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後,孫立人與李鴻驅車回到38師師部。孫立人說:“軍事調停失敗,仗又打起來了,我們和共軍在長春早晚必有一戰!目前,在長春隻有軍部和直屬隊,我已呈請上峰把你們師調防長春,你要做好準備!你和馬小姐的婚事也宜早辦。我們是軍人,仗打起來就無暇他顧了!”三天後,李鴻和馬真一小姐的結婚儀式在鬆江大酒店舉行。東北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梁華盛中將主婚,孫立人中將證婚,新l軍中許多原稅警總團和印緬戰場的摯友同僚、部屬紛紛趕來參加婚禮,一時成為江城的一樁盛事。
孫立人去職。1947年8月,新38師奉命移師長春,李鴻接替孫立人兼任長春警備司令,俟長春防務及守備任務移交完畢後,孫始離開長春。臨行,李鴻對孫立人將軍說:“新1軍不可一日無仲公(孫立人字仲能),健飛已去電南京,請求麵見委員長,呈述新1軍將士們的意見,如不被采納,健飛願與仲公同進退。辭去軍職回鄉經商。”孫立人說:“不可,草字頭(蔣介石)之成命,未聞有收回之前例,你何必有此一舉。新l軍可以沒有立人,但不可一日無38師,你要好好帶領它。”
1947年6月下旬,李鴻奉南京電召赴京。行前,修書一封給長子李定一,言及“父無意久戍戎行,今赴南京辭命,如蒙恩準,則不久可望回湘經商。”李鴻赴京原以為可以新1軍事麵呈蔣介石,誰知接見他的隻是參謀總長陳誠,他來的不是時候。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劉伯承、鄧小平部挺進大別山,嚴重威脅著南京、武漢;陳毅、粟裕部進攻魯西南,殲蔣介石手中五大主力(新1軍、新6軍、第5軍、整編ll師、74師)之一的74師於沂蒙山區,蔣之愛將師長張靈甫陣亡;東北戰場民主聯軍正展開夏季攻勢,國軍連連失利。在這些緊急軍情困擾中的蔣委員長,哪顧得上聽一個師長的意見。陳誠說:“我已受命赴東北整頓國軍,東北的情況搞成這樣,全是將領腐敗無能。希望李將軍和新l軍將士們與陳某同心協力,共赴時艱。”麵對陳辭修咄咄逼人的言詞,和早已為人所知的他對新1軍的野心,李鴻還能向他呈述什麼呢?隻好留下一份辭呈,憂心忡忡地離開了南京。
8月,陳誠任東北行轅主任,獨攬東北黨政軍大權。陳氏上任即將新1軍整編為兩個軍,把50師、新30師改編為新1軍,潘裕昆任軍長。以新38師為基幹,與暫50師、暫60師合編為新7軍,李鴻任軍長。已到台灣就職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的孫立人聽到此變,立即致函陳誠,希望他不要分割新l軍,以保留新l軍的國際影響和它的戰鬥力。這些話對於早想把新l軍奪為己有的陳誠哪裏聽得進去。沈陽吃緊,他把新1軍調防沈陽,留下新7軍守備長春,此後不久,新l軍終於在遼沈戰役中全軍覆滅,印緬戰場的赫赫戰績連同它的鷹徽軍章,就這樣被它盛氣淩人的主帥葬送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
在中國內戰史上,長春是一場悲劇。這場悲劇是怎樣釀成的,誰應該對這場悲劇負曆史罪責?四平、永吉相繼失守,孤城一座的長春還能守住嗎?不能!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是誰以一種什麼心態堅持要守長春呢?請看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將軍的一段回憶:
“臨飛長春前,我曾找衛立煌將軍談話,鄭重地建議在放棄永吉的同時,也放棄長春。我認為長春距離主力太遠,被解放軍吃掉的可能性很大,與其將來坐待被殲滅,不如主動提早放棄,將東北的國民黨軍隊主力集中於沈陽、錦州之問,這樣尚能戰、能守、能退,還可以保存一部分有生力量。衛將軍聽了這個建議不置可否,隻是表示,這件事關係重大,他要請示一下委員長再說。當晚,衛將軍再次約我談話,據稱蔣先生已明確指示要固守長春。他說,蔣先生擔心放棄長春對國際影響太大,認為固守長春可以吸引一部分敵人兵力,減輕敵人對沈陽、錦州的壓力。況且從長遠看,今天放棄容易,將來要占領就困難了。
蔣介石要固守長春,李鴻的辭呈被蔣介石駁回“不準”。鄭洞國稱病不去長春,蔣介石以電代令要他負起長春守備重任,蔣介石給長春守將們下達了八個字的戰略方針:“固守待援,相機出擊!”
從1948年3月至1948年10月,蔣氏固守長春的戰略,給守城軍民帶來一場亙古少有的浩劫,上演著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劇。城內百姓因糧食吃光或被軍隊搶光,靠吃樹葉、草根度日,餓死、病死的達12萬餘人,甚至出現人吃人和街上賣人肉的人間慘劇。在這種時候,蔣介石居然向鄭洞國發來一道密令:將長春城內老百姓的一切物資糧食完全收歸公有,不許私人買賣,然後由政府計口授糧。鄭洞國將軍拒絕執行這道“殺民養軍”的命令。
把10萬國軍的生命兒戲般投入戰爭血海中,是蔣介石在長春問題上第二大罪孽。先是“固守待援”,接著數度下令要長春守軍拖著被傷寒、浮腫、夜盲、饑餓折磨得喪失作戰能力的軀體徒步800餘裏,向重重封鎖的解放軍防線突圍,數萬國軍將士的屍骸因此永遠留在東北黑土地上。10月l6日錦州一役,國軍被殲l5萬人。蔣介石空投了一份給鄭洞國、李鴻、曾澤生的措辭極為嚴厲的手令,命令他們率部突圍,命令說:“如再延誤,坐失機宜,致陷全盤戰局於不利,該副總司令軍長等即以違抗命令論罪,應受到最嚴厲的軍法製裁。”10月18曰,蔣介石還派來了一隊轟炸機,飛臨長春上空,機上指揮官以無線電與鄭洞國通話,傳達突圍命令,不顧長春尚存10餘萬百姓的死活指示突圍後還投彈轟炸長春。
10月l7日,蔣介石手令下達的第二天,曾澤生將軍率60軍起義。轟炸機飛臨上空,長春守軍大嘩,10月19日,新38師、新7軍投誠,鄭洞國率全體守城將士投誠。
“知我者謂我心憂!”這是李鴻在守城緊張時寫給湖南鄉下父親的信:“誰無父母,誰無兄弟,兒不忍百姓遭此浩劫,憂心如焚,勉力而為。若有他故,希父勿以不忠不孝責兒,則兒心安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