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國軍第1兵團司令兼長沙警備司令陳明仁將軍派副官持柬來請李鴻,李鴻欣然前往,在陳將軍的私人寓所見麵。陳為黃埔第一期生,李鴻以學長相稱,兩人在四平街戰鬥中攜手與共軍作戰。當時陳明仁任71軍軍長,後來陳率7 l軍堅守四平街,李鴻率新7軍守長春,兩地唇齒相依,因而結下戰鬥友誼。不到一年兩人竟在故土相見,又是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人間滄桑竟如此捉弄人,說起東北之失,說起陳誠的挾私誤軍、誤國,說起黨國要員的腐敗,兩人相對感歎不已。陳明仁請李鴻出來助他守長沙,李鴻力辭,他說:“我與共軍有約在先,既不與國軍,亦不與共軍兵戎相見,健飛不可言而無信!”當李鴻問及長沙和湖南的局勢時,陳明仁說:“子良身為湖南人,絕不做對不起三湘父老的事情!”
李鴻開始整理家中藏書,晨興即練字,早飯後讀書,隨後整理印緬戰場的筆記資料。那些都是他在戰場上的親曆實錄,積累了好幾個大本子,有數十萬字,他想,現在終於有了時間從軍事學角度來研究它。來訪的客人逐漸稀少,過從最多的有謝梅奴、楊得雲等幾位篆刻書法家。在楊得雲和長子李定一的陪伴下,他去拜訪過閑居在家的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彭漢懷老先生。老先生青年時求學日本,在日本加入同盟會,隨孫中山先生四處奔走,為推翻滿清帝製出生入死,建功立業。後因看不慣國民黨腐敗,辭去官職,閑居長沙上麻園嶺寓所,以書畫篆刻自娛,其書畫金石皆聞名於國內外。李鴻來訪,兩人誌趣相投,相談甚歡。談話內容從傳統文化談到辛亥革命,從帶兵打仗談到書畫金石。彭漢懷拿出他書寫的大篆《禮運·大同篇》給李鴻欣賞,李讚歎不已。後來楊得雲先生將彭漢懷這一書法珍品刻在一方青石上。這次與彭漢懷的小聚,是李鴻困守長春以來難得的一次開心言笑。
隨著炎夏的到來,7月的長沙局勢已呈白熱化,解放軍已進駐長沙東郊春華山一帶,而蔣介石、白崇禧仍下令陳明仁死守長沙,並布置軍警特務在長沙逮捕殺害進步人士和學生,逼走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在長沙實行白色恐怖。為避免卷入一場即將來臨的政治旋渦中,李鴻攜長子定一離開長沙,回到老家湘陰縣李家大屋居住。一別二十多年,他離家投軍時栽下的南竹,已經綠滿屋後半個山坡。難得浮生身心閑,李鴻在窗前南竹成蔭的廂房裏,整理父輩們留下的文史古籍、字畫,開始他的讀書、習字、養心閑居生涯,為了寬慰自己回鄉後的心境,他的書桌前掛著一幅康熙年間國畫大師惲壽平的《秋菊寒山圖》,畫的兩側為湖湘書法大師何紹基的楹聯:
江湖比計終無改
金石其心真不廢
然而,這種閑雲野鶴般平靜的日子並不長久,就被和他一起回到長沙的彭克立來訪打破了,彭克立特意為他聽到的一則消息而來,他告訴李鴻,美國政府垂涎台灣,而又把蔣介石視為扶不上牆的稀泥巴,美國欲以他心目中的親美派係人物取代蔣介石,達到其將台灣分離出中國,由美國實際控製台灣的目的。最近的可靠消息,美國已鎖定孫立人作為取代蔣介石的最佳人選,並已有所動作,美國駐日代表麥克阿瑟派專機,將孫立人接至東京,代表美政府與之進行密談,孫立人當即拒絕了美方的要求和“要錢有錢,要武器有武器”的承諾。返回台灣後,如實向蔣介石稟報了此行的經過。說到這裏,彭克立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我真的擔心軍座的安危啊!”
李鴻陷入了沉思,默默地念叨著牆上楹聯:“金石其心,江湖比計”,隨後上前握住彭克立的手,深情地說:“軍座立身立人,金石其心,豈是賣國求榮之輩,可美國此舉卻把他推入了政治江湖的泥潭……台灣啊台灣,這一政治江湖泥潭深不可測啊!”
李鴻的家人做了一桌農家菜,請彭克立入席,可兩人的憂思,始終無法排遣,隻是對飲了幾杯悶酒,本已平靜下來的心境因之失去了平衡。
李鴻回到湘陰不久,在台灣擔任陸軍副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的孫立人將軍,派原新1軍部屬葛士珩持他的親筆信來到長沙,尋訪李鴻。聽說李已回到湘陰,便跟蹤到了湘陰,向李鴻麵呈孫立人親筆信和潘德輝的口信。孫立人的信寥寥數語,信雲“立人已麵呈蔣總統,並蒙總統明示,聯係來台,共赴時艱”。葛士珩轉述孫將軍這封信的過程。長春失守,孫將軍日夕以原新1軍將士為念,惦記他們的生死安危。1949年2月,潘德輝(新7軍騎兵營營長)在哈爾濱被人民解放軍遣返原籍,繞道內蒙古沙漠地帶,越長城到達北平,在北平與孫立人將軍取得聯係,即東渡海峽到達台灣,由孫將軍保薦在陸軍部第三署任上校組長。潘德輝聽到中共方麵廣播說:李鴻、陳嗚人、彭克立等新7軍將領遣返原籍的消息,就麵見孫立人請孫將軍考慮將這些原新38師的忠誠部屬招來台灣。孫與李鴻等人的袍澤之情經曆了印緬戰場血與火的考驗,對李鴻尤為情深,乃麵見蔣介石陳述意見。蔣介石說:“李鴻等人丟失長春有責,又在共軍中受訓多日,孫司令為他們說情,難道不避嫌疑?”孫立人回答說:“立人對李鴻等部屬知之甚深,願以身家性命擔保他們對黨國的忠誠。”蔣介石轉顏含笑說:“剛才之言戲言耳。他們都是黃埔軍人,是我的學生,我對黃埔軍人一向抱有信心,他們如願意來台,可仍在軍中服役。”得到蔣介石的這一明示後,孫立人即交給潘德輝辦理此事,並批由防衛司令部支取來台旅費。葛士珩與潘德輝同是新1軍軍部參謀,相交甚深,潘德輝便把孫將軍這一重托交給了葛士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