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此恨綿綿無盡時(3 / 3)

下午一時三十分,公祭會開始。孫立人是治喪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因過分的悲慟,數日來不時念著李鴻的名字,喃喃自語,歎息不已,連續三日食不下咽,身體和精神狀態不堪負擔更大的悲憤,在眾多部屬的勸說下,由他的長公子孫安平專程從台北南下屏東,代表他參加喪禮。靈堂前或低首站立、或拄著拐杖、或由子女攙扶、或坐著輪椅的皓首老人,滿含三十餘載政治風波中鬱結的悲憤,同聲一哭。這時,風雨兼程自綠島趕來參加公祭的孫立人公案的關鍵人物郭廷亮,一字一淚地誦讀了他寫給舊日長官和獄友李鴻將軍的祭文。

字字血淚表心聲,默默無奈訴往事。郭之悼文道出李鴻及孫立人公案受牽連的數百人眾的共同心聲,靈堂內外悲憤的情緒達到極點,許多老者相向而泣,相擁而泣,不能自已。台灣各家報紙和新聞媒介競相報道公祭會的消息,本已在台灣民眾中存在的公道人心,為公祭會的悲憤之火點燃,島內及海外人士紛紛投書國府和李登輝“總統”,請求為李鴻、孫立人公案洗雪沉冤,平反冤獄,討還公道。一時間震撼了台灣島。追悼會後,李鴻的骨灰由馬真一夫人護送至香港,繼由將軍之子定一、次子定國迎回長沙,安葬於長沙南郊石馬鋪墓園,與齊學啟墓陵隔水相望。一條碧波浩蕩湘江水,兩處忠誠報國民族魂。

李鴻、孫立人公案,因李鴻之死,因原新1軍受株連的精英將領複出,特別是孫案的關鍵人物郭廷亮的複出,成為台灣民眾關心的熱點。報章上常有關於此案的內幕冤情的披露,一些高層內幕人物和曆史學家開始發表公開談話,披露孫案的內情和真實史料,一個上觸天怒、下激民憤的特大詔獄冤案內幕已經呼之欲出了。

l990年11月,孫立人將軍逝世,12月8日在台中市舉行萬人參加的公祭儀式,把昭雪孫案冤情的輿論推向又一個高潮。

就在一個又一個平反冤獄呼聲的高潮中,郭廷亮寫出了他的三萬餘字的“陳情書”,備述所謂“匪諜案”及孫案炮製內幕,準備敬呈李登輝“總統”和“行政院長”郝柏村。就在他往來奔波欲洗雪罪名的途中,l991年l1月16日,郭廷亮竟無端地在從綠島去台北的火車上“墜地受傷”而死。

孫立人、李鴻公案於是沉寂一時,再次蒙上了一層陰影和神秘色彩。

1991年11月台灣《中國時報》、《自立晚報》相繼刊登了郭廷亮致李登輝、郝柏村、宋楚瑜(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三萬言《陳情書》,使郭廷亮“匪諜案”大曝光。現摘要如下:

摘要一:l955年5月25日被秘密逮捕,嚴刑逼供,強其承認是“匪諜”。這十餘日內,由數十名政工偵訊官,不分晝夜輪流著刑訊、拷問、逼供。在身心完全崩潰及非自由意誌之下,依照偵訊官們所設計的奸險政治陰謀,製造了許多荒謬而毫無事實根據的口供和自白。“6月5日,再次接受有一百多名政工人員參加的疲勞轟炸式的刑審,到了深夜以後,我的身心均陷於崩潰邊緣,但仍然被迫喝下提神的黑色咖啡,恍恍惚惚地回答審判官們提出的荒謬問題。”

摘要二:6月20日後,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園等人公然要郭廷亮“扮演假匪諜自首”,毛說:“由於(孫案)被捕軍官三百餘人,至今找不出罪證,致使中外輿論嘩然,社會謠言四起,眾說紛紜,所以你必須站在黨國利益的立場,來與我們密切合作,扮演假匪諜自首,使政府對輿論及社會各界有所交待。”

摘要三:7月l4日,保密局局長毛人鳳親自登場,接郭廷亮至毛公館,毛說:“為了使這次案情不要擴大而圓滿解決,隻有委屈你了……這不但是為了當前黨國的利益,也是處理好參軍長孫(立人)上將的唯一辦法……我保證你的軍籍、軍職和事業前途,絕不會因本案而受到任何的影響。”當時我聽了毛上將的訓示,為了黨國利益,隻有遵照他的指示去做。因此,後來所有的自首書和口供筆錄,都是以案情發展的需要,由毛(惕園)主任等人杜撰編造的。

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郭廷亮三萬言《陳情書》中還有許多讀之令人發指的真相揭露。根據李鴻“匪諜案”受株連的17人出獄後追述,這種威逼利誘的手段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經曆過,對屢建功勳的少將師長陳鳴人動以酷刑,為的是要他承認一封私人信件為“匪諜聯絡信”。對其他校級軍官逼供利誘,為的是要他們提供李鴻的“匪諜”證據,遭到拒絕,即以“知情不舉”判刑7年。對於刑訊逼供之詳情,手段之嚴酷卑劣,隻要一經提及,他們都泣不成聲,但說,“這是一場噩夢,這是一場噩夢!”

對於孫立人、李鴻是不必采取刑訊手段的,隻要一紙刑訊逼出的或杜撰編造的“證詞”就夠了, “罪名”由是成立。

李鴻、孫立人都已相繼作古,兩個追悼會所激起的公眾輿論、正義呼聲,在台灣刮起兩次還君清白的旋風,然而,一旦涉及蔣介石的“功德垂範”,涉及他的政治醜聞和私德,當局就不願再向前跨出一步,隻留下台灣各種新聞媒體發出的“公道自在人心”的曆史歎息。

“漢家本與功臣薄”,這使筆者想起《李陵答蘇武書》的一段話:“昔蕭、樊囚縶,韓、彭俎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歎者皆也。”漢以後,這種為了自家皇位或權位之爭而殺戮囚禁功臣的事,曆朝都有“精彩”的表演。蔣介石的一生,這種殺戮、囚禁、殘害功臣、義士、不同政見人士的事件,不知炮製過多少次。

李鴻逝世時,孫立人三天食不下咽,終日喃喃自語,歎息不斷,連呼“何日洗此沉冤,還君清白?”孫立人臨終時,留下的最後的一句話是:“我們是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