杜勒斯說,他們也許覺得“我們除了采取特別手段來為他們提供石油之外,別無選擇”。艾森豪威爾說:“他看不出一個不誠實、不可靠的盟友有什麼價值。必須支持他們的必要性可能不像他們想的那麼大。”但這些都是一時的氣話。杜勒斯曾說,“美國不能袖手旁觀,任由他們在經濟上破產。”

中午,艾森豪威爾和艾登交換了一係列的電報,討論《三方宣言》是否依然有效。在紐約,安理會在討論美國要求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在中東避免使用武力的決議草案。當天下午表決時,英法兩國否決了這個決議案。他們還利用否決權,否決了蘇聯要求以色列退回到原有防線的決議草案。

當天下午2時17分,杜勒斯打電話告訴總統,英法兩國“向埃及發出限時12小時答複的最後通牒。這是他見過的最粗暴、野蠻的事情”。

英法兩國告訴埃及和以色列,除非雙方從運河地區各自後撤十英裏,並讓英法占領沿河地區的關鍵點,否則英法將使用武力占領運河,將他們雙方隔開。當然,以色列表示同意。如果這個陰謀得逞,以色列就能得到西奈半島,英法兩國得到了運河,納賽爾就會下台。在艾森豪威爾看來,這樣的白日夢幾近瘋狂。他在下午3時30分發急電給艾登和摩勒,請求他們取消最後通牒。

10月31日,有消息稱,英國下議院對艾登了進行信任投票。艾登以270對218票僥幸過關。以軍繼續越過西奈半島,向西推進。但早上作情況簡報的艾倫·杜勒斯帶來了一些好消息。蘇聯宣布他們將從匈牙利撤軍,為過去自己對附庸國的行為表示道歉,並保證:“相互間不幹涉內政。”艾森豪威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艾倫·杜勒斯說道:“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出自蘇聯之口的最重要的聲明之一。”艾森豪威爾答道:“的確如此,如果它們是真話的話。”

9時47分,諾蘭參議員從加利福尼亞州來電話,問艾森豪威爾是否有意請國會召開一個特別會議。艾森豪威爾說自己沒有這一打算。諾蘭對英方的舉動表示震驚。艾森豪威爾說,自己驚訝的是,艾登居然敢在270對218票的基礎上實施這些計劃。艾森豪威爾繼續說道:“我不能想象自己能夠憑借這樣的選票結果來指揮國家。我的英國國籍肯定保不住了。我已經盡了力。我認為,除了丟掉中國以外,這是我們這一時代最大的錯誤。”

與此同時,洛奇在紐約對聯合國大會說,美國想提出一項決議草案,呼籲埃以雙方停火,以色列撤回至原有邊界;要求所有聯合國成員國不可使用武力;在以軍撤退前,對以實施禁運。

美國向聯合國提交決議草案,確實是聯合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時刻之一。艾森豪威爾堅持聯合國第一,條約義務第一,各國權利第一,這使美國在世界輿論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

不管世界輿論表達了壓倒性的意見(甚至歐洲小國也私下對洛奇說這份草案非常了不起),不管英國眾院的微弱多數,不管艾森豪威爾的警告,不管草率的入侵準備工作(英法軍隊甚至在采取行動前還是一片混亂),艾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10月31日中午,艾森豪威爾獲悉英軍飛機在轟炸開羅、塞得港及其他目標。納賽爾進行了抵抗,但未能奏效,但是他把一艘長320英尺、預先裝有水泥和石頭的船沉入了運河。在接下來數天之內,它把32艘船沉到了運河的河底,並把這一切都歸咎於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