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忽見陌頭楊柳色(2 / 3)

1934年7月,孫立人奉命率領稅警4團入江西境內,參加對紅軍的“圍剿”。張晶英隨團到了江西,住在遠離前線的南昌,終日牽掛著炮火硝煙中的丈夫。一天下午,被憂思困擾的她,精神恍惚地靠在藤椅上睡過去了。她似乎感覺到有什麼聲音在遠遠地召喚她 ,便信步向著一片綠油油中雜有紅色、紫色、白色野花的田野走去,天空是蔚藍色的,明淨得毫無半點雜質,一切那麼令人心曠神怡。就在這時,明淨的碧空突然光華萬丈,距她數丈高的空中出現一大一小兩尊佛像,大的身穿白色輕紗衣裙,右手執拂塵,左手端淨瓶,法身莊嚴,目蘊慈祥,身旁小佛似一學童模樣,同樣莊重肅穆。張晶英不覺油然生出無限的敬意,在綠色如氈的草地上跑了起來,向著佛像俯伏禮拜,心裏默默祈禱菩薩為她丈夫賜福平安。她祈禱得那麼性急和誠懇,但白衣佛像隻是慈祥地望著她,並不開口答應她的請求。良久,兩尊佛像身邊浮起朵朵白雲,托著佛像向高空逝去,她急得向半空大聲哭喊訴求。正在這時,遠遠傳來一縷清晰而悅耳的聲音,仿佛就在耳邊響起:“求平安並不難,不過你要記住,你前生有大善根,與佛有緣,可是你現在被紅福迷住了,現在我告訴你,越早修行越好,你要記住我的話!”直到佛像完全消失在碧空深處,那聲音又從莫測的天際傳來:“越早修行越好,你的全家平安全係於此,你要記住我的話!”

“紅福”是什麼?白衣佛是哪位菩薩?是幻覺,抑或是神靈指點迷津?為了求證,張晶英在滕王閣附近一個尼僧庵裏,拜謁一位頗有修行根底的庵主,走進寶殿一抬頭,就看到和她夢裏所見慈祥菩薩的兩尊佛像,原來這就是觀音大士和善才童子。她一向在教會學校讀書,對觀音菩薩和佛學生疏得很,竟然在不知不覺間瞻仰菩薩的金身,她為這平空降臨到自己身上的福祉驚歎不已。她向庵主請教夢中所見和“紅福”二字的含義。庵主說:“貧尼清修二十餘載,尚未如此真切見到過大士的金身,可見施主與我佛因緣非淺,菩薩囑咐施主早日修行的話,施主切莫錯過這一機緣。”又說:“‘紅福’即紅塵,在普通人家為紅塵,在富貴人家為紅福。紅福所迷,但求功名、利祿、榮華,不積善行,不念蒼生。菩薩既為施主點破,施主當善自珍攝。”從這以後,張晶英開始萌生學佛念頭。

1935年,張晶英女士隨稅警團駐紮浙江寧波,住在近郊的一棟公館裏。一天夜晚,她突發眺望夜景的興致,就一個人走出大門,原以為這裏的夜色也像上海那樣燈火輝煌,誰知迎著她的是一片陰森可怖的漆黑,她害怕黑暗,趕快跑回家,掩上大門。心緒稍定後,她突然像著魔一樣瘋狂地跑出大門,在黑暗中奔跑起來。她感到有一陣冷冷的涼風像網一樣從頭頂上罩下來。這樣跑了一陣後,她帶著倦意走回公館,回到臥室一照鏡子,發現自己嘴眼歪斜在一邊,跟著從嘴裏吐出幾口鮮血來。

1948年張晶英在台灣撰文回憶這段經曆,寫道:“我嚇呆了,朋友們都說這是被邪風吹了,我用盡了一切方法去治療,試過土法和中西名醫,用金圈子去鉤嘴,用鱔魚血去敷臉,到寧波華美醫院作電療,都不能治好這怪病,甚至名醫們連病源都找不出來。朋友們和我都束手無策,眼看臉歪得更厲害了,我感到萬念俱灰,萌生了自殺的念頭。我收購了足夠至死的安眠藥片,不想再繼續診治,隻想最後能見到家母一麵,即刻服毒。過不了幾天,家母從南京趕來了。她是信佛的人,見百藥無效,隻好命全家齋戒一天,在院子裏擺下香案,焚香祈禱,念了二十一遍大悲咒,化了一杯神水要我喝下。此時,我已是感到一切皆空的人,就遵家母的慈命,虔誠地跪下,腦子裏貫注著夢中的佛像,將咒水吞下。上午時喝了咒水,到了傍晚時分,嘴就正過來了。如是三天,竟用三杯咒水之功夫,不藥而愈,由是乃知佛法之不可思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