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淩晨四時許,處於高度疲憊的日軍第一線部隊,像噩夢驚魂一樣,遭遇到一支偷渡過河的連隊的奇襲,就在雙方激烈攻防戰鬥時,113團後續部隊從拚牆河大橋和多處渡口向敵發起猛攻。敵方增援部隊亦匆匆趕到,雙方猛烈廝殺,陣地三失三得,113團最後奪取了南岸敵一線陣地,戰鬥向鐵桶一樣圍困英軍的山地延伸。
破壁攻堅之戰打響了。擔任突破敵防線主攻任務的是第三營。三營營長張琦是湖南祁陽人,是孫立人最為倚重的中層軍官,他骨子裏有著湘籍軍人的剛毅。“無湘不成軍”這幾個字,在他看來這是一種特殊的兵家符號,它是榮辱、責任、軍事智慧的象征。還在他擔任排長參加淞滬抗戰時,就得到“小諸葛”的雅號,這是戰友們對他的勇敢和機智的讚譽。這次擔任主攻,他指揮部隊以極隱蔽的匍匐前進接近敵陣,距敵約二三十米時,發出攻擊命令,先以迫擊炮、機槍、手榴彈轟擊敵陣,當硝煙與塵土彌漫敵陣時,他喊出了“弟兄們!衝啊!”的號令,並帶頭躍起衝向敵人。當張琦帶領弟兄向敵展開肉搏拚殺時,激戰中被敵一顆子彈擊中倒在地上,身旁弟兄立即俯身來攙扶,被他拒絕:“不要管我!殺敵要緊!”隨即挺身站起,帶傷衝向敵人。拚殺中他再次被敵機槍擊中,倒在血泊中,他再次掙紮站起,拚著最後一腔熱血,用嘶啞的聲音高呼:“弟兄們!殺呀!衝……”
3營將士們的滿腔怒火,為營長的壯烈犧牲再次燃燒起來,“為營長報仇!”“衝啊!”呐喊聲震撼了仁安羌,弟兄們舍生忘死地撲向敵人,一場刺刀見紅的肉搏戰開始了。午後3時許,敵人防線被3營殺出一條血路,113團1營、2營弟兄同時向敵發起猛攻。敵軍33師團終於抗不住了,全線潰敗。下午5時,新38師把戰旗插上了仁安羌油田山頂。
於是便在一夜之間,“中國有個新編38師”的新聞震動了世界。113團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擊敗十倍於己的敵一個師團,斃敵1200餘人,解救英軍7000餘人,解放被日軍俘虜的英軍、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共500餘人。當被解救的英軍、戰俘,在113團官兵的安全掩護下,從被困的油田向拚牆河北岸轉移途中,他們雖然邁著狼狽不堪的步子,但一路走一路向中國軍人豎起大拇指,用英語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萬歲!”當孫立人、齊學啟、史林姆、斯高特四人站在一處高坡向大家揮手致意時,歡呼聲更是達到了一個高潮。
仁安羌一役,新編38師亮劍海外,英王喬治六世特授孫立人“大英帝國勳章”,美國政府特授張琦營長銀質勳章(此勳章一直由孫立人珍藏著,多方尋找烈士的遺屬,直至1989年4月,方輾轉將勳章交到在湖南祁陽的張琦的女兒張錦蘭手中)。蔣介石向孫立人、齊學啟等師、團長頒發了雲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