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藏形匿影謀私利(2 / 3)

眾人則已有些奇怪的眼光看著他。

此時,馬文升正捋著胡須,中氣十足地說:“在座的諸位,老夫已將擬好的奏章帶來了,上麵亦有朝中支持他們的眾同僚的留書,諸位可傳閱著看看是否妥當,不妥之處,各位盡管指正。”

張含一臉崇拜地看著馬文升說:“馬大人真不愧是我大明朝堂上的德高望重之人,若是一般的大人,定是寫好奏章直接便呈了,但是瞧瞧馬大人,不僅擬好了,還將簽名留書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撮合著聯名了,還給我們這些小輩們看,如此謙恭下士、尊敬他人之人,怎會不得到天下百姓以及朝中官員的敬重和愛戴?”

“你這馬屁可以說的大聲些,讓馬大人聽到!”我打趣張含。

張含卻沒有我想象中的氣惱,隻是氣定神閑地說了句:“背後誇讚,始是真情!”

“諸位,我們的奏章也已擬好,聯名也搜集了些,請各位過目,還有一事,不知老夫當講不當講?”沈周謙恭有禮地環視著眾人。

洪遠洪大人恭敬卻不謙卑地點頭道:“沈公請講!”

沈周徐徐道來:“徵明等人去搜集學子的聯名並未如我們當時所料想的那般人數眾多,吾等當初盤算著找些有名望或者及第的學子,然會試與殿試現皆已畢,諸多來京的學子業已返鄉,因此徵明等人上月便快馬加鞭地去北直隸周邊省司去布置聯名上書之事,是以今日隻老夫一人前來,還請諸位諒解!”

馬文升臉上滿是讚許的微笑道:“沈公真是客氣了!老夫原先想著找些京城裏的學子聯名便罷了,未曾想沈公考慮的如此周詳,真是辛苦了爾等,老夫先在此謝過!”

楊循吉邊手舞足蹈邊興高采烈地說著:“哈哈哈,我們亦是如此,惟馨等人也已至北直隸周邊省司聯絡百姓,今日也僅鄙人一人作為代表前來,還請諸位放心,京城內的活動已安排妥當,過個一兩日便可實行,還請諸位拭目以待,哈哈哈!”

“好!”王瓊王大人捋著胡須滿意地讚歎。

楊一清楊大人笑道:“那諸位先傳閱吾等和沈公即將上奏的兩份奏章看罷!”

不一會,堂中便是一陣又一陣的“嘖嘖”感歎之聲,或仰天,或俯首,或歎氣,或搖頭,或望遠,或皺眉,無論是有官階的官員,還是無頭銜的學子和百姓,都對幾位大人和沈周報以無比崇拜、無比敬仰和無比敬畏的眼神和表情。

待馬大人等人的奏章傳至我手時,汪洋恣肆幾千字,一頁一頁,引古說今,大氣而又磅礴,在理而又謙恭,筆酣墨飽,波瀾老成,不蔓不枝,洋洋灑灑的字體不斷在眼前一字一句地刻過,令我為之一振,為之一驚,不禁慨歎,若是皇帝每日所閱的奏章皆是如此文采,那該是一種多麼好的文化熏陶!

而沈周的奏章卻給了我另一種截然不同卻同樣震撼的感覺,文筆恣意卻不失分條析理,宛若行雲流水,仿若筆底煙花,看似不經意地說理求情,實則卻是句句刻骨銘心,讓人想忘卻都忘卻不了,看似古風悠然不急不徐,實則卻大有摧枯拉朽之勢,讓人禁不住為之折服,連筆法也細致柔膩卻不失傲骨,無論是文筆亦或是書法皆如皚皚白雪中孑然而立的梅花,亦如凜冽秋風中迎風而立的鬆柏,清新卻又不失氣節。

“哈哈哈,沈公真不愧是文章巨公,縱然是請願,卻看不出一絲一毫的請求之意,《玉箱雜記》曾言‘曹植七步成章,號繡虎’,司馬遷《史記》有雲‘談天衍,雕龍奭,留炙過髡’,這‘繡虎雕龍’形容沈公此文是再貼切不過了,辭藻華麗頗具魏晉之古風,秀雅清新頗有名士之風範,字數雖多卻無一字冗餘,妙文!妙文!”王瓊王大人竭力稱讚道。

洪遠洪大人點頭讚道:“正是!《晉書·孫綽傳》中所雲更是貼切,‘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辭藻優美,大有餘音三繞之絕,卻又鏗鏘有力,切中要害,著實是一字不易!”

“依小生拙見,沈老夫子之文便是那高節邁俗的翠竹,秀逸卻遒勁有力,宋朝梅堯臣有《讀黃莘秘校卷》詩曰‘龍章秀骨苦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此所謂‘龍章秀骨’所言的,便是此文之境界罷!”鸚哥一臉恭敬地看著沈周。

席書連連點頭道:“正是如此,此炳炳烺烺之辭拂過心頭,讓人不僅看得到形,亦聽得到其中的高雅節氣之聲,今日一見此詞華典瞻之文,方知吾等小輩的差距在何處,還望諸位大人和前輩多加指導!”

眾人正談笑間,我卻又在一掃而過的李夢陽臉上看到了一絲鄙夷、嘲諷以及不屑一顧的表情。

沈周受眾人如此誇讚,卻並未露出誇張神色,隻淡然說道:“此文主要是為徵明、錢福、何孟春等小輩所作,老夫隻作略微雕章琢句,咬文嚼字罷了!列位實是謬讚了!”