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台海危機(1 / 3)

【引子】

1954年8月下旬,艾森豪威爾前往丹佛開始休假。9月3日,他從華盛頓獲悉,遠東再次出現危機。此次危機位於朝鮮和越南之間。中國人開始炮擊金門和馬祖兩島。

這兩座島嶼距大陸海岸不到兩英裏,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1949年,蔣介石逃往台灣,控製了這些島嶼,並派重兵駐守,通過它們來觀察和騷擾大陸,並破壞中國沿海的航行。最後,蔣介石還希望把它們作為進攻大陸的跳板。

美國第七艦隊曾先後奉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之命,阻止中國收複台灣。金門和馬祖是否包括在美軍防區之內,這並不明確。這裏有技術和政治兩方麵原因。由於水深不夠,美國海軍無法進入這些島嶼和大陸之間的水域。除了蔣介石之外,美國的盟友都不願意為了這些小島冒著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直接幹預中國事務。但是,蔣堅持認為,金馬失守隻是大陸進攻台灣的開始。艾森豪威爾得知,如果不設法保護這些島嶼,中國國民黨的士氣便會一落千丈。參聯會通知艾森豪威爾,雖然這些島嶼並非守衛台灣的要地,但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蔣就會守不住。

9月12日,杜勒斯和參謀長們飛往丹佛開會,商討杜勒斯所說的“討厭事”。中國人正在定期炮擊這些島嶼,但沒有發動進攻。雷德福在空軍和海軍參謀長的支持下,建議派美軍上島,與蔣聯手對中國大陸實施突襲。這是雷德福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第三次建議美軍對華采取侵略性行動,包括動用原子彈。艾森豪威爾再次拒絕這一建議。像以前那樣,總統說:“如果我們攻擊中國,就會重蹈朝鮮戰爭的覆轍,我們將無法控製自己的軍事行動。”艾克還說,“如果我們全麵開戰,合乎邏輯的敵人將是蘇聯,而不是中國。我們不得不打擊那裏。”

【台海危機】

到了10月下旬,中國人似乎準備發動進攻。雖然雷德福和參聯會在9月份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訓斥,但他們仍然認為如果中國攻台,美國將對中國大陸發動猛攻。艾森豪威爾告訴他們不要有這種假設。他說,他們對總統肩負的憲法責任缺乏了解,這使他感到沮喪。美國並沒有與蔣介石簽訂過條約;未經國會批準,總統不能讓美國對華(或蘇聯)開戰。為了金門和馬祖這些並不重要的地方開戰更是不值得。他告訴參聯會,如果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第七艦隊應立即實施防禦;與此同時,他將請國會立即開會。“在國會考慮此事期間”,美國不會對中國大陸實施報複。

1954年下半年,美國多數政治家關心的大事並不是德國,也不是越南和中國,而是再次當選的問題。艾森豪威爾也關心選舉,因為共和黨人在參眾兩院都隻能保持微弱的多數。他希望自己的黨保持對國會的控製。雖然他多次重申自己超黨派立場,但他還是懇請內閣成員全力為共和黨人輔選。

盡管艾森豪威爾作了努力,但共和黨人還是在眾議院失去了17席,在參議院失去了2席,從而讓民主黨人控製了參眾兩院。許多觀察家認為,全賴艾森豪威爾在最後一刻出麵幹預,才阻止民主黨人取得更巨大的勝利。艾森豪威爾指出,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的損失遠小於通常執政黨遭受的損失。

失利的原因之一是國防部長。選舉期間,威爾遜曾在底特律失業汽車工人問題上胡說八道。威爾遜稱:“我本人一直以來喜歡獵狗多於喜歡家狗。你知道,獵狗會出去自己獵食,而不是坐在那裏亂叫。”將失業者比作懶狗這種毫無必要的侮辱引發了一場風暴,使共和黨人失去了選票。艾森豪威爾也對威爾遜不滿,因為國防部長沒有能力控製各位參謀長。在準備下一財年的預算時,艾森豪威爾再次對陸軍和海軍做了大幅裁減。陸軍從140萬縮減至100萬人,預算從129億美元減至88億;海軍從92萬人減至87萬,預算從112億美元減至97億。各軍種參謀長都不願接受這些數字。李奇微最心直口快。他說,陸軍兵力這麼少,自己無法保障駐守在歐洲、朝鮮及其他地區美軍的安全。海軍和空軍參謀長也在國會抨擊艾森豪威爾的預算,希望得到更多的資金。

12月,艾森豪威爾召集威爾遜和各軍種參謀長來橢圓形辦公室開會。艾森豪威爾的幕僚秘書安德魯·古德帕斯特將軍負責記錄。艾森豪威爾對自己的軍事預算做了簡要說明,承認各軍種可能發現預算中存在缺點,但他堅持要考慮全局,包括當時的經濟狀況,並命令各參謀長通力合作。

在朝鮮戰爭和奠邊府之戰後,艾森豪威爾如此設定了美國的國防政策。“新麵貌”戰略強調大規模報複和“少花錢多辦事”,強調全麵節約開支,除了戰略空軍沒有削減,仍然保持著發動原子戰爭的能力。“新麵貌”戰略能省大錢,但也招致了許多抱怨。有時,華盛頓支持這項政策的人除了漢弗萊,似乎隻有艾森豪威爾一人。

艾森豪威爾的“新麵貌”政策廣受非議,部分原因是各界對他發動冷戰的方式存在普遍不滿。批評者——不僅來自反對黨,還包括共和黨保守派、參聯會、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卿——要求更強硬地應對衝突。1954年,他們數次要求總統對華實施原子打擊就是證明。但艾森豪威爾不願卷入核戰爭,除非蘇軍確實越過了易北河。他不想再打一場朝鮮戰爭。

然而,他非常熱衷於發動秘密侵略攻勢,讓中情局在世界各地進行各種秘密活動。因為它是總統發動冷戰的首要工具,而且極具爭議性,所以艾森豪威爾一直密切關注中情局。

中情局的另一個主要職能就是不大光彩地收集和分析情報。像當時的其他人一樣,艾森豪威爾曾為出現在珍珠港的情報失誤而憂慮。到了50年代,擁有原子武器的進攻者如果發動偷襲,其優勢將遠比40年代初來得明顯。艾森豪威爾想要來自蘇聯內部的情報,尤其需要與戰機或部隊動員有關的預警。但是中情局一直未能在蘇聯內部建立間諜網。

1954年初,艾森豪威爾設立了一個“突然襲擊委員會”來為自己出謀劃策。委員會主席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詹姆斯·基利安博士。主要成員是寶麗來相機的發明者、諾貝爾獎獲得者(1952年)埃德溫·蘭德。蘭德報告,新型相機能夠獲得高精度相片,問題是如何將相機送往蘇聯的上空。空軍曾用改裝的轟炸機和無人氣球做過幾次嚐試,但結果令人失望。

與此同時,洛克希德公司的一流設計師克拉倫斯·約翰遜提出一種單引擎高空偵察機。這種飛機實際上像一隻翼展很長的風箏,隻裝一台噴氣式發動機,能在七萬英尺高度作長途飛行。洛克希德公司把這種飛機稱為U2。艾倫·杜勒斯、基利安和蘭德都喜歡它。11月24日,他們去見艾森豪威爾,要求他授權製造價格為3500萬美元的30架U2飛機。費用由中情局和國防部分擔。福斯特·杜勒斯當時也在場。他指出“這些飛行可能會造成某些困難,但我們可以設法克服”。艾倫·杜勒斯讓理查德·比斯爾負責此事。在會議結束時,古德帕斯特寫道:“總統指示所有與會人員著手準備相關設備,但在開始行動前,要對計劃做最後一次審查。”

U2飛機的會議一結束,艾森豪威爾全家和他那個小幫派立即前往奧古斯塔過感恩節。與他們同行的還有蒙哥馬利陸軍元帥。艾森豪威爾抱怨道,蒙哥馬利“不請自來”。在感恩節宴會上,這兩位老軍人給在座的人講述了戰爭故事。他們談到了葛底斯堡之戰。艾森豪威爾對這次他最喜歡的會戰發表了看法。他談到了“皮克特衝鋒”。他說李將軍對皮克特建議由他來進攻敵人的答複——“你行的話就去做”——非同尋常。艾克說,自己作為一名司令官,絕不會給部下這麼大的活動餘地。蒙哥馬利說他相信這是真的。

第二天上午,蒙蒂問艾克當總統感覺如何。艾克答道:“世界上沒人知道這個工作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就是一直埋頭幹活。你不僅要絞盡腦汁,還要將體力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