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都勻,待出鞘的哀兵之劍(2 / 2)

“第一體要壯,筋骨鍛如百練鋼,暑雨無怨傷,寒冬不畏冰雪霜。勞苦本尋常,饑咽秕與糠,臥薪何妨,膽亦能嚐,齊學勾踐王。”

“道德要提倡,禮義廉恥四維張,誰給我們餉,百姓脂膏公家糧。步步自提防,驕傲與貪贓,長官榜樣,軍國規章,時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擔,當仁於師亦不讓,七尺何昂昂,常將天職記心上。愛國國必強,愛民民自康,為民保障,為國棟梁,即為本軍光。”

無論升降旗儀式,集會和行軍中,孫立人總以他高昂的嗓音,齊學啟以他雄厚的歌喉,李鴻則以他深沉的低音唱著,真誠地唱著,因為歌詞包容了他們三人共同信守,並要求部屬恪守不渝的軍人信條:“義、勇、忠、誠”,在軍人的責任與榮譽上,帶出稅警總團的軍風來。這一主導思想是孫立人提出來的,李鴻通過教練所培訓的渠道,由受訓的軍官和骨幹帶到部隊中去,這樣帶出的部隊,使大多數國民黨軍隊不可與之相提並論,使許多佩著將星徽章的平庸武夫相形見絀,也使許多“天子門生”或嫉而生恨或欲奪為己有,這就是一支在貴州山區默默無聞的非正規編製的軍旅,在走出國門抗戰的幾十萬大軍中成為獨秀的根本原因。

軍人的性格朗如晴日,嚴似雷電。一日,李鴻的長子玉成興致很高地跑進辦公室,手裏拿著一打花花綠綠的手絹,嚷著要父親買下,見李鴻正在打電話,就跑進孫立人辦公室,禮貌地說:“孫伯伯,您買下這些手絹吧。老師叫我們義賣的,賣的錢拿去慰問前方將士。”孫立人說:“好,好,我買,拿來給我看看。”玉成忙把手絹雙手遞給孫立人,孫仔細看了看,臉色陡地變得很嚴肅,說:“這是日本貨!”玉成聽了急忙分辯:“不是,不是,老師說是從百貨商店買來的。”說著,眼淚也掉了下來。那時的孩子對日寇侵略中國十分仇恨,何況是軍人的兒子。這時,李鴻與齊學啟先後走了進來,李鴻立即拿起桌上電話,撥通玉成和大部分軍人子弟讀書的都勻師範校長室,向校長說明原委,並通知校長:“凡教練所軍人的子弟賣的手絹……”

“不,不僅是教練所。”孫立人糾正說。

“是稅警總團軍人子弟。”齊學啟小聲補充說。

李鴻點點頭,接著打電話:“凡稅警總團軍人子弟的手絹,由我李鴻全買下,不過,要借貴校操場一用,開個晚會,對,晚會,燒日本手絹的晚會。”李鴻帶著玉成一起參加了這個“晚會”,跟同學們一起唱起了:“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

幹部教練所和學兵團全體學員在晚會現場席地而坐,一同唱起了《流亡三部曲》,失去家園和親人的淚水在流淌,國仇家恨的怒火在燃燒,一柄哀兵之劍在淚水和怒火中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