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當頭棒喝(2 / 2)

劉伯溫開口道:

“你說得對!

現在想起來,我確實不應該對他們苦苦相逼。

雖然譚誠的父親與別人合夥印製偽鈔,但他們也才剛開張沒多久,印的那點兒偽鈔都還沒來得及用出去多少,就被我連窩端了。

按照咱大元朝的律法,偽造錢幣得處以極刑,我砍了他父親的頭,是按照律法辦事。

但這個律法也確實太嚴酷了一點兒。”

元朝是我國大規模使用紙幣的朝代,紙幣雖然起源於宋朝,但真正大規模運用還是元朝的事。

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後,曾想仿效宋朝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

但有大臣勸阻道:“銅錢乃華夏陽明政權之用,我們起於北方草原地區,屬於幽陰之地,不能和華夏陽明之區相比,我國適用紙幣。”

忽必烈認為有理,便決定用紙鈔而不用銅錢了。

但元朝紙幣的防偽技術還不如宋朝。

在宋代,印製紙幣主要有三個關鍵點:

一是模板,最初是用木雕,後改為銅版。模板除了文字外,還有“隱秘題號”,有“屋木人物”圖案。

二是印刷,有用同一色紙印造,也有用套色,多采用朱、墨兩色,還有官印,有花押(行草體的簽字)。

三是印紙幣的紙張需特別製造。包括交子在內的宋代紙幣用紙均在cd製造。

為什麼要選擇cd特製的紙呢?

主要是在造紙過程中進行了特殊的砑花,通常稱這種經過特殊砑花的紙張為水紋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水印。

可見宋代的防偽技術還是不錯的,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大量的偽幣出現。

這也就是宋代紙幣雖然出現了,但沒有大行其道的原因。

元朝建國以後,大規模發行紙幣,但元朝的防偽技術還不如宋朝。

其原因是,在宋朝掌握紙幣防偽技術的專業人員都是漢人。

元朝在馬背上得天下後,對漢人比較歧視。

因此,雖然元朝到處征召那些懂得紙幣防偽技術的專業人士,但這些人大多拒絕與蒙古人合作,隱姓埋名地躲藏起來。

因此,元朝的紙幣防偽,主要靠兩點。

一是加強對造紙幣材料的控製,鈔紙主要取用桑樹內一層極薄的內皮製造,且禁止民間私自製造此類紙張。

二是嚴刑峻法,元代對偽造紙幣的刑罰極重。

尤其是元朝後期,凡是出現偽鈔案,凡起意者、雕板者、印鈔者、抄紙者、項科號者、蒙裏安藏印造者、收買顏色物料者,“具是同情偽造,皆合處死”。

為了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紙幣票麵上印有:“偽造者斬,賞銀伍錠,仍給犯人家產。”等字句。

因此,要按照元朝的律法來講,劉伯溫抓了譚誠的父親,並將其處死,也並不為過。

但要認真分析當時的時代背景,這些偽造紙幣之人,特別是象譚誠父親那樣,沒有造成較大影響的人,被處死又顯得有點冤枉。

元朝的紙幣流通主要經曆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