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部隊進入阿拉貢山脈的原始森林中。李鴻率114團為先鋒,在人跡不至的叢林中開辟通道。李鴻先以騎兵四處探索道路,前進方向探明後,即以一個排為先導,在前頭披荊斬棘開出一條小徑,後續部隊則以綁腿和繩索前後牽連,魚貫而行。一晝夜間,剛剛走出一座山林,又進入一座樹木更茂密、行軍更困難的叢林。李鴻按照師長的命令將所有車輛和輜重焚毀,部隊輕裝前進。走出這座叢林,便是一處不知名的河道,兩岸懸崖對峙,無他途可通。據新38師參謀長何鈞衡憶敘:“山上猿啼,響徹穀底,淒愴悲涼,令人不寒而栗。”河水不深,但水寒刺骨。李鴻乃帶領部隊涉水而行,入夜就選擇一片沙灘露宿。連日行軍加上寒水浸泡,許多人的腿部都腫起來,李鴻便下令各連升起篝火,讓士兵取暖解乏,並一一巡視各連。有時就坐在篝火邊,與官兵共話行軍的苦與樂,他還帶領大家唱起老稅警4團的團歌:“……暑雨無怨傷,寒冬不畏冰雪霜。勞苦本平常,饑咽秕和糠,臥薪何妨,膽亦能嚐,齊學勾踐王。”一座篝火唱起,其他篝火和起來,山鳴穀應,蔚為壯觀。第二天傍晚走出河道,前麵橫著清得溫江。為了搶在敵人之前渡江,孫立人令李鴻帶兵搶占滂濱渡口。李鴻率第2營連夜急行軍,拂曉前占領渡口,以重金雇用船隻渡江,在江兩岸修築工事,掩護全師順利渡江。中午,敵數艘汽艇滿載日軍,溯江而上,被2營兩岸輕重火力夾擊,掉頭而去。第二日,敵大部隊追至,新38師則已穿越印緬邊境,進入印度國境矣!
這時,突然傳來失去聯絡的齊學啟副師長的消息,為掩護傷病員轉移不幸以身殉國,李鴻聞之淚如雨下,乃集合全團官兵,站在印緬邊境上,麵向緬甸崇山峻嶺,令一個排士兵舉槍,向天鳴槍12響,以示哀悼。致哀畢,李鴻朝天大聲喊道:“緬甸,你記著,我們會回來的!”團裏有一湖南湘陰籍士兵,石匠出身,走出隊列,向李鴻報告說:“團長,請把你的話寫下來,讓我把它刻在緬甸的山上!”李鴻應其請,揮筆寫下這一中國軍人的誓言,這士兵便爬上山坡,在一塊巨石上,用刺刀把李鴻的字刻了上去。全師隊伍經過這裏,看到陽光閃耀下的這一石刻誓言,無不注目凝視,有的軍官帶頭喊了出來,士兵爭相呼應。
“我們會回來的!”這是新38師全師將士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