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曼德勒,肩負民族的哀傷(1 / 1)

番號雖然有了,是新編,也可解釋為暫編、雜牌軍之別稱,人家根本不把你放在眼裏。新編38師隸屬66軍,軍長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張軫。當孫立人率師出國,到緬甸向張軍長報到時,有以下一段令人沮喪的對話。這個軍長一見孫立人就說:“哎呀!你怎麼當軍人呢?太可惜了,你們當學生的何必跑來當軍人呢?”孫說:“要是一個國家的國民不當軍人,這個國家成一個國家嗎?”張說:“我看我這一軍三個師,就是你這師最差勁。”聽這掃興的話,孫說:“軍長怎麼這樣說,誰差勁,誰最差勁?將來看表現嘛!”4月,蔣介石下令新編38師守衛曼德勒,任孫立人為曼德勒衛戍司令。這是中國將領第一個在異國他鄉的重要城市擔任如此要職的人。為加強曼德勒防守,新編38師入城後,孫立人即派團長陳鳴人率112團出兵納德曼克,派團長劉放吾率113團出兵喬克柏當,以擋住日軍從西線對曼德勒的進攻,孫立人則親率李鴻的114團與師直屬隊坐鎮曼德勒。

曼德勒瀕臨伊洛瓦底江,曾為緬甸古王朝的都城,佛教聖地,存有佛塔五千餘座,素有“萬塔之都”的美譽。山嶽環繞,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日軍占領仰光後,即對曼德勒進行狂轟濫炸,一座文化古城頃刻之間隻剩下斷壁殘垣,屍陳街巷,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114團將士進駐時,看到這滿目瘡痍的悲慘景象,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家園。孫立人立即責令李鴻率守城兩個營官兵(彭克立第一營守衛臘戍機場),夜以繼日地掩埋死難民眾的遺體,清除瓦礫垃圾,消毒防疫,搭建可收容難民的棚屋,收容救濟數萬流浪街頭的難民。加強城區防衛,日夜武裝巡邏便衣偵緝,重點打擊勾結日寇、製造社會動亂的緬奸。城中佛寺佛塔的僧侶和來緬做生意的華人,在民眾中有一定影響。孫立人一麵以衛戍司令名義發出安民告示,一麵指示114團對僧侶、僑胞進行宣撫,並通過他們,加強遠征軍與民眾之間的溝通。這一係列的應急措施,特別是114團官兵日日夜夜的忘我操勞,感動了這座千年佛教名都,感動了這裏在恐怖與血腥中掙紮的市民。進駐時間不到一星期,流亡他鄉的難民紛紛歸來,社會秩序開始轉危為安,城市在一片焦土中複蘇。

4月8日,時任中國遠征軍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得知曼德勒治亂消息,特意偕夫人宋美齡,由遠征軍司令羅卓英、副司令杜聿明陪同,親臨現場視察。視察結束,蔣介石夫婦高興地和孫立人、李鴻合影留念。臨行,蔣介石還握著孫立人的手說:“扭轉緬甸戰局就靠你們了,我等待你們的捷報。”

蔣介石前腳剛走,4月9日,114團駐地營房,哨位、施工現場、巡邏防區,出現了一位奇怪的老外,他身穿軍便服,未佩軍銜,一頂童子軍帽,架一副深度近視眼鏡。他什麼都感興趣,對什麼都要問,還跳進剛剛建築好的交通壕、防禦掩體、觀測所,實地檢測施工質量是否符合實戰要求。他會說中國話,主動與士兵交談,文質彬彬,不帶官腔官架子,人皆以為他是一位美國傳教士。正在與士兵一同挖戰壕的李鴻團長,聽說來了這樣一位不速之客,立即跳出戰壕,滿身泥土和汗漬地跑過來。他一眼就認出這是史迪威將軍,急忙整衣肅立敬禮,向在場官兵發出“立正”的口令。中國遠征軍的成立,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規定,遠征軍隸屬中國戰區,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是蔣介石,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史迪威為中國戰區參謀長,是美英兩國在中國戰區的全權代表。

見到李鴻,史迪威緊緊握著他那泥汙的雙手,手心手背看了又看,撫摸那手上的老繭和血泡,深情地說:“你是李團長吧!我就喜歡像你這樣與士兵同甘共苦的軍人。在中國三百多萬軍隊裏,有三分之一的團長像你一樣,三分之一的團隊像你們團一樣,那就好了,那就可以把日本戰犯釘上罪惡的十字架了!”李鴻說:“將軍!我和我的部下都是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的,我們的故鄉和親人還在血與火中掙紮,保衛曼德勒就是保衛我們的故鄉和親人。我們是肩負著民族哀傷的軍人。”聽到這裏,史迪威激動得張開雙臂擁抱李鴻:“說得好!肩負民族的哀傷,你們是一支哀兵,一支肩負國家民族哀傷的哀兵,你們有一個叫孫子的人說過:哀兵必勝,對!哀兵必勝!哀兵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