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抗戰勝利,而革命並未曰成。第三國際政策未敗,共匪未清,則革命不能曰成也,勉呼哉!”(1945年8月《蔣介石日記》)
有這種“勉呼哉”心態的蔣介石,自然要打一場剪除異己的內戰。《雙十協定》的墨跡未幹,1945年11月5日,剛剛在昆明按照蔣介石密旨把“雲南王”龍雲搞下台的杜聿明,被蔣介石以急電召到重慶。蔣說:雲南的事情辦得好;現在我給你7個軍,包括新l軍、新6軍兩個王牌軍,趁共軍立足未穩,把東北拿到手。林彪已到了東北,他是黃埔四期的,你是第一期的,你替我教訓教訓這個黃埔叛逆。
11月8日,杜聿明挾東北保安司令長官之雄威,浩浩蕩蕩,自秦皇島,出山海關,一路占領綏中、興城、錦西、葫蘆島、錦州,7個美式裝備的精銳軍,4個由偽軍改編的保安總隊,數10萬大軍出關,然而一路無戰爭。據情報,東北人民自治軍(後相繼更名為為民主聯軍、人民解放軍)主力在錦西地區集結,杜聿明決定在這裏與之決戰。但是,林彪在錦西轉悠了一圈,把軍隊撤走了,留給他的學長的仍然是一座不設防的城。
1946年3月13日,蘇聯軍隊撤出沈陽,國民黨東北行營和東北司令長官部由錦州進駐沈陽。從出山海關到雄鎮沈陽,太順利了,全國各地大小報紙不惜版麵,以神話般的色彩渲染這次“勝利進軍”,使得本來就不把共軍放在眼裏的國軍,變得更加驕橫了。這種驕橫也感染了他們的最高統帥蔣介石。進駐沈陽的第二天,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代理保安司令鄭洞國(杜聿明因病住進了北平的醫院)就接到了蔣介石的密令,限4月2日前占領四平。蔣先生的電文說:“沒有四平就沒有東北。”
四平街擺下了決戰戰場。國軍誌在必得,派出了“天下第一軍”新l軍和全美式裝備的精銳7l軍,還有52軍195師。林彪也決心要打了,出關以來,國軍咄咄逼人,把他惹火了,也惹火了他的那些將領們。於是,在四平東西百裏防線上,擺上14個旅。兵力大致相當,但武器裝備國軍處於絕對優勢。認識對手的實力最好是在戰場。先有北寧線上的秀水河子,後有中長線上的大窪,兩次大仗打下來,國軍,特別是受重創的部隊被打懵了,有的部隊士氣從此振作不起來。共軍也認識了國軍,原來“反動派”並非都是虛有其表的“紙老虎”,也有貨真價實的“王牌軍”,這就是新1軍。於是,在東北民主聯軍中流行一句戰鬥口號,“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1軍”。當人們提起新1軍時,心裏想到的是“王牌中的王牌”——新38師。
國軍進駐沈陽,新38師即進駐中長路之鐵嶺,隨後,沿中長路向四平方向進攻。一路上與東北民主聯軍連續激戰,艱難地向四平推進,3月27日占領開原,4月4日,才攻入昌圖。4月8日,當新38師進到昌圖東興隆泉、柳條溝一帶時,東北民主聯軍的1師、3師采用“集中優勢兵力,趁敵在運動中立足未穩之際,殲敵一股”的戰術,以12個團兵力向新38師突襲,要吃掉這顆“白菜心”。李鴻臨危不亂,立即搶占有利地形,以強有力的火力封鎖住民主聯軍的突襲攻勢,然後組織反擊。激戰一夜,雙方都有較大的傷亡。民主聯軍的一部,曾突襲到李鴻當作臨時指揮部的大院子外,趴在院牆上向裏射擊,高喊“繳槍不殺!”李鴻處亂不驚,沉著地指揮師部人員和特務連拚死抵抗,並親自帶著特務連反擊,終將突襲的民主聯軍擊退。第二天清晨,槍聲突然沉寂下來,民主聯軍情知這顆“白菜心”不太好吃,在太陽剛剛露出東北平原地平線時,像他們來時那樣突然地撤離了。
攻擊新38師未能奏效,突然撤離的民主聯軍l師、3師和萬毅縱隊,加上獨立旅3團和遼西工人教導團,共14個團,以閃電般突襲,在大窪一帶包圍了正向四平推進的71軍87師兩個團。4月15日黃昏發起進攻,16日上午7時,87師兩個團被吃掉。7l軍91師趕來增援,亦被民主聯軍擊潰。大窪之役,7l軍被吃掉4千餘人。
大窪戰鬥前後,進攻本溪的新6軍14師、52軍25師先後被民主聯軍擊潰,死亡近兩千餘人,副軍長、師長、副師長多人負傷,25師的一部在火線集體放下武器。而在繼續向四平推進中的新l軍的新30師、50師也付出了重大傷亡。
消息傳開,國民黨軍隊上下震驚。熊式輝立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研究對策,決定放棄四平、本溪兩線作戰的部署,停止對本溪進攻,集中兵力進攻四平,解除梁華盛中將前線指揮職務,由鄭洞國將軍接替。剛剛動過手術的杜聿明也匆匆由北平趕回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