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是那種把忠誠和氣節視為崇高的軍人。在抗日戰場,他的忠誠、氣節和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結合得那麼和諧,他和他的114團及新38師是那樣充滿活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現在,在東北戰場,在長春,他開始察覺對一個已經被千萬人唾罵的獨裁者的愚忠,對一個天怒人怨的腐敗的政黨的愚忠,已經違背了他軍人的良知。長春百姓遭受的浩劫,新7軍將士麵臨的絕境,使他深深陷入極度痛苦的憂慮中。這種憂心和他的軍人“氣節”觀念矛盾著、鬥爭著,這樣更加深了他的內心的痛苦。可在那種境遇下,這種心曲向誰傾訴?他隻有強壓在內心,而按軍人的良知去行事。
陳誠獨攬東北大權期間,借整飭軍紀為名,排除異己,安插親信,分割新1軍,任用自己的親信潘裕昆,把新l軍搞到手後又撤換守四平有功的7l軍陳明仁軍長和其他一批將領,搞得東北國民黨軍隊內部爭鬥不已,貪汙腐敗之風更熾,輿論嘩然。當時天津《民國日報》記者兼上海《新聞報》特派記者楊治興,在報端披露了陳誠在東北所作所為。陳誠惱羞成怒,四處派人抓楊治興。楊走投無路,就去找鄭洞國,鄭說:“我介紹你去長春找李鴻將軍吧!陳誠在沈陽,對長春鞭長莫及,他對新7軍也無可奈何。李將軍為人正直,可以信賴。”此後,楊治興在李鴻保護下在長春作隨軍記者。據楊治興回憶,李鴻將軍在長春的日子,形容憔悴,日夜為將士和百姓的身陷絕境憂心忡忡。
自1948年6月,人民解放軍決定對長春采取圍困的方針,至7月,新7軍的存糧接近告罄,士兵一日隻得兩餐,並摻有豆餅和酒廠隔年的陳酒糟,許多將士兩眼浮腫,四肢乏力,麵容消瘦。看到這些,李鴻不禁熱淚滿襟,對部屬說:“健飛無德無能,使弟兄們受此艱辛!”為了執行蔣介石的“固守待援,相機出擊”的方針,鄭洞國在6、7月間,曾多次命令新7軍、60軍向圍城的解放軍“出擊”。幾次“出擊”都遇到解放軍的強有力的反擊,傷亡甚重。為了不使新7軍遭受無謂的犧牲,李鴻總是及時將出擊部隊撤回。
長春人民遭此劫難,民怨沸騰,人心不穩。國民黨特務為防止有變,成立了長春黨政軍特種聯合會秘書處,為長春特務聯合辦公機構。該處成立後,即對所謂不穩分子進行了大肆逮捕和屠殺,尤其對青年學生更是不擇手段,僅長春大學一次就搜捕100多名學生,許多學生被特務在市郊南嶺活埋。李鴻堅決反對用這種特務手段殘殺長春百姓,他多次向鄭洞國呈言:“要少開殺戒。”他說:“長春搞成這個樣子,老百姓能沒有怨言?青年學生能沒有怨言?抓人、殺人多了,隻能把百姓逼向共產黨。請桂公出麵製止這種恐怖行為。”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安震東代表警備司令部參加“特種聯合會”,李鴻對他說:“在這個艱難時期,警備司令部要多做點保民安民的工作,不要做抓人捕人的事,尤其對青年學生,盤問審查什麼?這個局麵不讓人家發牢騷、講意見,行嗎?就裝沒聽見好啦!”
李鴻聽說在一所學校裏,有數百名戰爭期間從東北各地跑到長春來求學的學生,糧食斷絕,坐以待斃,即派人將這些學生收容,編為新7軍學兵隊,把這批青年學生從死亡邊緣挽救了過來。同時,李鴻按照鄭洞國要求,將一部分中學生和小學高年級學生收容,編為幼兵團,配給士兵口糧,以免他們被饑餓奪去生命。
進入10月,新7軍將士染疾傷寒者增多,醫院容納不下,就設立臨時救護所,醫療條件很差。李鴻憂心如焚,多次去救護所看望患病將士,不幸自己也感染傷寒,一病不起。中旬,病情加劇,不能視事,就以一切軍務交副軍長史說代理,他對史副軍長說:“一切都要偏勞你了,處理軍務但望以長春十萬蒼生為念,以新7軍全體將士生命為念。”李鴻不願離開軍部就醫,就在軍部地下室辟一病房,日夕由馬真一夫人護理。
10月17日晨,史說來病室告訴李鴻,60軍軍長曾澤生來信告知,已率部起義,希望新7軍“共襄義舉”。李鴻聞訊扶病而起,淒然囑咐史說召集全軍營長以上軍官開會,征求大家意見,再作決定。史說副軍長和龍國鈞參謀長按李鴻所囑召集營以上指揮官討論。據龍國鈞回憶:“會議進行了兩個鍾頭,隻是彼此爭執,得不出一致意見。史說最後和我商量,認為軍心已渙散,突圍是沒有希望的事,那樣做,等於將全軍引入死路。若要學60軍起義,李鴻病重,我們的號召力不夠,隻有由鄭洞國領導,我們協助響應,方有可能。否則,難免引起內部殘殺,招致全長春的毀滅。比較現實可行的出路是全軍投誠,一切責任由史說和我兩個人承擔。我們認為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本不應參加打內戰,現在情況不允許再幹下去了,留在解放區,永遠做個平民算了。我倆決定走這條路,引導全軍投誠。當時到會的人,多數讚同我們的意見。”同一天,鄭洞國接到曾澤生的信,隨即驅車來見李鴻,征求李的意見,李鴻含淚悲聲,說:“我聽桂公的,桂公如果堅持要突圍,用擔架抬,我也跟著走!”馬真一夫人在旁亦淚下如注。
1948年10月19日,新7軍全軍放下武器投向人民,鄭洞國率第一兵團投向人民。
l948年10月底,遼沈戰役結束。北寧線上錦州、沈陽地區的國軍47萬人全部被殲。國軍將領除衛立煌、杜聿明、潘裕昆數人僥幸逃脫外,其餘少將以上近200餘人不是斃命就是被俘。
11月2日,整個東北宣告解放。一葉驚秋,連路透社記者也發出警號:“國民黨在滿洲的挫折,已使蔣介石政府比過去20年期間的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崩潰的邊緣!”
毛澤東更加明確的預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政府從根本上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